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梅兰芳与谭鑫培

梅兰芳与谭鑫培

沈鸿鑫

  电影《梅兰芳》中,有一段梅兰芳与“十三燕”打对台的情节,这位“十三燕”的原型就是“伶界大王”谭鑫培。应该承认,这段戏写得十分抓人,两位演员演得也好。

  不过,稍加推敲,我觉得问题不少。

  首先,其实并无梅兰芳与谭鑫培公开打对台之事。其次,电影将梅、谭对台作为一场京剧创新与保守的“PK”,也不妥当,因为谭本人就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其三,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长期的积累、积淀,绝非靠新一代人打败前一代人、颠覆经典来实现的,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向前发展的成果。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梅兰芳与他的前辈——谭鑫培之间的关系和交往。

  梅家与谭鑫培家的渊源很深,关系非比寻常。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原籍江苏泰州,11岁时入苏州福盛班学艺,先从杨三喜习昆曲,后跟罗巧福学皮黄。他天资聪明,学艺认真,不久便成为四喜班中的主要旦角演员,并移居北京。梅巧玲戏路很宽,青衣花旦兼擅,扮相丰艳秀美,演技唱做俱佳,是清朝同光年间成名最早、声誉最隆的京剧旦角,又是一位旦角改革先驱者。梅巧玲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掌管四喜班多年,管理井然,德艺均为同行所重。 
  梅巧玲与谭鑫培同为“同光十三绝”中的名伶,且曾同在四喜班从艺。

  谭鑫培本名金福,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其父谭志道先学汉戏,后改京剧,应工老旦,因声狭音亢如“叫天子”(云雀),时人称之为“谭叫天”,由此,谭鑫培也曾取艺名“叫天”。谭鑫培幼年入北京金奎科班,习武生和老生。出科后措三庆班,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程长庚去世后,谭鑫培改搭四喜班唱老生。光绪十六年(1890),他被选为内廷供奉。1907年独踞京华剧坛,被誉为“伶界大王”。

  谭鑫培的唱腔,是在余三胜、王九龄等人唱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改变以往直腔直调、高音大嗓的情况,创造了花腔和巧腔,追求刚柔相济,声情并茂。谭鑫培的嗓音虽不十分饱满,却是运用自如,有“云遮月”的美名。他的唱腔悠扬婉转,饶有韵味,略带伤感。表演方面,谭鑫培注重唱做结合以刻画人物,戏与技紧密相联。他擅演剧目很多,著名的有《李陵碑》,《空城计》、《定军山》、《汾河湾》等。

  老生行当的流派在京剧史上出现得较早,最初以地域加以区分,如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到了谭鑫培,情况为之一变。他综合前三杰的精华,将京剧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创立了以个人风格为标志的谭派艺术,成为一代宗师。谭派的影响极大,当时的京剧界就有“无腔不学谭”之说,后来不少京剧老生流派都出自谭门。梅巧玲本人就十分捧谭派。

  梅兰芳的伯父、京剧琴师梅雨田长期为谭鑫培操琴。他与鼓师李奎林被誉为谭鑫培的左辅右弼,而谭鑫培、梅雨田、李奎林合作,人称“三绝”。梅雨田并能吹笛和司鼓,为“六场通透”的能手。 
  这样算来,梅兰芳应是谭鑫培的孙儿辈了。

  梅兰芳7岁学戏,10岁登台,12岁入喜连成科班带艺措班。在此期间,梅兰芳观摩了众多前辈名家的演出,其中就有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凤卿、余紫云、陈德森、王瑶卿、路三宝、杨小楼、何桂山、金秀山等,其中他最仰慕、最迷恋的,正是谭鑫培。1907年梅兰芳12岁时,谭鑫培就被誉为“伶界大王”,其演艺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大红大紫。

