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语红】张道士的“谄媚”术
张 道 士 之 谄
------漫话《红楼梦》小人物悲喜之三十二
谄,形声字,从言,臽声,与“媚”组成“谄媚”,指用甜言蜜语卑贱地奉承讨好别人。为什么会有“谄媚”这一现象呢?因为人生世间,总会有高低贵贱之分,不会绝对的平等。于是,向有权势的人谄媚,成为某些人获取利益的法宝。《红楼梦》中,有一个人善于谄媚,而且极其高明,水到渠成,他就是清虚观的张道士。
第二十九回,贾母奉元春懿旨,带领一家人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负责接待。
从书中看,张道士来历可不简单。他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在明、清两代,不少官宦贵族之家的子女,为消灾避祸,保佑平安,有心向佛道。可是,自己又不愿意剃度出家,就买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替自己出家为僧为道,这就是替身。张道士就是替荣国公出家为道,为荣国府祈福、诵经。这里的荣国公,指的是贾源,还是贾代善,书中没有明讲,此处也不再深究。这样,张道士在贾府里还是有些脸面的。
他可以直接面对贾母、王夫人、凤姐儿等女眷交谈玩笑,宝玉等贾府公子要喊他“张爷爷”。此外,他被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掌“道录司”的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可见,张道士在社会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张道士之谄,从哪里看出来呢?
书中,张道士正面出场仅此一次。但就是这一次出场,他施展全部的身眼手法,极尽奉承巴结之能,来讨贾母一家人的欢心。整出戏下来,张道士的基本表情是“笑”,中间一次“泪”,一次“提”,最后一个“捧”。
先看“笑”。
见到贾珍,“只见张道士站在旁边陪笑说道”,“那张道士呵呵大笑,跟了贾珍进来”;见到贾母,“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接着“笑道”,接着“又向贾母笑道”,“说毕呵呵又一大笑”;见到凤姐儿,“张道士呵呵大笑道”等等,听着他爽朗恭敬的笑声,仿佛看见他那一张讨人喜欢的 笑脸。这笑声里,包含着张道士对贾母等人的极致的谄媚。
再看“泪”。
张道士知道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所以见到宝玉,先是恭维:“哥儿越发发福了。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得了不得。”接着,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依小道看来,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我觉得,在一直呵呵的笑声里突然留下这“两眼泪”,似乎大有深意。一是怀念荣国公,进一步紧密与贾府一家人的关系;而是说宝玉像荣国公,暗合了贾母的心事,即寄希望于宝玉,维持贾府的昌盛。这里,张道士就是一个高明的演员,表演起来惟妙惟肖,高深莫测。当然,他的表演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
再看“提”。
张道士在众人面前,为宝玉提亲。明眼一看,这就是玩笑。一是场合不对。真心为宝玉提亲,应当找私密场合,单独与贾母、王夫人商议才是。二是对象不明。张道士仅是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别的情况一概不明,这也不是个真提亲的样子。那么,张道士为何为宝玉提亲呢?我想,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在贾母跟前又极大的脸面罢了。可是,这个玩笑,让宝玉、黛玉心生嫌隙,闹出一场风波来。
最后看“捧”。
张道士先是用盘子给大姐儿托出寄名符来,又用盘子拖着通灵玉让徒子徒孙们见识,又用盘子献上给宝玉的敬贺之礼。尤其是敬贺之礼,“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块,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三五十件。”可见,这些都是些贵重之物,是从他的徒子徒孙那里搜刮而来孝敬贾母的。难怪贾母也看不下去:“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不能收!”张道士却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这样,一笔价值不菲的贺礼顺理成章地献上。只是这贺礼中,有一只“赤金点翠的麒麟”,与史湘云的麒麟相似,被宝玉收藏起来,引起后来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争论。
总之,张道士极尽谄媚之能,讨好贾母等人,不过是想借助贾府的权势获得个人的利益罢了。可以想见,贾府败落之后,张道士又会是一副何等的面目。
现实生活中,像张道士一样的人还大量存在。“事上谄者,事下必骄”,这种人对权贵奴颜媚骨,对平民骄横跋扈,令人作呕,敬而远之也就罢了。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才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正是:
谄媚奉迎张道士,
装模做样笑声扬。
趋炎附势尽丑态,
眼里挤出泪两行。
作者李清,笔名了一,男,1968年3月生,山东济南市人,文学、艺术爱好者,著有《京剧与人生》一书。
作者本站文集:
玉钏儿之泪
秋纹之脸
倪二之侠
山东红迷学刊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