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黎里古镇
黎里古镇位于江苏吴江市东南部,已有近九百年历史。据载,唐初因广种梨花,故有梨花里的美称。清代诗人袁枚有诗曰: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
2019年9月16日和妻清晨6:03乘上地铁转地铁,在东方绿舟坐7:50的公交7618路于8:50到达黎里古镇(单程车资13元/人)。
原汁原味的古宅,古色古香的建筑,临河而立的廊棚,历经千年的的桥梁,斑驳脱落的屋墙……古镇黎里的角角落落都显得温润如玉。
始建于明代重建于道光年的青龙桥(拱桥),桥面有轮回纹饰,有石栏。
游走在老街小巷中,漫步在古宅庭院间,穿越古今,探寻印迹。
河水里的倒影是千年风月的魂魄,承载着古镇数千年来的风花雪月。
一望见不到底的长廊,不仅遮阳,更有水乡的风情。
最传统的方式浣洗着衣物。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别样的建筑美。
始建于南宋的清构古迹东圣堂。
黎里镇奠基人赵磻老(1121-1200)。
漫步黎里古镇,沉迷街巷弄间,房屋古朴墙面斑驳,高低错落密集相连,街道狭窄小巷相交。
每一座桥,每一段石板路,都有精彩的故事。
市河流淌过千年的风月。
道南桥(拱桥),有石栏,桥面有五蝠捧寿图案。
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大门沿着街面,朝向市河,都是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坊的布局。
斑驳的墙面上印刻着千年故事,雕花的窗棂上凝固了悠悠岁月。
梯云桥,梁式倒梯形,上宽下窄,桥墩两端有方形泄水孔。
柳亚子纪念馆,清乾隆年间的江南名宅。旧名赐福堂。现存的三座砖刻门楼,高大气派、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柳亚子旧居内宋教仁的行书对联堪称海内孤品。
传说黎里油墩由乾隆命名。油墩选用精细糯米粉,加适量清水揉捏,揉得粉质韧而不散,搓成圆形,包入馅子,用滚油氽制而成。常见馅有豆沙和全肉馅两种。
进登桥,梁式,桥墩两端下有方形泄水孔。
河网交错,出行靠船,袁枚曾有诗形容,“家制小舟,荡摇自便”,“家家棹小舟,目不识车轮”。
鼎新桥。
梁式单孔登瀛桥。
大陵桥。
黎里古镇庭院深深,至今还保留弄堂115条,(暗弄90条,明弄25条,超过百米的11条),有明暗并列的双弄,有两条暗弄相并的双弄,更有子母弄和三岔式的弄中弄,堪称江南古镇之最。
徘徊在静谧的黎里古镇,市河上泛起的一道涟漪或是一枚树叶,都是诉不尽的前尘往事。
梁式单孔明月桥。
不经意的弯转,让水乡充满了趣味与风情。
梁式三孔清风桥。
大门墙上镶嵌着“1929”字样的中西合璧的施家洋房。经历风雨,仍能看出过往建造时的精巧用心。
远眺望恩桥。
望恩桥,拱桥,桥面有轮回。
与华山息息相通的全真教道教昭灵观,纪念为赈灾救民而投湖自尽的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
秋禊桥,因桥面板发出“圾搁”声,俗称圾搁桥
平静的水面倒射着岸上的美景。
河埠头形式多种多样,单落水,双落水,淌水式……。
秋日映淌在每一幅画框之中。
周宫傅祠。
六角缵顶亭内经历磨难的亁隆御碑。
私塾里挂有周家始祖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像,想起了他的《爱莲说》。
端本园内亭台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诗意的江南园林画卷。
邱宅别具一格隔墙门间的东西两个三开间。邱氏大宅院内德芬堂(喻祖上高洁的德行)前有砖雕“源宗渭水”门额,(邱氏以自家属于姜太公后裔而感到自傲)。
是是是,非是非,湖中倒影亦真也亦假。
住宅大都三面围以风火墙,远远望去,高高的观音兜、帽兜般的曲线,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气势磅礴之间又有几番柔美。
黎里古镇淳朴自然,没有喧闹,还没有被完全商业化。
我们夫妻俩在古镇用午餐(响油鳝丝,黎里辣脚,套肠,毛豆丝瓜,一扎所谓生啤,共155元),后原路返沪,下午4:20到家,结束黎里古镇一日行。
更新于 10-09
来自作品集城镇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