  梅兰芳初看老谭的戏时,常有一种特殊的感想。当时扮演老生的演员,大多身材魁梧、嗓音宏亮,唯有老谭的身材比较瘦削,嗓音细腻悠扬,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那天,梅兰芳看老谭与金秀山合演《捉放曹》,“曹操”出场唱完一句,接着老谭扮的陈宫接唱“路上行人马蹄忙”。梅兰芳站在池子后排的边上,没怎么听清楚。“陈宫”与“吕伯奢”在草堂里的唱腔和对白也没太使劲,梅兰芳听着不免有点失望。可戏演到曹操拔剑杀家那一场,“陈宫”就大不相同,只见他的表情丰富、深刻,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将全场观众的心和眼紧紧摄住了。接下来就一路地精彩下去,直唱到“宿店”大段[二黄]:“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宫心中乱如麻……”声腔回荡抑扬,愈唱愈高,如同月出云岫,老谭通过唱腔和脸部表情,把陈宫的怨愤悔恨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整个戏园静得一点声息都没有,哪怕掉下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楚。老谭出神入化的演艺,令梅兰芳深深折服。

  此外,还有几位陪老谭演唱的前辈如黄润甫、金秀山等,也都是梅兰芳最喜欢的。

  梅兰芳离开喜连成科班后,改搭鸣盛和班和双庆班,勤学苦练,技艺日进。1911年北京评选“菊榜”,梅兰芳荣膺“探花”。他后又从师王瑶卿,逐渐崭露头角。尤其让梅兰芳感到幸运的是,他居然获得了与自己的偶像——谭鑫培同台演出的机会。

  最初与老谭同台,是演一次义务戏。民国初年,田际云、余玉琴等发起组织“正乐育化会”以取代原来的精忠庙,由谭鑫培任会长,田际云任副会长。为给该会附属的育化小学筹建筹款,正乐育化会邀请了不少名角在大栅栏广德楼演义务戏,谭鑫培、刘鸿声、杨小楼、梅兰芳俱在被邀之列,梅兰芳的戏码是与王蕙芳合演的《五花洞》。不巧的是,那天梅兰芳另有湖广会馆的堂会,赶不过来。后台管事本想有那么多的好角儿,少了梅兰芳并无大碍。谁知刘鸿声、张宝昆的《黄鹤楼》刚唱完,老谭扮的《盗宗卷》的张苍还没出场,台下观众就鼓噪起来,纷纷闹嚷说为什么没有梅兰芳的戏码,有的还要退票。管事见状,只好派人去湖广会馆把梅兰芳、王蕙芳赶紧接过来。梅兰芳及时救场,观众才满意而归。

不久,梅兰芳又有机会陪老谭演出。

  1912年冬,正乐育化会再次筹措基金,委托王君直等在天乐园组织两天义务戏。王君直约梅兰芳陪谭鑫培唱《桑园寄子》,梅兰芳一口答应了——他知道,这是谭老板在提拔自己。虽然有点紧张,但梅兰芳心里还是有谱的,因为他与贾洪林演过此戏,贾洪林唱的也是谭派。 
  那天,梅兰芳到后台请老谭对词儿。谭鑫培问梅兰芳,你跟谁学的、跟谁唱过?梅兰芳回答是跟吴菱仙学、跟贾洪林唱过。老谭就说“那就甭对啦,我都有肩膀交代。”那次演出,梅兰芳觉得非常愉快,无论是唱、念、盖口还是身段、部位,老谭给梅兰芳留的尺寸都恰到好处。演出结束,梅兰芳向老谭道谢,老谭十分满意。

  1916年初,梅兰芳搭了春合社,在吉祥园唱日场。巧的是此时谭鑫培也在吉祥园演出,因此梅兰芳经常能与老谭同台,两人合作机会也多了。有一次在段宅堂会上,梅兰芳陪老谭演出《汾河湾》。这次老谭即兴发挥,加了一点词儿。

  薛仁贵进得窑来先跟柳迎春吵嘴,吵完还向柳迎春要荣要饭“口内解渴,可有香茶?拿来我用。”柳 迎春答:“寒窑之内哪里来的香茶,只有白滚水。”薛仁贵说:“拿来我用。”原本这样演就过去了。不料老谭在“柳迎春”说“只有白滚水”之后,临时加了一句:“什么叫白滚水?”

