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十四):那年我们十五六
本文作者:李云彪
网络时代真好,一个“五号年华”聊天群,一下子就把我们几十年前两个班(三班、四班)的大部分同学聚到了一起,可以互相聊天了,通过视频也看到了大家的“真面目”。建好群的前几天,大家都急于知道老同学的情况,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
2016年两班同学聚会留念
二零一五、二零一六和二零一八年的三次聚会,加深了我们的互相了解,巩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白云悠悠飘远方,往事历历浮眼前。
三十八年前,我们这些人有缘相聚在五号中学同窗求学。那时大家都是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儿正是最美好的青春期,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那时是人民公社年代,是文革后期,人们特别崇尚社会主义,政治气息很浓,整天喊着革命口号,唱着革命歌曲,因此对文化课不那么重视。集体义务劳动是常有的事,干农活做好人好事,更能显示你的觉悟,提高你的威信。加入团组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如果是一个共青团员,会觉得很光荣。那时学习环境确实很差:就那么几门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学校没有图书室,课外书籍少得可怜,能买到的书也很有限,可以买到的是《创业史》《钢铁是怎炼成的》《第二次握手》《母亲》《将军吟》《龙潭春色》等,都是些带有政治色彩的书。大家读书的热情很高,就像久旱的禾苗急需甘露一样。那时同学们都怀着满腔热情,要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可是学到的知识很少。意识形态被政治气氛笼罩着,我们整天想着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思想很浮躁,但仍然是一群热血青年。
下午放学后是我们一天最开心的时刻,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会,校长王建业的讲话很幽默,歇后语特别多,口才也很好,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据说他的文化并不高,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真让人开心。
课外活动很单调,以打篮球为主,常常进行一些班与班的篮球比赛。李向朝、王根贵、老猴子、丁文彪,都是打篮球的好手。各班助威的同学在场外高声呐喊,为球场上的同学加油,心里很快乐,别有一番情趣!
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也是大家期盼的。这天晚上,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辞旧迎新的活动,先猜谜语,然后是各班的文艺汇演。各班选有文艺天赋的同学上台表演。周秀峰、巴特尔、郇占奎、李俊英、张秀英、李树梅、王有拴、王建国等同学表演的节目都很精彩。这一晚大家都会过得十分快乐。
那时,我们最盼望到来的是星期天,大家都能回家饱饱地吃上两天好饭,或者去同学家玩,也顺便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
那个时候,不少同学对异性已经有了朦朦胧胧的向往。有的在课堂上暗送秋波,有的悄悄地递纸条表达爱慕之情,有的谈恋爱谈得热火朝天。
三班毕业照
学校生活很艰苦,主要饭菜是:莜面饸饹、莜面块垒、馒头、山药蛋烩菜,很单调。学校后面是一排土窑,这就是我们的宿舍。宿舍之间都是串通的,中间是一个走廊,两边是土炕。每盘炕可以睡六个人。我们常常到每个宿舍打闹玩耍。如有同学从家里带来好吃的,大家都抢着吃个精光。
每天开饭的时候很有意思,那个厨师是个女的,是学校一位老师的爱人,站在食堂后面,高声向我们宿舍喊:“开饭了——”每个宿舍的值日生拿着饭桶,敲打着,争先恐后地跑到伙房打饭,生怕打不上。打回饭来,由值日生分给大家,一阵狼吞虎咽就吃完了,也不知道是否香甜,有的还嫌少没吃饱。
我们也会搞一些恶作剧。一次晚饭后,我们几个同学玩起了吃馒头打赌游戏,就是谁能吃进几个馒头就给他买几个馒头,那时,我们吃的都是半斤面的馒头。有个叫邢和平的同学说他能吃六个,我们就筹集饭票去伙房买了六个,他就吃了起来,我们就看着他吃,一会儿三个就吃下去了,吃第四个时速度就慢了下来,到吃第五个时就更慢了,吃完了最后一口,他的眼睛变得大大的,蓝蓝的,呆呆的,眼珠不转了,脸也成白的了,我们几个很害怕,就不让他再吃。然后,他就躺下了,不动。怕他出危险,我们把他扶起来,架住,拖着他去操场溜,轮流地溜,整整折腾了一黑夜,他终于自己能走了,我们长出了一口气,死不了了。后来想,我们也真是太愚蠢可笑!
课外劳动也是常有的事。银贡山下,公社院内,广阔的田野里,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留下了我们的笑声,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就这样,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校园生活,这段日子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四班毕业照
那年,我们十五六。
谨以此文献给久別重逢的老师同学们!
在此感谢群主宋升处长和积极联系大家的同学们!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才有此文的诞生。
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曾为内蒙古察右中旗第四中学教师,现居呼和浩特市。
【本期幕后】
策划:王丹
编辑:王丹
校对: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