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取暖被赶,但你不必急于义愤填膺
来源:中安在线
【#乘客开公交车门让残疾人上车取暖#司机发现后怒赶下车引争议】12月3日,吉林长春,15路公交车上,司机不在,有乘客私自打开车门,想让老人和残疾人先上车暖和。等司机赶回时,发现车门被打开,怒骂乘客并将所有人都赶下了车,其中还有杵着双拐的人。目击者称,东北天气太冷了,“好心人就让老人和残疾人上车去等,很不理解为什么把残疾人都赶下车了”。
如果只是盯着“残疾人上车取暖被赶”的事实,以及“好心人就让老人和残疾人上车去等,很不理解为什么把残疾人都赶下车了”的感叹,我们很容易愤激异常。尤其是“残疾人”这样的字样,更容易击中我们内心的柔软之处,也就更容易引起激愤。然而,如同许多新闻那样,急于愤激,往往导致自己只能尴尬地自嘲“不明真相”,而与此同时,自己的一片善心,以及因为这片善心而砸出去的砖头,可能已经被某些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面对“残疾人取暖被赶”的结果,我们更应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能断章取义。好在当地的公交公司已经对此作出回应,“正常都可以(上车取暖)。但当时正赶上司机换车,车门是关闭的,有乘客私自打开车门”。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私自打开车门”。这样的行为,在许多网友看来,是“自己冒充善人,而让司机背黑锅”。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建议那个私自打开车门的乘客,你应该将这些人领回自己的家啊。网友的调侃,虽然有些不够厚道,但是,也道出了更应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安全。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人有意无意地发动了公交车辆,并由此造成严重后果,那,是不是还会有人认定私自打开公交车门的行为是善心大发呢?发善心是好事,行善事更是好事,但我们也必须遵守规则,而不能一味地慷他人之慨,更不能动辄以善心而破坏规则。
面对这样的事件,媒体在报道时也必须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任何人都应该明白,“乘客私自打开公交车门让他人上车”与“乘客打开车门让残疾乘客取暖”这两个标题,虽然只有个别字词不同,但传递的信息,特别是隐含的信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打出“让残疾乘客取暖”再补充一句“司机发现后怒赶下车”,这已经不是断章取义,而是直接给司机贴上了“冷漠”的标签。
这起新闻所发生的时间,12月3日,适逢国际残疾人日。面对生活中的残疾人,整个社会确实应该予以关爱与帮助,然而,关爱与帮助残疾人,也不能以破坏规则为前提,尤其是不能影响更大范围内的安全。这样的关爱与帮助,才能既有温度,更有安全。(范德洲)
[责任编辑:尹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