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代书圣——于右任
于右任
翻开中国书法史,我们尽览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各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成果及涌现出的书法艺术家。汉之张芝、钟繇;晋之索靖、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张旭、颜柳、怀素等;宋代苏、黄、米、蔡四家;元赵孟頫、明清更是名家辈出,张瑞图、王铎、傅山、郑燮、金农、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时到民国那就唯有于右任独占鳌头了。
于右任
要谈于右任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其成就,我们就必须理清中国书法史上历代大家的书法艺术特征。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这位书法大师创造性的艺术成就,也就无法审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所做的特殊贡献。
从远古结绳记事到早期的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大篆、小篆,这算是中国的文字有了书法的意味,也是我国书法的滥觞时期。这些我们且不多说,只从汉代以来,书法真正从文字的母体中分离以后,出现了将文字作为艺术而不懈追求的张芝、钟繇等书法大师们说起。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楷书、行书和草书(以今草为主)三个方面。这三种书体,其实是他书法生命的三次重大突破和成就。每一次突破他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同时注入了他人生成长的许多文化积淀。“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读先生的这首诗,我们便可知一二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于右任七岁入杨府村马王庙私塾,师从第五先生门下。十岁受教于地方名熟师毛班香,学做古今体诗文。第二年经商在四川的父亲返里,父亲督教甚严,常彻夜不寝,相互背诵。于右任说“略识学术门经,得益庭训为多”。此时他的书法主要以临习王羲之、赵孟頫工整秀美为主。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我的青年时期》中曾述:“毛先生谓我学以小成,应出从名师,以资深造。所以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我都曾经住过。时读书稍多,诗赋经解均略能对付.....”
于右任二十岁时又以岁试第一补廪善生,适遇陕西学政叶尔恺出题以观全省,于右任彻夜呵冻作答,叶观之激赏“西北奇才”并在考卷上批曰:“笔端奇气不可揭仰,二发为宏文又精舍内含,超心越冶,知不徒于抗坏历史,穷眺全洲”。
于右任后又师从关学名儒朱佛光、贺瑞麟、刘古愚诸大家,学业日有所进,眼界为之大开。时有“陕西三杰”之称(另两位是张季鸾、李仪祉)。在这之前,可以说基本上是他对古体诗文等基本知识的积累过程。也为他日后成为书法大师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楷 书 篇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我们现在看到的存留先生最早的作品是三原县博物馆珍藏的一幅,为民国六年即先生三十八岁时所作。这幅作品洒脱、舒展,虽不很成熟,但他那纵横豪放的大家之气已初露端倪。从作品中也明显可看出他的字的结体、运笔、章法基本来自王羲之、赵孟頫一路书风,特别是受《圣教序》的影响较大。
《圣教序》的基本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总体感觉主要表现的是爽健、和谐等特点,而赵孟頫书体便是顾盼多姿、婉约圆润一类。于右任所书的这几件存世较早的作品,显然是这二者书风的完美统一,即舒展秀丽又圆润有致。这一时期的学习无疑对他后来学习魏体书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意义,不至于日后陷入刚狠、狂傲的粗野之路。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民国十年以后他对碑派的临习研究范围更加广阔,《龙门二十品》《张黑女墓志》《广武将军碑》《姚伯多造像记》以及南碑《爨宝子》等都进行过刻苦研习。经过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眼界大开,其魏体楷书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通过这一时期遗存的墓志,我们可以大致领略先生的魏楷风采:如《王太夫人事略》《张志和墓志》《邹容墓表》《茹欲可墓志》《耿端人纪念碑》等。
尤其是一九三零年于右任所书的《秋先烈纪念碑记》可以说是他楷书时期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作。她的诞生标志着“近世书家中当首推于右任”,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幅杰作的艺术特色:
一、运笔
无论点还是线,笔笔精良。笔锋的起落变化有致,线条刚柔互济;柔中寓刚,使转方圆结合;笔法灵动协调,时见行草、隶书等笔法,将他们灵活地运用于楷书之中。一反古人固守的森严格局,随心所欲,运筹帷幄。
二、结体
字势取扁方,形体向左右伸张。作者以如此取势来追求一种横跨东西、容纳万方的气量。从容而坦荡、大度且稳健,智深勇沉、神闲气定,尽显大无畏之英雄气魄。
