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经典补泻手法

补泻


《素问遗篇》补肾俞注曰:用圆利针,临刺时咒曰:五帝上真,六甲玄灵,气符至阴,百邪闭理。念三遍,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针至三分,动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令受针入咽气三次,又可定神魂者也。泻脾俞注曰:欲下针时咒曰:帝扶天形,护命成灵。诵之三遍,乃刺三分,留七呼,动气至,而急出其针。

按  咒法非素问意,补注又王氏辈为之,未足信。但针工念咒,则一心在针,故曰:如待所贵,不知日暮也。


《济生拔萃》云:泻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人咳嗽一声,捻针入腠理得穴,令病人吸气一口。针至六分,觉针沉涩,复退至三四分,再觉沉涩,更退针一豆许。仰手转针头向病所,以手循经络扪循至病所,以合手以回针,引气过针三寸,随呼徐徐出针,勿闭其穴,命之曰泻。补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人咳嗽一声,捻针入腠理得穴,令病人呼气一口。将尽纳针至八分,觉针沉紧,复退一分许。如更觉沉紧,仰手转针头向病所,依前循扪其病所,气至病已。随吸而走出针,速按其穴,命之曰补。又曰:夫行针者,当刺之时,口温针暖,先以左手揣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怒之,爪而下之,扪而循之,通而取之,随病人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息,徐出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补者,随经脉推而内之,左手闭针孔,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者,迎经脉动而伸之,左手开针孔,疾出针而徐按之。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候呼引针。

按  《素问》云:候呼内针。又曰:侯呼引针。侯,伺候也。言医工持针,等候病人之呼吸而用针也。今令病人呼吸,是以呼吸候针矣。又曰: 令病人吹气一口,吸气一口,又是非鼻中呼吸矣。谬之甚也,此补泻尚得《素》《难》意。



《明堂》注云:寒热补泻,假令补冷, 先令病人咳嗽一声,得入胰理,复令吹气一口,随吹下针至六七分,渐进肾肝之部,停针徐徐良久,复退针一-豆许,乃捻针问病人觉热否,然后针至三四分及心肺之部,又令病人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过所针穴一一二寸,乃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此为补。夫病热者,治之以寒何如。须其寒者,先刺入阳之分,候得气,推内至阴之分,后令病人地气入而天气出,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人自觉清凉矣。夫病恶寒者,治之以热也何如。须其热者,先刺入阴之分,候得气,徐引针至阳之分,后令病人天气入而地气出,亦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自觉和暖矣。



十四法

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搓者,凡令病人营热,向外卧针似搓线之状,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前转法。以为搓也。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盘者,凡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后出。弹者,凡补时用指甲轻弹针,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捻者,以手指捻针也,务要记夫左右,左为外右为内。循者,凡下针于部分经络之处,用手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经云:推之则行,引之则止。扪者,凡补者出针时用手打闭其穴也。摄者,下针时得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按者,以手按针,无得进退,如按切之状。爪者,凡下针用手指作力,置针有准也。切者,凡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使伤于荣卫也。

按  此十四法,所谓进、退、动、摇、弹、扪、摄、循、切、按、爪,皆《素问》针法,搓、捻非《素问》法也。


八法

《金针赋》云: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也。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则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点击查看👉👉“烧山火”“透天凉”的17种操作方法(附视频)三曰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九六之法,则先泻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在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深法,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捣臼,水蛊隔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七曰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癩,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按  此八法巧立名色, 非《素》、《难》意也。


四法

《金针赋》云: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一曰青龙摆尾, 如扶船舵, 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四曰赤风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穴上下左右,四围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按  此法亦巧立 名色而已,求针之明,为针之晦。

且夫下针之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入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即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施。

如刺肝经之穴,晕,即补肝之合穴,针入即苏,余仿此。或有投针气晕者,即补足三里,或补人中。大抵晕从心生,心不惧怕,晕从何生?如关公刮骨疗毒,而色不变可知。


神针八法

心无内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之心,病者之心,与针相随上下。先虑针损,次将针尖含在口内,而令其温;又以左手按摩受疾之穴,如握虎之状;右手捻针,如持无力之刃,是用针之一法也。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住痛之二法也。进针之时,令病人咳嗽而针进,进针之三法也。针沉良久,待内不胀,气不行,照前施之,如气来裹针不下,乃实也,宜左捻而泻其实;如不散,令病人呼气三口,医者用手抓针自散;如针进无滞无胀,乃气虚也,令病人吸气,针宜右捻而补其虚,此补泻之四法也。其泻者有凤凰展翅: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此泻之五法也。其补者有饿马摇铃: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此补之六法也。如病人晕针,用袖掩之,热汤饮之即醒,补之七法也。如针至深处而进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围起皱纹,其针如生在内,此气实之极也,有苍蝇丛咬之状,四围飞延,用右手食指,向皱纹皮处,离针不远四围前进三下,后退其一,乃泻之八法也,出针时,即扪其穴,此补之要诀。


