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民丨不要伤了别人的面子

中国人讲“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处处都涉及到面子。抬举人,尊重人,爽快答应别人的要求叫“给面子”;受人抬举,受人尊重,受到别人的当众肯定叫“有面子”;说错了话,办错了事,被别人耻笑叫“没面子”;自我作践,耍无赖,玩泼皮叫“不要面子”;虚荣心强,争荣誉,争名分叫“好面子”;当众数落人,揭别人老底,逼别人认错叫“伤面子”。

曾国藩说:“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就是说你给别人一分面子,别人就会给你两分面子,你损伤别人一分面子,别人就会损伤你十分面子。在为人处世中,对面子问题是要十分慎重的。

面子涉及人的尊严、人的形象。得到面子,人就觉得光彩,心情愉悦,自信心增强。因此,有修养、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会处处注意顾及别人的面子。不说伤人的话,不做伤人的事。即使在别人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的时候,也能先肯定成绩,后指出问题,或委婉地提示、暗示,或避过众人私下再去纠正。这样别人有面子,有台阶下,问题就容易解决。周恩来总理是人品修养的典范,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周总理智取九龙杯的故事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上海锦江饭店珍藏着一套有着“国宝”之誉的九龙杯,杯上雕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飞龙,其中杯里有条飞龙,双眼鼓凸,鳞光耀目,口含金珠,每次斟酒入杯时,那金珠在龙嘴里闪闪滚动,犹如蛟龙出水,给人一种以龙腾磅礴之感。更神奇的是:当九龙杯盛酒在九成九之内,一滴不漏;如果再添酒满杯口,杯里即刻漏得滴酒不存。它似乎告诫人们:“知足者酒(久)存,贪心者酒(久)尽”,寓意颇有人生哲理,令人深思。此九龙杯系何人何时发明,已无史料可考。相传北宋时期有个姓程的陶工,在安徽某地观看龙舟比赛,见那里的百姓制作一种圆形龙船,不用划桨游得很快。于是,他仿照圆形龙船巧妙地设计制作了第一只陶质九龙杯。后来流传到瓷都景德镇,工匠们用特殊的瓷土作原料造出这种杯中奇珍作为朝廷贡品。制作一只完美无缺的九龙杯很不容易,古人云:“三天一条龙,百日一只杯”。景德镇虽增加九龙杯的供应数量,但仍是供不应求,中外收藏家珍之如珠,爱之似宝。有一年,某国一位重要贵宾应邀访问我国后取道上海回国。上海接待外宾的有关负责人在锦江大饭店为他设宴饯行,宴会上用的就是这套十分珍贵的九龙杯。九龙杯的珍贵与神奇使这位外宾惊喜着迷,爱不释手。酒过三巡,他佯装醉意,竟顺手牵羊将一只九龙杯塞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此意外的举动立即被服务员察觉。但考虑到外事接待的友好气氛,又不便当场揭穿或索取,工作人员左右为难,究竟该怎么办呢!当时,周恩来总理亦在上海。于是,上海接待外宾的负责人立即将九龙杯被“窃”事件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回答说:“九龙杯是‘国宝’,一只也不能少,一定要追回。但有个前提:要在不伤感情,又不影响国与国的友好关系的情况下追回来。”总理又问:“今天,你们为这位贵宾安排了什么活动?”接待贵宾的负责人回答:“宴会结束后去上海杂技厅观看杂技表演”。总理听后很坦然地笑了笑:“这不是很好吗。”于是,总理口授机宜,如此这般,一一作了安排。夜色朦胧,华灯初上。上海杂技厅里,座无虚席。最后压轴的杂技节目是魔术。只见魔术师在红布铺的台上摆着3只金光闪烁的九龙杯,右手高举一把“手枪”,只听得枪声一响,台上的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九龙杯已不翼而飞。正当观众惊讶地寻思,那只九龙杯究竟飞到哪里去了时,只见魔术师已走下舞台来到前排贵宾席前,彬彬有礼地请求那位外宾打开时刻不离身的公文包,轻而易举地取回了那只珍奇的九龙杯。全场观众席上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蒙在鼓里,还以为九龙杯真的“变”到那外宾公文包里去了。那位颇有身份的外宾只好强装着一副尴尬的“笑脸”。

