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军散文】家的随想

家 的 随 想

文/焦玉军

任时光飞逝,我对家的感觉竟是愈来愈真切了。

如果要问你家住哪里,想必你一定会不假思索毫不犹豫一丝不苟地说出一连串的地名啦来。“山东日照”,具体些再加上“东港区西湖镇小花崖村”,偶然之中竟与我结下了这一辈子的缘分。

时候对于家的理解总是懵懂的,模糊的。在幽暗的桥底下,在鱼虾肆虐的小河边,与小伙伴们玩的昏天黑地,竟错过了回家吃饭的时间。因为家总是近在眼前,有母亲不变的呼唤。

上小学,我总是这样没心没肺,对家没有太多的依恋。而放学后,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磁场,即使家离学校有两三里远,这种魔力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衰减。那年纸上,总有这样一幕场景让我感动:路转桥头,母亲会在远处的路口笑着向我招手。我加快脚步,接着一路小跑,扑进母亲怀里,喊一声妈。后来我想,母亲是在我转过桥头的那一刻恰好在那里,还是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一直站在那个路口,等了好久。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晚到一分钟都是罪过。

等上了初中和高中,要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紧张的学习节奏让我来不及感伤,看到喜欢的女生可否会心思荡漾。每逢周五下午,回家的心情总是那样迫不及待,行李早早就收拾好了。母亲应该还是站在那个路口,我远远就能看见,透过厚厚的车窗玻璃,透过重重叠叠的行道树。这六年里,家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片段。断开的记忆总想前后串联的顺理成章,可家竟又变得生疏了起来。但它就在那里,一直都在那里。多少次一个人走过漆黑的夜路,那条路我是极熟悉的,即使没有星光,摸索着也能走回家。放下沉重的书包,卸掉层层疲惫,在家里总能睡个好觉。

高中毕业,我踏上了从北方到北方的北方 的漫漫征程。离开家门,对于眼前的陌生我早已麻木了,无所谓北方的北方离家有多遥远了。听说父亲年轻时闯过东北三省,指不定哪条路上就留下过父亲的足迹,有父亲洒下的汗水。我就像一枚小小的蒲公英的种子一路向北,终于落在了这北国春城,竟是夙缘。我不知道这儿离家究竟有多远,也不敢拿尺子去量算。只有当夜幕降临时,周围漆黑一片早已辨不清方向。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那边总有母亲熟悉的温暖的话语。我循着母亲的声音一路找寻,仿佛回到家里,就在隔壁,院子里的鸡鸭狗叫声依稀可辨。这每一通电话,于母亲来说,是一种恩赐,于我来说,则是一种赎罪。

两年之后,我转到了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回家从此变得遥遥无期。大巴行驶在黑龙江境内,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庄。一种莫名的熟悉,一种久违的亲切涌上心头。家乡的一幕幕场景,在这千里之外的异乡浮现,空间的界限模糊了。这一条长长的街道,仿佛就是家门前那条,母亲就应该站在下个路口,微笑着向我招手,一边还说着,“俺港港回来了”。

天涯思归,倦客思家。人在天涯,家之于我早已不只是某一个具体的地点,正如东坡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好男儿四海为家,一任清寒料峭,随遇而安。家的范围变大了,家成了我无论身在何方永远不变的牵挂,一份心灵的寄托,一种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我深深知道,无论我走多远,我总会归来。向着某个熟悉的路口那熟悉的身影用力的地挥手,大声叫喊。只见那身影慢吞吞地抬起右手,笨拙地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许是等得太久了吧。



焦玉军,现居河北易县。个人爱好书法,阅读,写作。

山东红迷学刊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

 

 

(0)

相关推荐

  • 父亲的泪

    父亲的泪 糜健安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32年了,但他那勤劳.勇敢.俭朴.善良的品德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父亲生于1904年,没上过学,一字不识,是一位最典型的中国封建式的农民.一生务农,偶尔也兼顾一 ...

  • 朱成玉 | 爱上一盏灯

    爱上一盏灯 ◎ 朱成玉 小时候,因为常常停电,家里最常用的是那种类似于奖杯形状的煤油灯,灯是用玻璃做的,圆鼓鼓的肚子里装着黄色的煤油,一根粗粗的捻子从油里伸到灯口,上面的火苗摇曳,像个醉酒的妇人,东摇 ...