下针十四法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下针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肝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调气与运气法

《金针赋》四将能调节控制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布的针刺方法称为调气、运气法:“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到,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到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运气下次到疼痛之所 上指使针刺感应趋向于病痛部,也就上说使“气到病所”。《针经指南》曾提到:“捻针,使气下行到病所 。”近人多称之为“行气法”。主要应用捻针法或指压法,也可配合使用温灸法捻针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扩散,但《金针赋》所述以左捻或右捻来控制针感的上行或下行,则较难掌握。而以手指按前或按后的方法,则是一种较好的使气到病所的方法。如要使气向上,可用左手拇指紧压穴位下方“闭其下气”,则气得以上行;如要使气向下,可紧压穴位上方“闭其上气”,则气得以下行。运气后再将针直插按纳,使气不回流,称为“纳气法”。《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 。”说明针刺时出现“气到病所 ”现象,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简称“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青龙摆尾

《金针赋》:“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法是: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的远行。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

白虎摇头

《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方,指提插;圆,指捻转。针法是:将针捻入,并用中指拨动针体使针左右摇动,再予上提,同时进行摇振,有如用手摇铃一般,可以推动经气。

苍龟探穴

《金针赋》:“苍龟探冷冻,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针法是:将针刺入穴位后,扤退到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逐渐加深 ,如龟入土探 穴四方钻剔,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赤凤迎源

《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到地,提到天,候针处摇篮,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围飞旋。”针法是:先将针刺入深层得气扯再上提到浅层,候针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治病八法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 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泻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烧山火、透天凉

《金针赋》:“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 ,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 紧按。若觉针头沉紧 ,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针法是:视 穴位的可刺 深 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或浅、深 两层操作。先浅后深 ,每层(部)依次各作紧 按慢提 (或用捻转)法九数,然后退针至浅层,称之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使之能引起温热感。本法也可结合其他补泻手法中的补法同用,如在病人呼气时进针插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出针后迅速扪闭针孔等。《医学入门》还“扳倒针头,令患人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

烧山火一法,为针刺补法的综合应用。通过手法使阳气入内,可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现有温热感,所 以称作“烧山火”。《素问·针解篇》:“刺 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所 以说烧山火适用于顽麻冷痹等虚寒之证。

《金针赋》:“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 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 提 慢 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针灸问对》:“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按至天,故曰疾按慢提 。”《针灸 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若得气,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闵气自生,热前不见古人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针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分伯浅、中、深三层或浅、深 两层操伯。先?后浅,依次在每一层中各紧提慢搂(或捻转)六数,称之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使之能引起凉感。本法也可结合其他补泻手法中的泻法同用,如在病人吸气时进针插针,在呼气时退针出针,出针时摇大其孔,不扪其穴等。

透天凉一法与烧山火相对,为针刺泻法的综合应用。通过手法使阴气向外,可使病人出现凉感,所 以称伯“透天凉”。《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所 以说透天凉适用于肌热骨蒸等热证。

综合来看,烧山火与透天凉两法主要以徐疾法中的三进一退或一进三退和提插法中的紧 按慢提或紧提慢按结合九六数等法组合而成。

三进一退,即分三部(浅、中、深 三层)依次逐步推进,而一次直接退针。三进而一退,体现了徐进疾出的补法原则。一进三退则相反,一次推进到深 层,再分三部依次逐步退针。一进而三退,体现了疾进徐出的泻法原则。

紧按慢提在《医学入门》中狣“慢提急按”。紧与慢是指在啎握的基础上,上下提插时用力的轻或重和动作的快或慢。紧,指较快较重;乙,指较缓较轻。既紧按,相对的就有慢提,这样一快一慢及一重一轻的一插一提就形成了紧按慢提这一连续动作。紧提慢按(急提慢按)则与此相反。既紧提就有慢按,形成了一快一慢及一重一轻的一提一插的紧提慢按法。根据《难经》的记载,补法须“从卫取气”“推而内(纳)之”,所以采用以按纳为主的紧按法。泻法须“从荣(营)置气”“动面伸之”所以采用以抽提为主的紧提法。

应用烧山火或透天凉法,以选用肌肉比较丰厚处的穴位为宜,头面、胸壁、肢端等肌肉浅薄处的穴位不宜使用。当得气感应强时,手法也不宜太重,重复次数不要太多。经过数度操作而始终未引起温热或凉感的,更不可强为其难。

阳中隐阴、阴中隐阳

阳中隐阴(阳中之阴)为先补后泻法。《金针赋》:“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针法是: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浅(五分)、深(一寸)两层操作。先在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进入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

阴中隐阳(阴中之阳)与阳中隐阴对称,为先泻后补法。《金针赋》:“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 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至一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针法操作顺序与阳中隐阴相反,进针后先在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再退到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

