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名录——非洲篇(三)
埃及
伊斯兰开罗
伊斯兰开罗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公里,开罗的形成可以上溯到公元969年。至今规模宏大、风格朴素的伊本·图隆清真寺依然保持着旧时的风貌。中世纪时的开罗达到发展的顶峰,14世纪时开罗已拥有50万人。中世纪的开罗建筑汇集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伊斯兰古迹,它们像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展示了伊斯兰从兴起直到19世纪的历史进程。
各王朝都信奉伊斯兰教,先后修建了众多清真寺,至今老城内仍有古清真寺500多座。尽管清真寺规模大小有别,但每座寺院都必须建1座至4座宣礼塔,宣礼塔的主要作用是在高处宣扬《古兰经》的教义。加上19世纪开罗新城区的建立与发展,清真寺到处林立,古老的清真寺合起来已近千座,故有“千塔之城”的美誉。
阿布米那基督教遗址
阿布米那是早期基督教圣城,位于亚历山大城市的南部,处于危地埃尔-那川和亚历山大之间。城中的建筑包括教堂、洗礼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公共建筑、街道、修道院、民居和工场。这个古城是以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一名殉教者米纳斯的坟墓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位殉教者死于公元296年。
建成于公元3世纪的阿布米纳修道院,目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米纳斯的亚历山大士兵,他是戴克里先军队的一名军官。在戴克里先军队取得战胜后,米纳斯拒绝屠杀任何基督教徒。
不但如此,他还公开宣称了自己的基督教精神,这一行动极大地激励了其他基度教徒继续承受来自戴克里先军队的压迫和折磨。
圣卡特琳娜地区
卡特琳娜正统修道院坐落在基督教《旧约全书》中所记载的西奈山脚下,传说中,摩西正是在这个地方得到神授十诫。
圣穆斯林同样也知道这座山,他们把它尊称为杰别尔·穆萨(意思是摩西的山)。这个地区是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内的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修道院始建于公元6世纪,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修道院。修道院的墙体和房屋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修道院的各个房间内还有着许多珍贵的早期基督教手稿和圣像。修道院所在的地区,山峦高峻,蕴藏着无数的考古遗迹和宗教古迹,给修道院提供了完美的环境。
贝宁
阿波美王宫
1625至1900年间,权倾一时的阿波美王朝的12位皇帝相继在位。除了阿卡巴皇帝建了一处单独的宫殿之外,其余的各位皇帝都把皇宫建在同一城墙之内,考虑到与原来的宫殿的搭配,各个皇帝因地选材,形成完美的建筑群。阿波美王宫是已消失的阿波美王朝的独特见证。由于严酷的气候条件和所用材料的弱点,王宫已濒临毁灭。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和《世界濒危遗产目录》。经过有效保护,2007年从《濒危世界遗产目录》中删除。
现在,阿波美城中心还保留着阿波美王国的王宫遗址,面积大约有0.4平方公里。这里有从达克多努到阿哥利阿格波历代国王所建的12座王宫。王宫四周建有土坯围墙。阿波美王宫在造型、材料方面十分相似。建造王宫使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土坯砌成外墙、茅草覆盖屋顶、木材做成门窗。大王宫区内,每座建筑物都有自己的围墙,围墙内形成3个相通的院落。外院主要用来举行礼仪活动相阅兵仪式,内院一个用于储藏物品,一个是国王和王后起居的院落。
王朝灭亡以后,只在阿波美城中心残留下一块方圆40 多公顷的遗迹,内有阿波美王朝历代国王所建的12 座宫殿。这些阿波美王宫在建筑结构上均大同小异。在王宫区内,每座建筑物都有各自的围墙,形成3 个相通的院落。
博茨瓦纳
措迪洛山
措迪洛山被称为“沙漠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岩石艺术地之一。其裸露的岩石层几千年来一直有人类停留和居住的痕迹,留下了丰富的杰出的岩画艺术。这个地区的考古发现按年代顺序记载了至少100,000年间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见证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在此持续不断的停留和居住。
措迪洛山脉是位于沙卡韦西南53公里处,与奥卡万戈河三角洲地区不同,这片地形干燥,如同沙漠一样。这个在宽阔的干燥的沙漠中突兀的耸出的山脉是由四个大块岩石所组成。拥有陡峭岩壁的第四座措迪洛山围绕着塞芬拿雄伟地耸立着。第四座山是最高的一座,它高出周围平原410米,它形成了一排,被布希人称为“男人”。“女人”是一座比较小的山,大约300米高,但是它的面积是“男人”的三倍。下一个则是被称为“孩子”的山,它高40米,位于“女人”2公里远的地方。越过这三座山,位于“孩子”西北处2.2公里处的是一个相对较小的不知名的山丘,它就是传说中的“男人”在遇见并娶了这个高“女人”之前的第一个被遗弃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