  • 大闹汴梁斧劈段达、勇斗庞天化的孟强,斩孙金刚悍战童治国的孟强

    北宋时期的呼家将和杨家将的故事一直是千古流传,两大家族出现了众多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而在两大家族之间还是两家传奇人物,孟良和焦赞两大传奇家族,他们从抗辽到征西夏,从八乍山结拜到孟强焦玉结义呼家将成就了 ...

  • 家有老是个宝 || 作者:林华聪

    家有老是个宝 作者:林华聪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共同的希望,比如子女希望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以上:父母希望子女身体健康.事事平安.工作顺利.衣食住无忧,等等.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quo ...

  • 谢晓芳丨逝去的记忆(散文)

    年前的一个周末,天降暴雪,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其实心里最担心的就是母亲.每每梦中见到,醒来又徒增一些担忧和挂念.母亲近80岁了.大半生的劳碌与坎坷,没有享过福.如今儿女大了,工作生活在异地,也不能陪 ...

  • 怒逐刘兰芝,只因焦母恋子?

             如果不是因为独母养子,可能焦仲卿不会这么恋母:如果不是因为如此恋子,焦仲卿之母可能不会这么吃醋:如果不是因为吃醋,可能就不会怒休刘兰芝:如果不是因为她赶走了刘兰芝,兴许就不会有孔雀东 ...

  • 焦玉霞/刷子疙瘩闹元宵(散文)

    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刷子疙瘩闹元宵 焦玉霞 过了春节便是元宵.春节的热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十五除了放鞭炮孩们还要抡刷子疙瘩. 小侯过元宵,不像现在有各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南隅书屋/王玉军

    许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峨眉南街上的南隅书屋,那是我八十年代末在峨眉山上学期间课外读书的好去处,现在回忆起来依旧像品一杯峨眉飘雪,回味无穷. 南隅书屋一开业我就成了顾客,从此,我和它相守三年,直到毕 ...

  • 焦玉霞||【散文】 家乡的榆钱树

              家乡的榆钱树 文/焦玉霞 春天来了,万物生发.树木,赶趟似的生出嫩芽. 柳树.杨树.槐树.榆树--是乡村最常见的,也是春季最具诱人的树.刚刚生发的叶子,有眯眼笑的,有含羞欲展的,有 ...

  • 焦玉霞||【散文】乡间的野菜

    发现更多精彩 乡间的野菜 文/焦玉霞 人到中年,回忆总是多起来.乡间地头的花花草草又在我心里铺展开来. 那些五颜六色的花草是童年里的画廊,春季,风轻轻一吹,一幅画把乡村装了进去,人们都成了画中的人. ...

  • 焦玉霞||【散文】种棉花

     种棉花 麦子黄时,又想起种棉花的事. "清明前去育棉." 这是祖祖辈辈农民们积攒的种棉经验. 清明前先把棉苗育上,等到麦黄时就可以移栽.秋季庄稼时间短,要抢时抢种. 育苗等于提前 ...

  • 焦玉霞|孕妇的眼泪(散文)

    李霆,焦玉霞,玉,网名小金鱼,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爱好画画,旅游.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孕妇的眼泪 文/焦玉霞 初秋的午后,烈日贪婪地炙烤着大地,感觉不到一丝秋的凉意.我整理了几天烦 ...

  • 【三秦文学】焦志军:【紫菊花】(散文)

    紫菊花 文/焦志军   初冬,对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故乡,仍然是个多彩的季节. 坐在小区中院的台阶上,看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和红而不艳的枫叶,还有南天竹树上红玛瑙般的果实,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北去百 ...

  • 散文:周家坪随想(原创)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踏在浅秋的陌上,天高云淡,空旷静远.躬身弯腰,轻轻拾起一片落下的黄叶,有几处已经被风化的薄如蝉翼,镌刻着被光阴打磨过的印痕,在每一片叶子清晰的脉络背后, ...

  • 程文军 散文 怀念二姐

    正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在那个年代,我家发生的不幸很多,这些不幸的根源也很多,是贫穷,是愚昧,还是麻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