阳中隐阴和阴中隐阳两法主要由徐疾法和提插法,亦可用捻转法组合而成,均属补泻兼施法,适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子午捣臼、龙虎交战

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金针赋》:“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针法是: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本法导引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又有消肿利水伯用,可用于水肿,气胀等证。

龙虎交战则通过左右反复交替捻转以镇痛。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撚九而右撚六,是亦住痛之针。”针法是:进针后先以左转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数;如此反复施行多次,也可分浅、中、深 三层重复进行。《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子午捣臼与龙虎交战两法均以捻转为主。左转为“子”为“龙”(阳),右转为“午”为“虎”(阴)。《医学入门》:“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左转用九阳数,右转用六阴数。



进气、留气与抽添法

进气法主要是在深层施行补法。《金针赋》:“进气之决: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针法是:进针后刺入深层(九分)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留针片刻。

留气法由徐疾和提插法组合而成。《金针赋》:“留气之决:痃瘕癖癥,针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针法是:进针后刺入中层(七分),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直插至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癥瘕消溶气块匀。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拔,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气块之疾。”

抽添法: 抽,指上提法;添,指按纳。本法操作时要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所 以用“抽添”为名。《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针下之气形遍及全身。扶针直插,运针下纳,回阳倒阴, ”针法是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行气,再向周围伯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针灸问对》:“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数推也。”

此节皆为杨氏综合各家基本针刺手法,具流传于针灸大成一书,自明至今几乎辈有发明创造,尽皆家传言教,因社会变迁,世事变幻莫测,人心不古,有些针法很少外传与人。

声明:文章由针道传承公众号编辑、整理、发布,关注我们,后期会持续更新。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七十八难 针刺押手和补泻方法

    第七十八难 针刺押手和补泻方法 [原文]       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①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 ...

  • 金针王乐亭常用针灸方

    王乐亭擅长以金针医病,所以在群众之中素有"金针王乐亭"之美誉.1956年王乐亭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 ...

  • 古法针灸大成

    -1- 出处 本歌出自<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著.本歌论述了行针取穴的一些共性问题,诸如行针时要按病人体质之强弱胖瘦,身躯之高矮而决定针刺之浅深.要根据受针者之同身寸进行度量取穴,并应注意 ...

  • 针刺手法:龙虎交战法及临床应用

    龙虎交战法 (一)概述 龙虎交战法,是捻转补法与捻转泻法结合,补泻兼施的针刺补泻手法.龙,指左转针,为捻转补法:虎,指右转针,为捻转泻法.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为"交战". ...

  • 探秘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二)

    什么是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分享继续,精炼医术,共同学习.  9:透天凉 概述:透天凉手法,是较常用的复式手法,由徐疾.提插.捻转.呼吸.九六.开阖等法组合而成.<素问·针 ...

  • 针灸常用补泻手法介绍

    稻田报告 2020-10-20 来源:针灸龙哥 ID:AClongge 作者:针灸龙哥 这是针灸常用补泻手法介绍,建议初学者收藏.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的核心,针灸的疗效除了穴位的选择,补泻手法也是决定 ...

  • 【针灸的补泻手法】

    [针灸的补泻法] 针灸在临床上是有补法和泻法的.先说针,针根据进针部位的快慢轻重等是有很多补法和泻法的.比如说最常见的有捻转补泻.如果捻转的速度很快,捻转的幅度特别大,这种的手法特别强,我们认为是泻法 ...

  • 【中医】针灸补泻手法图解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大众医学助手 [大众医学助手中医自主学习平台]创立中医教学-中医考研-中医资讯-中医题 ...

  • 中医针灸补泻手法图解

    针推培训中心 Official Account 针灸补泻手法图解 1.烧山火(补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三进一退.一进三飞.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以产生热感为目的.<金针赋 ...

  • 《经典中医启蒙》连载29 第十章 针灸的补泻效应

    针灸的补泻效应 学生:艾灸和针灸如何来完成补泻? 李辛: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 ...

  • 中医针灸经典《灸法杂抄切要、灸法补泻、灸后调摄》

                       灸法杂抄切要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食多而身瘦者,名食晦,宜灸脾俞. 食罢而贪睡卧者,名脾困,宜灸中脘. 脑虚冷衄,风寒入脑久远成疾 ...

  • 中医经络穴位:商阳穴的定位方法和针灸补泻手法演示

    中医经络穴位:商阳穴的定位方法和针灸补泻手法演示

  • 中医针灸:针刺如何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呢?补泻手法非常重要

    中医针灸:针刺如何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呢?补泻手法非常重要

  • 针灸呼吸补泻与疾徐补泻复合手法的快速掌握

    针刺补泻的前提是得气,得气的前提是取穴准确.除了井穴外的其他腧穴我们都要求针下得气,这种得气不是病人酸麻胀痛,而是医者有针与病人气交感的感觉. 另外,在针刺之前一定要认真揣穴.古人认为经脉行于人体就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