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沃土 忠魂长存 ——追忆滕县抗日英烈马维新

左一为烈士的弟弟马昭宣,中间为烈士的侄子马士全,右一为烈士的“发小”张福坤

在滕州市大坞镇境内的滕州市烈士陵园里,有一座“马维新烈士之墓”,其实墓里面仅有烈士家乡的黄土。由于马维新客死他乡,牺牲的时间久远,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的尸骨究竟葬到何处。但大家都知道,他既是爱国学生、有高尚情操的文化人,又是抗日灭顽的勇士、指挥员。他热血染沃土,忠骨丢荒野,是被人民永远怀念的英烈。近日,笔者前往滕州市官桥镇轩庄村,见到了马维新的弟弟、已82岁的马昭宣老人。他虽然身体不好,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但每当提到大哥马维新的名字时,老人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起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有关哥哥马维新的一些故事。为了更多的了解烈士的一些事迹,马维新的侄子马士权,拿出了一直精心保存历年版本(多次换发)的马维新 “革命烈士证”、“军烈属光荣牌”等物品,并找来了马维新的“发小”、已89岁的高龄的张福坤老人,张老先生思维清晰,对以前的事记忆犹新,他叙说了马维新当年热血报国、舍生取义的抗日故事和悲壮人生。

弃笔从戎  参加抗日

马维新出身于滕州市官桥镇轩庄村一个医药世家,父亲马广德,是当地的乡医,勤奋好学,精通医术,长期为乡亲们治病救人,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生于1920年的马维新,正值军阀混战的年代,其父目睹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局面,总希望能想当年“百日维新”一样,变一变,使国家安定、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于是马父给自己头生大儿,起了一个“维新”的名字。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幼年的马维新,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秀。他怀着“知识改变社会”的梦想,先后求学于滕县、济南等城市。他个头高大,英俊潇洒。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堂师范馆,原本完成学业后,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但目睹当时日寇猖狂,国土沦陷,马维新毅然放弃学业,跟随姑父朱维贞参加了抗日武装。加入队伍后,姑父朱维贞对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有加。但是,不是像现在所想象的那种“疼爱”,而是对他要求很严格,一开始,就把他放到队伍的最“基层”当一名普通战士,参加训练和偷袭鬼子的战斗。他刻苦训练杀敌本领,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神枪手”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

英勇杀敌  屡立战功

随着严峻复杂抗日形势,马维新所在的抗日武装队伍,先后归属于国民党暂编六师孔昭同部、八路军115师。马维新与姑父朱维贞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铁心抗日的武装,是真正一心为老百姓的队伍。在以后的对敌斗争中,表现英勇,灵活机动,屡立战功。后因领导见他学历高,知识渊博,就安排他在警卫营当文书,负责文字工作。他工作积极主动,利用在书本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战场上,发挥好领导的“军师”参谋作用。在日伪偷袭当地区委驻地的战斗中,他向领导建议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趁机就近端了掉敌人非常“空虚”老巢,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最佳效果。在部队,他任劳任怨地干好每项工作,既是文书,负责各种文字材料的起草、上报,处理各种文件;主动帮助战士识字、学文化,讲解、宣传革命道理;平时,他认真负责和保卫好领导的安全,做到精心、细心,确保万无一失;他多次乔装打扮成拾粪的老百姓、苦力民工,到日军控制的滕县、邹县、枣庄等城市、炮楼据点,侦察敌情,为消灭日伪军所展开的历次战斗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临危受命 不幸牺牲

1940年,他的敬爱首长、姑父朱维贞被顽匪申宪武杀害,他悲愤填膺,发誓要亲手活捉、杀之。后被上级任命代理朱维贞生前的(营长)职务。在以后的的抗日斗争中,他充分利用在战斗中积累的斗争经验,发挥好每个战士的聪明才智,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消灭和打击敌人,多次消灭和粉碎日伪对我军根据地的“铁壁合围”扫荡政策。日伪对这支部队恨之入骨,曾与当地土顽联合,试图铲除之,但均没有成功。在部队严重匮乏枪支弹药、医药、粮食等物资的恶劣环境中,他和其他战士一道,克服种种困难,与敌人周旋于曲、泗、邹、滕、费五县。1944年,当马维新带领队伍在邹县东部北谷山一带执行任务时,被日伪层层包围,他指挥大家一边沉着应战,杀敌无数,一边撤离现场。在突围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马维新牺牲时年仅24岁。