  梅兰芳十分机敏,随口答道:“白滚水就是白开水。” 
  接着“薛仁贵”问:“为丈夫的腹中饥饿,可有好菜好饭?拿来我用。”“柳迎春”答:“寒窑之内哪里来的好菜好饭。”此时老谭又加了一句“你与我做一碗‘抄手’来!”梅兰芳听了,也临时加词,问道:“什么叫做‘抄手’呀?”老谭冲着台下的观众指着梅兰芳说:“真是乡下人,连‘抄手’也不懂,‘抄手’就是馄饨呀!”老谭是湖北人,“抄手”乃是湖北土话。这一段临时发挥的插科打诨,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且也还在剧情规定范围之内。

  梅兰芳还陪老谭演过几次《四郎探母》。有一次,他们合演的《四郎探母》戏报已经贴出,但当天早晨老谭突感身体不爽,饭后试试嗓音也不大得劲,就派人到戏馆接洽能否“回戏”(即因特殊原因而取消演出)。但戏园已将票子售出,并已满座,无法回戏。老谭听了,晚上只能硬撑着前去。

  到了后台,梅兰芳见老谭精神不太好,问他可要对对戏词,老谭说不用了。梅兰芳再三请老谭在台上兜着他点儿,老谭说:“孩子,没事儿,都有我哪!”他上场后,那段[西皮慢板1没有往常唱得那么好。等公主盟誓完了,他接唱“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这句倒板,嗓子突然哑了,后面的对口快板也非常吃力,一场“坐宫”只能草草结束。唱到出关被擒那段,老谭抖擞精神,翻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吊毛”,才得了个满堂彩。老谭终究体力不支,戏演到见了杨六郎后只能半途终场。好在老谭的人缘特好,观众知其身体不爽,非但没有责备之意,反而对他的健康表示关切。 
  但老谭的心中觉得十分难过。他对陪伴在侧的梅兰芳说:“孩子,等我养息几天,咱们再来这出戏!”一个多月后,老谭果然与梅兰芳在丹桂茶园重新出演《四郎探母》。那天戏馆早就满座,老谭精神特好。台上打着小锣,他一上场就是一个碰头好。头一段[西皮慢板],老谭唱得满宫满调、神完气足。等到又唱到“未开言……”的那句倒板时,他的唱腔转折锋芒,高亢八云,又大方又好听,他那条“云遮月”的嗓子愈唱愈亮,犹如月亮从云里透出,带着金属质感的声音在剧场里久久回响。再往下“扭回头来叫小番”的一句嘎调,高亢中微带沙音,特别动听。后面的演出同样紧凑严密,步步推进,使观众自始至终都处于情绪激昂之中。唱完回到后台,梅兰芳看到老谭面带笑容,这是艺术创造成功的喜悦。

  电影《梅兰芳》写梅兰芳公开与“十三燕”(谭鑫培)打对台,纯属艺术虚构。不过,两人无意中在相近的两个戏院内同时演出的情况,还是有的。

  1914年10月,梅兰芳在翊文社最初尝试编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这出戏由贾润田根据北京本地的实事新闻编写,反映了恶霸的凶暴和妇女的不幸,分头本、二本两天演完。梅兰芳在天乐园演出,而老谭在邻近戏园演出;由于梅兰芳演的是新戏,观众较踊跃,客观上影响到了谭鑫培的卖座。还有一次,老谭在丹桂园演出,梅兰芳事先不知,答应了俞振庭的邀请,于同一天在临近的吉祥园开了戏。事后,梅兰芳专门向老谭打招呼,从而及时消除了不必要的误会。

  电影《梅兰芳》写“十三燕”(谭鑫培)是因为与梅兰芳打对台失利而气病交加而死,更属虚构。其实,谭鑫培的死与他的最后一次演出有关。那是1917年3月,广西军阀陆荣廷来北京,江朝宗发起借金鱼胡同那相府演戏以示欢迎,并请谭鑫培上台演出。那时谭鑫培生病尚未复原,他也知道军阀没有什么好东西,故而拒绝了这次堂会。然而,到了堂会那天,江朝宗派车百般威逼,无奈之下,老谭去了金鱼胡同。那天梅兰芳也去了,戏码是《黛玉葬花》,老谭则是大轴《洪洋洞》。老谭起的是杨六郎,唱到中间,不由联想到自己的遭际,禁不住老泪纵横。本来有病,又加动了感情,老谭唱得是声嘶力竭。待等下得台来,他一头趴在了桌上。回家后虽然延医诊治,但从此病情愈重,卧床不起,终于不治,于5月10日与世长辞。临终前,老谭叹道:“伶人命苦,命不值钱啊!”当时,社会上曾有“欢迎陆荣廷,气死谭鑫培”的说法。

