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笔记(八)

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古人认为,脏居于内,象现于外。

藏象学说: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研究人体的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说。

从外在的现象来推理内在的病理现象,

肝有阴阳气血,心有阴阳气血,肾有阴阳精气,这些气血的概念得益于阴阳五行的渗透,每一个脏的内含都嫁接着阴阳的哲学思想,中医的名词是一个医学哲学的概念。

在中医的五脏概念当中还渗透着五行思想的一个元素,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把五脏和五行归起类别,这就是把五脏赋予了哲学五行学说的内含,这样就把五脏与自然界构成了五大调节系统。

有了阴阳五行的渗透,中医的藏象学说就得以条理化,藏象学说就得以成形。

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府。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脏腑与西医脏腑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1、理论模型和实体模型之间的关系,
2、概念性单元和解剖学单元之间的关系,
3、功能系统和解剖系统之间的关系,
4、高级层次和低级层次之间的关系
5、调控模板和调控硬件之间的关系

藏象学说的实质和特点:

中医的藏象与西医的组织器官的区别:
中医把人作为整体,划分成五大功能系统,西医是在解剖台上,从结构上把人划分出了五大结构系统。
中医对五大功能系统的认识,通过对外在象的观察,进而推测内在脏腑生理病理的变化,即以象没脏的思维模式。
比如说,眼睛红肿,西医检查就是看局部,什么结膜炎或者是角膜炎之类,从局部看问题,看局部的细胞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医通过眼睛红肿这个象,就推测内在的脏腑组织里面,是肝火上炎造成的,中医就是通过目赤来推测内在的肝脏火偏盛。还有就像舌尖疼,中医通过舌尖疼外在的象推测内在的脏是心火偏旺的一种表现,这就是中医把所有体表的象,都可以推测到体内的某个器官发生的变化,这就是中医的以象没脏。

西医是以微观指标的理化检查来确认是什么脏腑的病变,例如说病人有两胁肋胀痛,同时又伴有胃痛,中医根据这些外在的症状表现,就会推测就是肝气犯胃的表现,而西医只能通过化验,通过做胃镜,看看胃里是浅表性胃炎还是糜烂性胃炎还是胃溃疡,所以,西医只能信赖于实验实的理化检查来确认疾病,而中医只要根据外在的征象来推测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的变化。

中医的每一个脏都不是一个解剖单位,而一个整体功能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总体观,这个子系统是具有应四时而变的时间调节的特性,中医的藏象系统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能够联络人体的六腑、五体、五官、五华、五种情志,并且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时、五化、五味、五色发生统一的联系,中医的五脏系统是天人合一的调节系统。这种调节系统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中医五脏整体观的特点:
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对机体、原整体的一种把握,认为人是不可还原的整体,道家学说认为宇宙是来源于“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0)

相关推荐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30讲,藏象学说

    大家好,今天我们和大家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里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藏象学说,脏象学说是我们必须一定要掌握的内容,它是构成了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我们讲了一个阴阳讲了五行,然后具体的联系回来 ...

  • 『中医知识』中医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研究的对象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 ...

  • 中医藏象学说(下)

    我是中医人:李文龙,前面五篇我给大家介绍了中医的一个基础知识.为什么用了这么些章节去讲中医的基础知识呢,因为中医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疗病的方法,更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哲学思维,所以看中医,看懂中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八)

    心血虚就是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表现的症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与心气虚的表现相同. 血能敛魂,血能藏神,肝藏血,心主血脉,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肝藏魂,心藏神.当心血虚以后,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七)

    对于老百姓不是中医,分不清什么症型,什么是气滞,什么是寒凝,什么是血瘀,什么是痰浊造成的心脉痹阻,我们都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或者是消心痛,这几个药都是对心脉痹阻证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心脉痹阻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六)

    心脉痹阻证:血行不畅,瘀血阻痹心脉 心脉痹阻的原因:淤血,痰浊,寒凝,气滞. 当邪气阻塞了心脉,造成了心脉痹阻不通,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心脉痹阻症会有各种痛症的出现. 临床表现是根据阻塞在血脉当中的邪气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五)

    心阳暴脱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心阳大量的丢失就会造成心阳暴脱,心阳暴脱都是很危急的,病人会出现神志昏迷. 心阳暴脱证,是指阴阳相离,心阳骤越所表现的证候.凡病情危重,危症险症均可出现此证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四)

    心阳虚如何来判断? 心阳虚证:心阳虚衰,无力温运以虚寒为主的病证. 心阳虚是在心气虚上发展而来的,如果长期心气虚,就会导致心阳虚.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区别: 心气虚没有怕冷的症状,心阳虚有怕冷,也就是中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三)

    心气虚,我们在临床上如何来判定? 1.心慌,胆小怕事,别人说话就吓一跳,这种,我们中医叫心悸怔仲,这是心气虚典型的症状. 2.有胸闷,胸里面感觉气不顺畅,走路,说话,都感觉到气不够用,上气不接下气,这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二)

    我们如何来测知心脏功能的状态? 1.心前区的感觉评判:如有闷.痛.痒. 2.观察面色,心其华在面,如面色青紫,说明心脏有瘀血,面色苍白,说明心脏气血不足,面色红彤彤的,红赤,说明心火比较旺. 3.心主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一)

    心脏通过小肠,汗,舌,脉,喜,神.面表现在体外,我们通过这些外在的征象就可以间接的推测内在的心的功能是否正常. 心在五行属火,与自然界中的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发生着相互的关系,心与夏季也 ...

  • 辩证论治笔记(十)

    心主血脉,血脉运行的条件,一.心气充沛,二.血液充盈,三.脉道通畅. 心主血脉失常,就会表现在脉.面.舌上,脉.面.舌都是属于心脏的象,在象上看到病理的变化.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