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落榜到当选院士,贵州"寒门学子"实现完美逆袭,科研成果国际先进!
"做科研就像沙里淘金,然后千锤百炼。"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的像他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乡村教师,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兰州大学,并在这里完成了本硕博的学习,成为了如今拥有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人生一路奋斗,一路精彩。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科学家的奋斗故事——
求学:几经波折终圆梦
1958年,涂永强出生在遵义县的一个普通教师之家。虽然父亲是小学校长,重视教育的家风一直影响着他向学的心,可奈何贫穷却阻碍了他的求学路,直到8岁才得以顺利上小学。
和遵义农村孩子们的生活一样,在19岁以前的涂永强也需要在学习之余兼顾家里的农活,种地、做饭、割草就是家常便饭。每逢暑假,他天不亮就要和姐姐、弟弟一起上山砍树。扛着2米多长的柴火,连他自己的人影都看不见了。好在贫寒的家境并未中断他的求学路,父母亲十分支持涂永强继续读书,而母亲更是靠养猪赚钱供孩子们上学。"记得有一年冬天,为了挣学费,我和母亲到集市卖小猪。贵州的冬天又湿又冷,整个集市都散了,只有我们母子俩还守在那里继续叫卖。"涂永强回忆道。
年幼的涂永强也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发奋努力。1975年,因为成绩优秀,涂永强被推荐到团溪中学读高中。顺利毕业之后,他选择报考民办教师,从200多名候选人的激烈竞争之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顺利录用。成为一名老师,这是涂永强最大的愿望,也是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要求。
从教不久之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便立刻报名了高考。但是面对一无所知的高考范围,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复习,考试过程中也过于紧张,第一次高考以落榜告终。虽然内心沮丧不已,但是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1977年的冬天,他一个人钻进了还没装修好的新房子里复习高考。
在1978年6月,作为一名高中民办教师,涂永强和他昔日的学生们一起,第二次踏入了高考考场。这一次的他以团溪考点500多名考生中的第一名,遵义县第三名的好成绩顺利考入了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
精进:历经沧桑归本心
虽然踏入了重点高校的大门,但是进去之后涂永强才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是全年级118人中的最低分。尤其是自己宿舍的8个人,其中5人来自福建和江苏,是当年高考成绩最好的两个省份,他们的高考总分比涂永强高出将近一百分。强烈的危机感将他包围,同时也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汗水不会说谎,高考时,由于外语基础很差,涂永强没有参加外语考试,以0分的成绩被分到外语慢班。但是,仅仅一年后,他就进入了快班。毕业时,进入全年级10名以内,并以优异成绩考取本校的化学系研究生。
读研期间,涂永强的研究生方向是有机合成化学。当时国内的有机化学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涂永强很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可是在临近毕业之际,他的导师黄文魁去世,无法追随恩师继续读博,所以涂永强决定先去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做一名教师。工作半年后,兰大有机化学分析教授陈祖耀来信邀请他回校继续读博,情真意切的话语让涂永强动了念头。
1986年春夏之交,涂永强递交辞职信,表明想继续深造的心,随后即刻返回兰州,顺利考取兰州大学博士生。毕业之后,原本十分向往去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涂永强,再次因为陈祖耀教授的建议,选择了留在兰州大学成为一名任职教师。
在兰大,他完成了本科、研究生、博士的学习,又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成为了"土生土长"的兰大人。
科研:十年一剑展锋芒
1993年1月,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涂永强申请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并且也收获了成长。当三年的研究工作结束后,他毅然归国选择回到母校继续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
20多平的房子、一张破桌子和掉了皮的天花板,这就是当时他实验室的全部。涂永强自己动手收拾实验室,装电路、购置仪器。条件再艰苦,也无法阻挡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放眼世界,许多重大科学发明、科学成果,不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么?"
不断探索,分秒必争,在这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之下,他的三大研究课题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抗艾滋病药物合成方法的研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所发现的新的反应方法——重排反应实现季碳结构更是得到了化学界的普遍好评。
1997年,涂永强发现,《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的一个氢化反应需要至少6步化学反应才能合成,而用涂永强的串联重排反应只需3步。时隔两年,涂永强再用同位素标记深入研究这个串联重排反应的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权威刊物《有机化学》上。这篇论文的面世,引起学界注意,奠定了他在世界有机化学界的地位。
在2004年之后,涂永强的研究方向变得更有特色、更具前瞻性和前沿性。他主攻复杂结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及合成方法研究,设计合成了20多个结构复杂且具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其中抗老年痴呆症药物"加兰他敏"合成的专利技术具有极高产业化价值。
"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学什么就尽力学好。"这是涂永强一路走来朴实却又真实的感悟。
关注"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关于"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兰州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当代贵州》、兰州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