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三丨又是一年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会想起苏轼的这首词,因为中秋赏明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首词中所描述的明月和我想像的明月是一样的,可惜总有一些年份因为阴雨不能赏月。
中秋,不仅仅是阖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温馨,也是容易勾起酸涩回忆的日子。过去生活困难,瞎折腾的“文革”运动三天两头搞,老百姓少吃缺穿。中秋没有月饼吃,一个人只能吃四分之一大小的一块月饼,更不用说苹果、香梨和石榴了,日子如同地狱一般;现在生活条件好,物质财富丰厚,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可以尽情享受中秋带来的快乐。
中秋之夜,我原以为会有明朗的月光,可以与月对饮,畅想人间与天上之事,可惜阴雨连绵,没有一丝月光,只好坐在院中听秋风,看秋雨。恍然之间,好像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手拄拐杖,从夜空飘飘而下,我想这肯定是传说中的月老,于是急忙起身让座,斟酒对饮。月老坐定之后,我一脸不高兴地问:“自古每到中秋,人们就要赏月,然而阴雨连绵,根本无月可赏。再说,天空既然有个月亮,就让它好好地挂在天上,怎么有时圆,有时缺,反复无常,真让人没法理解!假若人长生,月常圆,天下永远太平那该多好啊!”
月老望着我无奈地摇摇头,然后苦笑一下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像你们人间的夫妻吧,有钱的,为钱争吵,无钱的,为穷困吵闹;漂亮的,为风流艳遇吵闹,纯朴的,为缺少浪漫而烦恼,结了婚,又要离婚,离了婚,又想复婚,这是为什么呢?更不用说宦海沉浮,尔虞我诈了。你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更难理解,月亮的阴睛圆缺是堂堂正正的,而你们的悲欢离合往往是在勾心斗角,你死我活中进行的,人的脸面,看似晴,实则阴,明里喜,暗中悲,表面友好,私下倾轧,你们哪里还有理由去责备月亮的盈亏阴晴呢?正像苏东坡先生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啊!”
我听罢此言,一脸羞愧,不敢正视月老,一时间也无话可说。月老见话不投机,早已拂袖而去……
这时孩子们的惊叫声吵醒了我,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经晴朗起来。我站在撒满银光的天井中,仰望明月,似乎看到月老、嫦娥、吴刚、玉兔和那四季常青的桫椤树,他们都在月宫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俯视眼前,孩子们在月光下一边赏月,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于是我开始给孩子们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好吃懒做,把田产吃光了,就窝蜷在一棵很大很大的桫椤树下躲风避雨,那里还有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年老体弱的老人在陪伴桫椤树。那棵桫椤树已经有成千上万年了,四季常青,永远神密而又慈祥地守望着山川大地,守望着天下子民。桫椤树下有勤劳的人们堆积起来的玉米、高粱和秸秆,懒汉天天偷吃粮食不说,越看越别人的劳动果实他还越嫉妒,就拼命地吃,可总也吃不完,他非常恼怒地一把火把别人的劳动果实全部点燃了,老人本来是要制止他的,可是身体颤颤巍巍行动不便,没有阻止得了。
大火烧了多半天,把桫椤树烧死了,老人也被活活气死在树下。老百姓赶来救火,看见所有粮食已经化为灰烬,一怒之下把懒汉推到山下摔死了,又好好安葬了护树的老人。懒汉死后,老百姓没有了桫椤树,天天吵着向天神讨要,天神无奈只好罚懒汉去月亮上砍那棵很大很大的桫椤树,并且告诉他只有砍倒了桫椤树,移栽到人间,他才可以投胎转世,否则永远不能返回人间。于是懒汉一年又一年地砍啊砍,可是本性懒惰的他砍一砍,歇一歇,树的伤痕很快又愈合了,月亮为了保护自己,故意明亮的时间少亏损的时间多,懒汉只在明亮的时候砍伐,因此一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把月亮上的桫椤树砍倒移栽到人间。老百姓为了纪念那个看护桫椤树的老人,就把九月九他的祭日,定为老人节,孝敬老人,纪念老人,关心那些孤寡无依的老人。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迷,此情此景,让我陶醉在天伦之乐中,不禁感叹:岁月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十年动乱的蹂躏岁月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应该知足,应该感恩改革开放,永远怀念伟人邓小平。
作 者 简 介
王鼎三,字“嵩铸”,1958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官场小说《谁主沉浮》六卷、历史演义小说《洛阳 洛阳》,小说连续获得洛阳市第四届、第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另有散文杂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