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王文广:这里有一幅画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0】
这里有一幅画
河南淅川 王文广
这里有一幅画,扁舟游荡在最美的丹江,垂钓沐浴着沉醉的苍霞。
这里有一幅画,无数劳作的人民创造了它,名字叫做小镇的芳华。
小镇,坐落在美丽的丹江湖东岸,没有乌镇小桥石板人家,却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江山如画。没有凤凰古镇的老街漆柱青瓦,却有栉次丹霞,红果艳艳向天歌的悠然桃源。
九重镇,别名丹阳镇。先后荣获“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文明村镇”、“南阳市四星级城镇”等荣誉称号,这里山水相依,渔舟唱晚,风景秀美,孕育风华。
美丽的地方从来不缺少故事。九为数之极,九重宫阙在封建王朝为皇室专用,自古无人敢犯禁。传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辩》。故此,九重原住民应为皇族。九重蒙古族始祖王成是元末明初卜居下肃里的一名元皇帝后裔,相传,元顺帝妥欢帖睦儿逃跑时留下镇殿王义王和尚留守,城破北逃被阻,其家眷无奈南下,至下肃里(今九重镇),发现此处水草丰茂,像极了蒙古起兵的大草原,便隐居下来,但他时刻不忘宫廷生活,所以他和他的儿孙们在下肃里石街道的东边一里处建造了一套同皇宫相仿九进院的“九层院”,并在其南面修造了玉(御)花池、玉(御)花园。久而久之,“九层院”被叫做“九重院”因标志明显,称谓方便,所以秦、汉到元代的“下肃里”在明朝时期被“九重院”所替代,一直沿袭至今,至今仍留有九重院地基遗址。这个故事是蒙古族代代相传至今,可信度极高,大量史料《元史》《明史》《南阳王姓蒙古族源流考》《王姓蒙古族史话》《新野王姓蒙古族史话》都用详实的资料,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南阳王姓蒙古族的族源和祖源,并分别梳理了各支之间的关系。至于百度百科说兴修水利九重堰而得名的说法,则遭到了当地民众一致抵制。
说起九重,就不得不说说有着“天下第一渠首”之称的陶岔,这里只说轶事。陶岔有山,一曰汤山、二曰禹山、三曰杏山。相传远古时期,人皇大禹治水,途径这里,发现一处汤泉,便在此休憩。其所带神土息壤散落,不断生长,化作现在的汤山。坐下休息的地方被称作禹山,至今山上有禹王庙一座,鞋子里抖落的灰尘化作现在的杏山。传说虽不可信,但是这美丽的传说却赋予了陶岔一层神秘的面纱和兴修水利,造福国民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无数村庄田地淹没在库区下面,周边三十余万百姓为了国家利益迁徙他乡。
小镇像一副画,普通而又伟大的人民用双手装扮着她。时光如奔腾北上的潺潺流水,安静的诉说着短短十几年的变化。前半生,我走遍了画里的每一个角落,嗅遍了每一片泥土,带着它们的坚韧气息,骄傲的描述着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