要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不受损害是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一旦面子被伤,每个人都会做出反应。轻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重者甚至以十倍的杀伤力给予反击。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大夫叫须贾,很有见识,深得魏王倚重。其时,魏国与齐国有仇,眼见齐国逐渐强盛起来,魏王怕齐国前来报仇,就派须贾去齐国联络感情。当时,须贾手下有个门客叫范雎,很有才能,为了能很好地完成魏王的使命,须贾就带着范雎一同去了齐国。可没想到,齐国的国王把须贾臭骂了一顿。须贾没有完成任务,心里很害怕。回国以后,为了推卸责任,就对相国魏齐说,范雎私下接受了齐王送的礼物,向齐国泄露了秘密,所以任务没有完成。魏齐听了大怒,派人把范雎捉住,把他打得奄奄一息之后,丢进了厕所里,使范雎丢尽了“面子”,致使他怀恨在心,发誓要报此仇。后来,范雎在朋友的帮助下,悄悄地养好伤,逃到了秦国。在秦国,他为了报仇,改名张禄。并且因为才智过人,受到了秦王的器重,拜为丞相。秦王也在范雎的竭力辅佐下,国力日渐强盛,并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一年,魏王听说秦国有向东攻打韩国和魏国的打算,就召集大臣商量办法。相国魏齐说:“秦国是强国,我们根本就打不过人家。听说秦国的丞相张禄是咱们魏国人,他对父母之邦总是有感情的,咱们不如先去找张禄疏通疏通,请他在秦王面前说说情。”魏王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于是就打发大夫须贾到秦国去求和。须贾来到秦国,找到了相府。范雎一看是须贾来了,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报仇的机会到了。须贾一看秦国的丞相原来就是范雎,就瘫坐在了地上,知道自己完了。当晚,范雎大摆宴席,把各国的使臣都请来了。他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盆马料,叫两名脸上刺字的养马犯人夹着他,像喂马一样喂他马料,让他的面子丧失殆尽。并且范雎他一边喂,一边还说:“替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人头给我送来。如其不然,我就要血洗魏国。”后来,魏齐被逼无奈,只好自杀,须贾也没落到好下场。堂堂的魏国相国和大夫,因为得罪了一个小小的门客的“面子”,却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伤面子可以使朋友变成仇敌,亲戚变为陌路人。而给人面子则是增进友谊,增强亲和力的有效办法。一个部门、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家庭,凡顾及别人面子的人,都是人缘最好的人,特别是那些能给下属面子的领导人,是最具有号召力的人。“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就是那些了解自己、更给自己面子的人。在自我感觉有面子的内心动力的推动下,人们会自觉地尽心地为看得起自己的人效劳,甚至可以为报答给自己面子的知遇之恩而献身。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很不得志。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不但好吃好喝,而且还待他如上宾。可惜好景不长,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被审问时,豫让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另一个有名的刺客聂政,本是个以杀猪宰羊为生的屠户。为了报答韩国大夫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又为他母亲祝寿的恩情,在为母亲守丧三年,又嫁了他的姐姐之后,独自一人仗剑去寻严仲子的仇家侠累。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下,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姐姐,聂政倒转剑柄,自破面颊,剜出双眼,剖肠出肚而亡。面子的威力是多么巨大啊!

