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竟然还有这么绝的英文名?
人常说,龙泉青瓷似玉非玉胜于玉。如深深的湖水般湛蓝澄澈的龙泉青瓷,晶莹温润,质地细腻,似透非透之间,更比玉石美龙泉青瓷,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打上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青色印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是什么成就了龙泉青瓷的美名?
有一个传说,是关于世界上最美丽动听的名字,故事的主角就是青瓷。
相传十六世纪晚期,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但遗憾的是他并未记住名字。某日他受邀参加当时巴黎市长女儿的婚礼,并把美丽的青瓷作为礼物赠送给新娘,这件流青滴翠,玲珑剔透的中国瓷器让当时在场的人无不赞叹,但却叫不出瓷器的名字,并想为它取一个世界上最美丽动听的名字。
这时舞台上传来优美的情歌,原来是正在演出的舞台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人公雪拉同和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飘忽在市长眼前,异常美丽。他心中豁然一亮:雪拉同的衣裳与中国的宝贝相似,雪拉同的艺术形象与中国宝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把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喊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从此后,龙泉青瓷“雪拉同”的美名蜚声欧洲,欧洲人以“雪拉同”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情谊深厚,如同雪拉同与牧羊女那样纯洁高尚的爱情。
这是一个喜剧色彩浓郁的西方故事,但在“雪拉同”的诞生地中国,却流传着另外一个感人至深的悲壮传奇。这是一个关于祭碗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一个名叫叶青姬的美丽姑娘。
叶青姬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烧制一批宫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窑又一窑,都是些歪头劈脑的废品。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这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老大一家和所有窑工全部问斩。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窑工们,纵身祭窑。失去女儿的叶老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谨慎,千百次尝试之后终于烧制出温润如玉的青瓷,并且感叹:这分明就是叶青姬的化身!
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窑场中,同时将贡品瓷器以龙泉方言称作“青瓷”,谐音“青姬”美好与悲壮,赞美与崇敬,让龙泉青瓷成为了世界的传奇。
以“人”殉“窑”的故事,在中国漫长的陶瓷烧造历史上并非“独一无二”,当人们无法解释古人是如何烧造出如此绚丽、如此宛若天成的色泽的时候,便把它们视若以命相殉的美丽少女的化身。其实从瓷器诞生以来,评价瓷器的好坏,就有许多不同的标准。作为中国瓷器巅峰的宋代瓷器,是以“似玉”为标准之一,追求瓷器拥有玉的色泽、质感。南宋官窑和龙泉窑的青瓷釉质晶莹光洁,釉色纯净无暇,犹如美玉般夺目。
古代崇尚青瓷,对白瓷不很重视,认为白瓷太刺眼,锋芒毕露,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许多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既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不但具备了青瓷所共有的为世人广泛接纳的秉性,而且从南末中晚期起,以先后创烧出粉青、梅子青等不同凡响的釉色而独树一帜。这些釉色主要是釉料的改进而出现的,由传统的石灰釉改变为石灰一碱釉,使釉料的高温性能大大改善,多层施釉或釉层加厚后,高温中不流泻,釉层丰厚滋润,釉色温柔动人,仿佛用翡翠雕琢而成,这就是所谓的“类玉”。
在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龙泉青瓷因为有翡翠般的釉色,人们便像珍爱翡翠那样珍爱它,而这种人见人爱的东西据说是用泥巴烧制而成,更让人感到伟大而不可思议。在伊斯兰教,也就是回教人眼里,青绿色正是他们崇尚的吉祥颜色,如同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色,过年过节挂红彩、发红包,他们以青色彩带装点家居,分送青包。因此,龙泉青瓷被伊斯兰教认为是吉祥物,其钟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龙泉青瓷之釉色美还美在它的微妙多变,有“梅子青”、“粉青”、 “灰青”、“豆青”等,不但有冷暖之变幻,还因窑焰而有浓淡之差异,像不同季节里的天空、山川、湖水一样,又如同中国人的性情——含蓄、玄妙而灵动。既充满生动的田野气息,又充盈着流光溢彩的美学意境。真可谓:龙泉青瓷碧玉身,金贵高雅若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