读碑论帖 |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圣经

十七帖文徵明朱释本,以下所用版本同

王羲之,是书法中绕不开的书圣,王羲之《十七帖》,是学习草书绕不开的圣经。《十七帖》并不是17种碑帖,而是因为这部碑帖中的第一个帖前两个字是“十七”,因此得名。内容基本上王羲之晚年写给四川的朋友周抚的书信。这部《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精华,几乎学习草书都会接触。

十七帖后唐代弘文馆的大字“勑”字

从唐太宗开始《十七帖》就收藏在宫廷,据说那个时候就已经刻在了石碑上,但已经无从考证,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比南唐刻帖和北宋《淳化阁帖》的历史早了300多年。而目前最早的《十七帖》石刻是在宋代,存世有拓片的,最受推崇就是文徵明朱释本《十七帖》,所谓朱释本,就是明代书画家、鉴定家文徵明用朱砂在每个字的边上用小楷对草书做了释文,因而得此名。与之同一石碑上拓下来拓本目前见有两种,比较之下,文徵明朱释本应是最早的,近代为犹太收藏家安思远收藏,近年在拍卖上拍出了极高的价格。

瞻近帖

宋代有个大词人姜夔,也是很有名的书画鉴赏家,他评价大概王羲之时代的草书最多两个字连在一起,而后来草书则越来越有炫技或求新的意图,或者风尚有所改变,将好几个字牵丝连在一起,失却了古意。《十七帖》则正是一部有古意又意蕴丰美的铭心绝品,牵带自然,圆中有方,有章草的意思,又在不经意间发掘草书的各种可能性。

儿女帖

《十七帖》除了是字帖,其中不少书信的内容也充满了故事,可以了解晚年王羲之心灵中的一些有趣的时光,也是读帖中的一大乐趣。比如其中《儿女帖》,从中可以知道王羲之膝下有七儿一女,有好几个优秀的孩子,有一个王徽之,在《世说新语》中有一段趣闻,他在雪夜想起了好友戴逵,就坐船去看他,结果没到就回了,是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妙人。

还有一位更有名的,那就是最小那个,在王羲之这个《儿女帖》中还没有结婚的,这个剩男让王羲之还放不下心,那就是书法上和父亲并称二王的王献之。王献之后来娶了郗家的女子,但因为皇帝赐婚公主只好与郗家离婚,这成了王献之一生的遗憾,虽然因这场政治联姻让他做官做到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天鼠膏帖

还有《天鼠膏帖》,王羲之在里面提到天鼠(蝙蝠)膏可以治疗耳聋,可以推测王羲之晚年有耳聋的病。

总之《十七帖》既是一部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也可以从中了解他晚年生活的片段。和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喝喝茶,读读帖,能再聊聊王羲之的生活,也是好古的一大乐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