伤人面子的事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说防不胜防。但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意伤害,二是习惯伤害,三是无意伤害。

有意伤害主要是对对方有意见,有成见,不满意,不服气,看不惯,选择最能伤害对方面子的时间、地点、事件,以最具杀伤力的语言、行为攻击对方,使对方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这种伤害,必然引起新一轮的相互进攻。战争会不断升级,矛盾会越来越严重,怨恨会越积越深。

习惯伤害主要是由人说话、办事的习惯方式造成的。比如:有人好抬杠,当你说“对”时,他一定要说“不对”;当你说“不对”时,他一定要说“对”。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肯放过你。有人好较真,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就不撒手,非要把别人弄得当面认错,颜面扫尽不可。有人好揭短,与人稍有不合,喜欢揭人的伤疤、老底、隐私,一定要把别人搞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有人好耍威风,训起别人来,特别是下属,不分场合,能说多重就说多重,能说多难听就说多难听,大有一次就要把人的脸皮彻底揭下来,让人一辈子不得见人的势头。有这种习惯的人往往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有才能,多高明,能制服别人,觉得自己坚持真理,敢说真话,不讲情面。殊不知这正是做人的修养不够、处世经验不足的表现。更不知这些无谓的争执,逞一时口舌之快,耍一次八面威风,使别人的脸上多么难堪,也为自己的道路上埋下了多少隐患。

无意伤害就是在无意识、不自觉的情况下伤害了别人。或者是自己对周围的人、事、情况不了解,说了伤害别人面子的话,或者是阴差阳错无意间碰到了某人的疼处,或者是一时激动出语不慎,拨了人家的面子。这种伤人的事最多,但由于是无意的,只要发现了就及时补救,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补救的方法或直接赔礼道歉,或自我嘲讽间接认错,或转移话题寻机会补救,或借助第三者给足对方面子。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许多人都是为人挽回面子的高手。《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要强娶鸳鸯,鸳鸯不从,闹到了贾母那里,接着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探春是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

可是委屈了他。”薛姨妈只答应“是”,又说:“老太太偏心,多疼小儿子媳妇,也是有的。”贾母道:“不偏心!”因又说道:“宝玉,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宝玉笑道:“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通共一个不是,我娘在这里不认,却推谁去?我倒要认是我的不是,老太太又不信。”贾母笑道:“这也有理.你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宝玉听了,忙走过去,便跪下要说,王夫人忙笑着拉他起来,说:“快起来,快起来,断乎使不得。终不成你替老太太给我赔不是不成?”宝玉听说,忙站起来。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我。”众人都笑道:“这可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贾母笑道:“这样,我也不要了,你带了去罢!”凤姐儿道:“等着修了这辈子,来生托生男人,我再要罢。”贾母笑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儿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这一段描写实在是伤面子与给面子的经典。贾母在气愤中当众错怪了在众人心中地位最高的王夫人,大大伤害了王夫人的面子。经探春提醒,贾母发现自己错怪了王夫人。这不但伤了王夫人的面子,也使贾母自己很没面子。贾母及时补救,说:“可是我老糊涂了。”这是第一步,自我批评、认错。接着说:“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这是第二步,褒奖王夫人,进一步认错。接着又批评宝玉:“我错怪你娘了,你怎么也不提醒我,看着你娘受委屈了。”这是第三步,有点赔礼道歉的味道。接着又要宝玉“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这简直就是在赔罪了。给了王夫人多大的面子啊。王夫人所得远远大于所失。但还有另一个方面,贾母当众错怪了人,已丢了面子,又接二连三赔礼,也很没面子。贾母,这个贾府中最尊贵的人没面子行吗?凤姐借机补台,先抑后扬,先说“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接着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的人要。”给贾母戴了一顶高高的帽子,使老太太赚足了面子。

世人都爱面子。自己爱面子,别人爱面子。给别人留足了面子,别人也会给你足够的面子。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畅,切记:不要伤了别人的面子。

作 者 简 介

焦爱民,笔名艾子,河南灵宝市人,研究生学历,历任教师、公务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成熟做人 相约成功》、《秋天里》等八部作品集和回忆录。人生信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公公道道处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