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廊】吕应鑫荐:她是“猛虎”,也是“寒梅”
何香凝先生是一位传奇女子。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经历过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以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外柔内刚,品格如梅兰,活出了女人最想要的样子。在她的生活中,书画只是调味品,而我们通过这些书画,却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气节和风骨。
——施晗
何香凝(1878~1972年),原名瑞谏,又名谏,笔名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她还被选为中国美家协会主席。
幼年何香凝的性格和爱好就与众姐妹们不同,她极少富家小姐的娇气,喜欢和兄弟们一起玩耍。她羡慕太平天国故事中不裹脚的女兵,以至于后来自己也坚决反对母亲为她缠脚。经过无数次的抗争,何香凝最终保全了一双天足。
何香凝从小喜欢读书,读了两年“女书馆”后,被父亲信奉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理念中断了。她就偷偷蹲在兄弟们读书的书房门外听塾师讲课,回到自己房内再看书。靠这样的自学,何香凝除阅读历史小说外还能背诵一些古诗并模仿作诗。
何香凝的一双天足,尽管在当时社会风气领先于内陆的香港,还是人见人怪的。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何家也为何香凝的大脚嫁不出去而暗自发愁。
无独有偶,此时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之子廖仲恺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被何香凝的父亲听到了。于是,通过媒人的说合,何香凝与廖仲恺很顺利地在1897年结婚了。
而当时的廖仲恺在完成学业后,还想去日本继续学习,而何香凝对于丈夫的这一决定,也是完全的支持,并且与之一同前往。但两人在出发前,却遇上了一件大事,因为廖仲恺的家中发生巨变,导致前往日本的梦想即将破碎,因为当时的廖仲恺出不了继续深造的钱,而面对这样的情势,何香凝却立马变卖自己的嫁妆,从而完成丈夫的愿望。
她第一次正式学习画画时,是和丈夫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建议她学习画画,以画作来解放被封建文化桎梏已久的国人的思想。为了国人的需要,为了心中的理想志向,何香凝进入到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正式学习画画。
在学校里,何香凝除接受老师端馆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璋学画狮、虎等动物。此时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画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抒发情绪的艺术。何香凝在画画中,寄托的是一颗高尚神圣的爱国之心。
她最喜爱画狮子和老虎,“以示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她也为女儿取名为梦醒,寓意祖国如雄狮觉醒。在之后的革命生涯里,美术成为了何香凝的斗争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无情鞭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却不打算抵抗。正旅居于德国的何香凝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回国内,呼吁国人启动自救的行动,甚至,还将自己多年的画作和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组织了“救济国难书画展”。
当炮火声在国内响起的时候,何香凝便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牵线,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此时的何香凝为了支援抗日战争花掉了大半的积蓄,加之又要照顾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在她最难的时候,蒋介石派人送来100万元。傲骨如香凝,又怎会接受,她将钱退回,并附上一句诗:闲来写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一反传统女性绘画的柔媚习气,体现出她刚烈的个人性格。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
何香凝作为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和女诗人,工作之余总是不断地作画写诗。她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各地视察,将所得观感凝于笔端,或作画或题诗,借以讴歌社会主义祖国,表达自己热爱党与社会主义的深情。何香凝是中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先驱,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何香凝的一生,面对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她都未曾放弃,也从不向命运屈服。她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在混乱的时代里,活成了最真实的自己,也获得了最有价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