当父母得知自己的儿子牺牲后,虽然悲痛万分,但只能是“泪往肚里流”,始终不敢声张。因为当时日本特务、二鬼子、汉奸非常活跃,如果这些人知道谁家有人参加了共产党、八路军,那么这家人今后的日子肯定(过得)不会安生。“纸里包不住火”,后来马维新的家庭,先后遭受到了当地的日本特务、二鬼子、还乡团的侵扰,其父马广德让汉奸二鬼子、还乡团逮去毒打,并牵走家里的耕牛。再者,马维新在参军前,娶了个媳妇叫陈殿云,一直住在马维新家里。虽没有一男半女,但长得一表人才,且贤惠孝顺。如果知道马维新牺牲不在了,她会很伤心……

所以直到解放后50年代,时任村妇联主任的陈殿云到滕县参加相关会议时,才得知丈夫马维新牺牲的消息。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改嫁他乡。

儿媳走后,马维新的父、母亲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想起了儿子马维新,每次都是哭的死去活来。过后不久,其父马广德50来岁就病逝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党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英烈的名字。马维新烈士的忠魂长存、永垂不朽!

版权信息

原文:石正祥                微游枣庄编创

(0)

相关推荐

  • 胸怀壮志、以身报国的山东双山县(费峄滕中心县)司法科长张裕国

    张裕国,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峄县邹坞镇北安阳村(现属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一个中农家庭里.父亲张建武,性格刚毅,好打抱不平,24岁时被北洋军阀的队伍害死在临城.当时张裕国只有3岁,弟弟裕堂才1岁,家境非 ...

  • 『绝句采珠』只今惟有清平乐,茶煮苍桑自守真。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绝句采珠』 第568期 组稿:黄梅桃 苏颖 制图:王淑梅 绝句采珠 作品辑录 中国空军抗战英烈祭 作者/童心 血荐轩辕去不回,只身云海挟惊雷. 今朝最念天骄子,万里江山酹 ...

  • 兰陵古城-山东邹城城前镇

    兰陵古城-山东邹城城前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该镇辖111个行政村,9.8万人,192平方公里.这个小镇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一个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城前镇古属 ...

  • 【致敬戍边英雄】钢骨忠魂碑耸立,爱之清澈为中国!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致敬戍边英雄]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

  • 桃花源间丨同题《致敬戍边烈士》

    桃 花 源 间 2021年2月19日中国官方全方位公布了中印加勒万冲突的细节,一个令人悲恸的事实是,冲突之初我方十名交涉人员突遭印军黑手,最终四名战士不幸牺牲,团长身负重伤. 向英勇顽强守边卫国的解放 ...

  • 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应城鲁俊清烈士榜上有名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2020年9月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湖北应城籍鲁俊清烈士榜上有名. 鲁 ...

  • 栗旭晨|| 忻县抗日义勇军建立前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大义取舍 家国情怀:追记民主开明人士、原滕县人民副县长张瑞五

    他出身富贵之家,饱读诗书,重情重义:他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为党开展工作: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变卖自己的家产,为抗日武装买枪.买粮和战略物资,并积极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队伍中去,是滕县(现滕州市 ...

  • 红旗谱|烈火金刚:血染晋察冀的抗日英烈

    阅读提示 在保定市阜平县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份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团职以上干部烈士名单,名单上共有357人,其中99%以上都是共产党员. 这份名单,见证了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先烈们不畏强 ...

  • 纪录片:汤恩伯为保存实力,没有派部队增援滕县,伤亡惨重

    纪录片:汤恩伯为保存实力,没有派部队增援滕县,伤亡惨重

  • 老滕县的“八大家”

    清末民国时期滕州的名门望族,不论是经济地位.权势都显赫一时. 滕州历来就是商贾之地,南北交通要道.据<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民国六年)记载"自津浦路通,滕县商务极其发达,北连济南 ...

  • 生于文登的滕县快乐女孩儿

    2016年9月2日19:00,我会记住这一刻,这一晚,孩子们的自我介绍震惊了我,孩子们的发言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学霸,孩子们的言谈举止,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高素质的全面发展.能陪伴这么优秀的孩子成长是 ...

  • 山东滕县.王学仲的山水画欣赏(1)

    作者:求是2013来了 王学仲 (1925-2013),1925年生于山东滕州.书画家.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山东滕县.王学仲的山水画欣赏(2)

    作者:求是2013来了 王学仲 (1925-2013),1925年生于山东滕州.书画家.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

  • 1938年,滕县保卫战中,日本翻译向12...

    1938年,滕县保卫战中,日本翻译向122师长王铭章喊:"王师长,只要你投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王铭章怒吼:"有种你就打,我宁死不做亡国奴!"   日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