三、章法
不变万变,跌宕有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基本保持一个均衡不变的秩序。但每字的偃仰、错落、展收、疏密、浓淡都在笔墨的行进中有节奏地起伏和变化。这便是一个艺术家很难实现的那种大智若愚、大拙若巧的超凡境界。
四、意境
于右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艺术高度,这与他对宇宙大象的感悟,自然人生的认知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或许是后天的,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我们最需要探究的,更是最难以阐释的奥理。
现在我们不妨将历代楷书名作与之作一简单比较对照,以资鉴赏
三国时期的钟繇被后人公认为楷书之祖。现传钟繇书作主要是各种表记。大致有《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还示表》《雪寒帖》等。
钟繇《宣示表》
其中《宣示表》为钟繇六十八岁所书。应为他较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钟繇真书布局空灵,结体舒朗、宽博,体势偏扁,尚存隶意。“钟繇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在从隶到楷的转折中敢于戛戛独造,正是当时’隶书天下‘的一种叛离和反驳”。由此可见,钟氏楷书的特点和意义主要是对书体改革的贡献。其风格属俊朗、空灵性的大师,与于右任的楷书相比较似乎显得单薄了些,那种豪迈超脱之气未曾显现。
此外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皆从习于钟繇一派,他们在楷书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将隶书的影子完全摆脱,将楷书完善并对楷书之笔法创制丰富了许多。况且二王的书法成就并非楷书,主要是在行书和今草的贡献上。
唐代是一个尚法的时代,无论其诗其画都极其讲求法度的标准性和严整性。书法也无例外。传为欧阳询编著的《三十六法》对书法的准确性描述较之卫夫人的《笔阵图》精确和丰富了许多。欧氏书风出自北碑书体,其结构严谨、字势险峻,只可惜没有像于右任那样具有博大沉雄的逸宕之气。虞世南出自南派帖学,也不乏规整、劲健和舒朗。另一位成功书家便是褚遂良,他吸收了欧阳询、虞世南之长,既有碑之刚健,又有贴之柔媚。《雁塔圣教序》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此作虽刚柔并济,但少豪迈之气。
颜真卿《多宝塔》局部
中唐时期的颜真卿应该是唐楷的杰出代表人物。早期的《多宝塔》结构规整严密。最有代表的是他中晚年的《东方朔画赞》《颜勤礼碑》和《颜家庙碑》,其特征是:正大、凝重、雄宏刚健;结构外紧内阔。他成功的意义在于唐代大量充斥"官楷"之外,开辟了楷书书写的新面貌。其不足显然是过于森严、端庄,缺乏随意、舒展性,也少了恣肆松畅气。
宋之四家“苏、黄、米、蔡”更称一代风流。明董其昌在评论晋唐宋书法时称:“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可见宋代书家们在书法史上的伟大成就,即在取意上胜过前代。而取意也以行草更为明显。就楷书而言成就不是很大。
元代建立以后,由于当时南宋尚意书风的颓废,时代迫切需要纯正的晋唐时代的具有丰富感性的形式技巧和规范严整的法度型的书法艺术。赵孟頫适应时代之需求便应运而生。因此他必须选择和师法晋唐以来的诸大书法家。但由于他做人的原则,必然得影响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于右任虽然早年师法过赵体,但尤其不欣赏赵孟頫的媚元主之情节。
清代朱彝尊对赵孟頫做了最好的评价“元有赵子昂书盛极一时,相率习研媚之体”。到清代楷书初学颜体,后师法北碑,丁文隽《书法精论》评其说:“以婉转流丽之笔法,扶森严古朴之北碑、以研易质,化刚为柔。”
赵之谦应当是融碑帖于一炉的先行者,他之前的欧阳询虽也出自北碑,但对碑之化刚为柔不及赵之谦,可以说赵之谦应当是将庶民化的北碑书风进行了文人化的改造。这种程度又难及于右任更加深刻和纯熟,也不比于右任更加自由和烂漫。
通过对历代楷书大家的粗略了解和分析,我们对于右任楷书作品艺术特色可以做出如下一些评价:
一、我们很难发现像于右任这样,由帖而碑走过来却能获得如此完美的楷书书法艺术,他从前人中走来,但完全摆脱了前人的模式。
二、于右任的楷书,不仅是他个人书法艺术生命的一大突破,而且是在此前历代楷书的台阶上向上迈进了坚实而沉重的一步。
三、于右任的楷书为我们后世创作和研究楷书书法艺术开拓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自此作为一代宗师的于右任完成了自身最主要的形象塑造。
于右任也从此达到了历代楷书大家所难以实现的楷书作品的艺术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于右任的楷书艺术不仅是近代史上无人与之比肩的,就钟、张以来也是无人与之抗衡的。因此说他的楷书艺术是空前的。
更让我们亢奋的是于右任自此并未停止脚步。他在以后的艺术生命里程中不断地在行书草书方面又作出了在中国书法史上很少有人能企及的艺术成果。以后我们将在《行书篇》、《草书篇》等章节中继续进行赏析。
注释:
一、钟明善《谈艺录》一六一页
二、《中国书法发展史》一○五页
三、《明清书法论文选》二一八页
四、马啸《于右任的书法艺术》一四页
(作者祁硕森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民革陕西省党员、榆林市政协委员、西安市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特聘专家、陕西明善博物馆副馆长、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