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个与主席单线联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鲜为人知,化名却很出名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如今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巅峰,我们的生活也幸福美满,回望几十年前,那时的中国却处在战乱之中,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未来,无数英雄将士在前线与敌人厮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是可敬的。

其实还有一类英雄比前线拼搏的将士,处境更加危险,那就是深入敌人内部,潜伏当卧底的地下工作者,今天所说的这个人物就是这样的英雄,他的本名知道的不多,提起化名“范明”,却有不少人很熟悉,说起来这还是主席亲自给起的,他就是唯一与主席保持单线联系的王牌卧底郝克勇。

1914年,郝克勇生于陕西西安的名门大家,他的父亲郝鹏程早年毕业于武备军官学校,与杨虎城义结金兰,也算是西北军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环境,郝克勇自幼生活寝食无忧,但他没有安于享乐,而是把精力用于学习上,15岁考入上海的建国中学,来到上海的郝克勇虽说经常跟随同学参加爱国运动,但真正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他的哥哥郝克俊。

郝克俊1926年就成为党员,两年后来到上海政法大学,很快成为该校党组织的负责人,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郝克俊带着弟弟郝克勇参加了抗日义勇军,不久加入共青团,开始了革命生涯,抗战爆发后,郝克勇创建了抗日救亡团体“夏艺学会”,1938年他成为了一名党员。

在郝克勇入党后不久,组织上考虑到郝克勇与杨虎城的特殊家庭关系,将他派往赵寿山领导的第38军开展统战以及领导教导队的工作,进入第38军后,郝克勇经常从我党创办的刊物上剪辑资料,在教导队进行宣传,后来还在教导队创建了党组织。

在郝克勇的努力下,第38军的党员数年之内从20余人发展到600余人,在党组织的影响下,第38军纪律严明,战斗力也很强,与八路军的作风很像,当时晋、陕、豫一带的百姓都称38军为“七路半”。

第38军的变化也引起蒋介石的警觉,在他的部署下,第38军被汤恩伯几个军团团包围,为摆脱困境,赵寿山决定让郝克勇去延安请示以后的工作方向。

1942年7月,郝克勇到达延安,向主席汇报了工作,并提出赵寿山要求入党的请求,得到了主席的批准。在几次谈话中,主席给予新的指示“今后38军工委归中央直接领导,工委书记由你(郝克勇)接任,今后你与中央保持单线联系,由我直接单线领导,以后38军的工作问题,必须事前请示,这个秘密要绝对保密。”

从此,郝克勇成为我党史上唯一一个受主席直接领导,且保持单线联系的特工人员,而在郝克勇离开延安之前最后一次与主席谈话时,主席问他舅舅姓什么,他说姓范。主席说那好以后你就叫“范明”吧,此后郝克勇就成为了范明。

返回第38军后,范明又举办了几期训练队,发展了数百名党员,还在1944年7月17日动员17师发动了洛宁起义,这是国军正规军首次正编制起义,对以后影响很大。

抗战胜利后又策划了横山起义,时任陕北保安副总指挥的陆军少将胡景铎,当时领导5000余人起义,以当时的形势来说,这个起义影响重大,削弱了国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力量,也为中央提供了回旋的余地。

而到了1951年,范明又被任命为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很好地解决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问题,还护送班禅万里迢迢来京,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和睦相处作出巨大贡献。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后,范明担任军区副政委,55年被授予少将衔。

有一次范明向主席作报告,申请恢复原名郝克勇,不过主席告诉他,“范明”这个名字现在在国内外都很有名,要是恢复原名对工作很不利,他就听从主席的意见,此后一直用“范明”这个名字。

到了特殊年代,范明受到了一些委屈,但他却没有荒废这一段时间,利用闲余时间研究中医,治疗了不少疑难杂症,还将医术运用于当地的畜牧业,而到了晚年范明又撰写了历史剧《司马迁》等著作,所以说老将军的一生很传奇,他又被称为“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的“六多将军。”

2010年2月23日,范明(郝克勇)将军病逝于西安,享年96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