  谭鑫培一向器重、提携梅兰芳,梅兰芳对谭鑫培则是非常敬仰和崇拜。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写道:“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楼这二位大师,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虽然我是旦行,他们是生行,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他还说“我认为谭、杨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中国戏曲。”

  用艺术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是艺术作品,当然允许虚构,但人物的基本性格,主要经历和事迹,以及他与重要人物之间的纠葛等这些大关节,都应基本真实。须知,观众、读者往往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艺术作品中所写、所演的情况进行比照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要描写像梅兰芳这样的艺术大师,尤其不易,一要对他及相关人物极为熟悉,且要对京剧的发展历史和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二是要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从梅兰芳的经历中领悟历史的启迪和人生的哲理:三是要具有宽广的艺术视野和胸怀;四是要有深厚的文学根底和雄健的笔力。

(0)

相关推荐

  • 【转载1】闲话几出春节开锣戏(林岷)

    图为清光绪年间在茶园演新春年戏的场景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受重视的民俗节庆.新春期间,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其中在梨园界,各种象征吉祥纳福的剧目, ...

  • 京剧老生流派

    谭鑫培去世后,继承"谭派"唱腔的代表人物当数余叔岩.余叔岩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一步发展了"谭派"艺术,被称为"新谭派",社会上公认他是谭鑫培以 ...

  • 王瑶卿与“四大名旦”

    谈到京剧旦角艺术, 不能不提到王瑶卿这一位承前启后.成就卓著的京剧旦行大师.王瑶卿原名瑞臻, 字稚庭, 别号菊痴, 1881年生于江苏省清江县(今淮阴市).幼年就跟随其父.著名昆曲艺人王绚云到北京.他 ...

  • 梅兰芳对谭鑫培创新精神的继承和超越(邹元江)

          梅兰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除了他自己艰苦努力之外,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在刚刚踏入戏曲艺术的门槛之时就得到了当时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的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陈德霖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的 ...

  • 梅兰芳与谭鑫培

    (作者沈鸿鑫  原载<上海戏剧>2009第3期) 电影<梅兰芳>中,有一段梅兰芳与"十三燕"打对台的情节,这位"十三燕"的原型就是&qu ...

  • 晚清梨园往事:汪桂芬吊嗓惊艳戏迷,谭鑫培《卖马》惊艳汪桂芬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也是"国粹"之一,影响相当深远.如今回过头来,了解当年京剧的奇人奇行,也是一种乐趣.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晚清梨 ...

  • 【往事】梅兰芳首演《西施》纪实

    今日推送之<梅兰芳新戏<西施>记>录自<申报>1923年9月14.17.18日,作者署名翠羽.文章记录了观看梅兰芳首演<西施>剧之感受,<西施&g ...

  • 梨园往事:四大名旦也嗜酒,梅兰芳独爱绿茵陈

    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烧酒"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白干的味道虽然单纯,却未免过于"凛冽",程砚秋喝得,同为&qu ...

  • 【往事】梅兰芳与孟小冬一次不为人知的会面

    前些天,北京电视台有一档传记节目,说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感情生活:杜在孟12岁时,曾听过她的一段演唱,惊其唱得好,没雌音,才华过人,料定将来此女必然是震惊梨园的大才:但孟当时是个孩子,二人相差23岁,两代 ...

  • 梨园往事 | 谭富英忆祖父谭鑫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我曾问过谭富英兄,关于谭鑫培向余三胜学戏的情况,他说:"我祖父拜余老先生时,已经有了点名气,托一位外行朋友请余老教< ...

  • 梅兰芳:看谭鑫培的《捉放曹》

    我们继续谈到演员们对于观摩同业艺术的重要,梅先生说:"我在艺术上的进步与深入,很得力于看戏.我搭喜连成班的时候,每天总是不等开锣就到,一直看到散戏才走.当中除了自己表演以外,始终在下场门的场 ...

  • 谭鑫培晚年所唱的戏:凭本事挣来“伶界大王”,比梅兰芳光荣

    谭鑫培的伶界大王的徽号,真称得起是万人一致推崇的.经过三四十年的舞台经验,只凭着自己的本领挣出来"伶界大王"四个字,的确比梅兰芳的继承"伶界大王"可光荣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