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城市打拼日记:决定员工远距离通勤的不是薪酬,而是工作价值
有人说:你在上班路途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就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有多少。
01
刚刚到福州这座城市的时候,我选择租在公司附近的出租屋内,每天花15分钟走路到公司,从未迟到过。
那3年的时间是我职场生涯最轻松的几年,每周都有三个晚上要跟部门的同事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玩了一圈再回到出租屋也才9点多,洗漱之后差不多10点,看些书或电视,11点前保证能够入睡。
那个时候的工作压力并不大,加班几乎没有,下了班就是自己的时间,到现在我还十分享受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当然,轻松对应的薪酬自然不高,除去个人生活开支后,基本没剩多少钱。
所以,在生活的主要开支在住的上面之后,我开始羡慕在城市里有房子的同事。对于外地人来说,有房就意味着在这座城市扎下了根。
每每看到有人因为加班而要打的回家时,我没有因为自己住得近而庆幸,反而羡慕那些有房的同事“有家可回”。
渐渐地,我有了在这座城市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开始思考要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怎样获得更高的收入……
02
工作的第6年,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从市中心搬到了市郊,也开始适应朝九晚九的工作习惯。开会、加班、出差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每天进行着。
因为升职总监的职位,我可以不用打卡上下班,所以即便是坐40多分钟的车程上下班,也不曾觉得辛苦。错开了高峰期,没有打卡的压力,时间都由自己来掌控,你只需要对结果负责就好。
在这么长的通勤时间里,本可以选择处理工作,或者选择看看网络信息。但对于长期缺睡的我来说,40多分钟拿来补觉是最好不过的。眯一下,回笼的精力可以支撑一整天的工作,相当的见效。
当你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时,相应的回报也会越来越多。忙碌的工作节奏下,升职、加薪也随之而来,那几年是我职场成长最快也是发展最好的几年。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上下班花在路途的时间很长,但是工作开心、时间自由,缺点自然就被忽视了。
03
工作第10年,人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我成为了一位母亲。
在休息完产假后,我开始重新寻找工作,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那时候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好工作离家远,普通工作离家近。
在距离和薪酬上我选择了薪酬,自认为我可以用薪酬来克服距离的问题。于是开始了上班需要转车的日子,每天花在路途上的时间长达2个小时。
刚上班一周我就跟老板提出离职,那时老板出国才刚回来,给我的工作安排还未明晰。在深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他给我开了绿色通道,也就是每天比别人晚半个小时上班。
怀着感恩的心,我答应继续留下来。但接下来的100天里,我备受迟到的煎熬,深切感受到当年同事在打卡机前绝望的心情。
我能忍受迟到扣钱,但我不能忍受因迟到受到的自我精神折磨,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当这种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你控制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上班的距离真的很重要。
从弹性工作的广告行业到新的行业,我不能适应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新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带来的反差。
04
离开了仅有3个多月的第二份工作,在第三份工作的选择上我变得更加谨慎,如果离家远那是绝对不会考虑的。
说来也是好笑,第三份工作的考勤要求是我定的。员工上班迟到将会被扣款,每个月上班迟到2次及以内免扣款,第3次按时间长短折算扣款。
我能体会员工因为堵车或者路途原因而迟到的苦恼,也明白公司是个讲究规则的地方,所以要取得平衡就要从双方的角度出发,去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在这家公司里,有每天开车环绕大半个福州城的,也有骑着电动车上下班近一个小时的,还有家就住在公司对面,躺在床上就能打卡上班的……
而我还是上下班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只是我开始规划路途中的时间了,听听线上课,看看电子书,写几段随手记录,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在第三份工作上,我坐了这一生中最多次的公交车,不得不说除非特殊情况,时间还是相对靠谱的。直到今年,疫情打乱了这两年多的上班习惯,公交车不敢坐了,迟到也越来越多起来。
其实,人的心态决定了行为。当你不在意某件事或者对这件事提不起兴趣的时候,犯规就是最常见的表现,路途问题、交通问题统统都会变成问题。
比起绕大半个城市的同事来说,我的距离并不算什么。但在失去了精神信念之后,就会觉得在路途上耗费这么多时间真的不值得。
05
谁不想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可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很难选择。大城市、市中心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要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
就像《三十而已》的王漫妮一样,月收入1.5万,房租就要7千,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后,就存不下钱来做其他的事。
一份工作的幸福程度来源于工作价值、工作成就感、工作距离、工作收入等等。虽然上班路途的远近会影响工作的感受,但是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才是决定员工是否愿意坚持远程通勤的关键。
工作开心了,距离都不是问题,工作不开心,即便是在家门口的工作也同样会离职!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份开心的工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