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福金属制品厂造日伪硬币

1937年7月7日,日本政府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同年8月13日又制造事端,大举进攻上海。8.13事件的当天,上海中央造币厂因为战争开始撤退往内陆。厂址后来直至抗战胜利被日本海军作为司令部使用。

从1938年4月开始,日本企业株式会社石福商店利用日本侵略中国的商业机会,在上海的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之下承揽非铁金属收集工作。在上海市西华德路(现长阳路)88号开设了“株式会社石福商店上海办事处”,随着日本军占领中国各地,石福上海办事处致力于在各地开设分部进行军用金属资源收集,但石福以军工用物资名义收集的铜(主要是铜币)作为军工材料并不适用,就计划在上海建厂,利用收集到的铜材制造硬币。

1939年5月,石福着手在上海建设造币厂,选址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双阳路口(原引翔区玉山路王家宅),强行占地23亩,造房建厂。厂名为株式会社石福商店上海工厂,也称为“石福金属制品厂”,在日本银行调查局编的《日本货币图录》第11卷(1976年东洋经济新报社刊)等也称之为杨树浦工厂。工厂筹建由大阪造币局全面支援,在大阪,东京进行造币机械、设备的置办制造。作为突击工程,大阪造币局还派了4名人员前往上海协助。至1939年末,20台铸币机安装完毕,在上海工厂制造硬币成为可能,该厂1940年初进行试制,在华兴银行理事、原日本银行外汇局次长冈崎嘉平太(1891-1989年,之后历任全日空社长,曾尽力于日中复交)的提出及推动下承接了华兴商业银行1分铜币的制作并进入批量生产。

华兴商业银行硬币

华兴商业银行1939年5月1日在上海设立,是汉奸梁鸿志1938年3月在南京成立的日本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中央银行。该行铜币的设计同“满洲国”“冀东政府”硬币一样由大阪造币局进行,模具也由大阪造币局制作。币面刻制的年份是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当时为此硬币的制作由大阪造币局直接、间接派遣、支援的人员达70—80人。但为了储备一定数量之后再投入流通,直至年末才交货。在此期间,由于铜价高涨,材料价格越过了回炉熔毁点,以至于无法发行。

华兴商业银行硬币系列有4种面额,分別是白铜20分、10分、5分和青铜1分。其中10分进入流通较多、1分偶尔可见,20分及5分极其珍罕。

20分

10分

5分

1分

华兴商业银行

21mm    4.1g

19mm    3g

16mm    2g

17mm    2g

华兴商业银行的10分白铜币与1分青铜币。下载自美国邦地尼奥公司网。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硬币

在制作了华兴商业银行硬币后,石福金属制造厂又承接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硬币铸造。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是日本在华北地区的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的区域性中央银行,于1938年2月在北京设立,同年3月开业。当时因大量缺铜,日本国内已经改铸铝制硬币。联合准备银行的硬币同样由大阪造币局设计,正面图案是北京天坛,在规格上追随了日本1940年以后的1、5、10钱的铝质币,并同样为3个面额组成的系列。硬币的直径重量基本和日本硬币一致,其中仅1分币和1钱币之间有0.03克的重量差。

1分/1钱

5分/5钱

1角/10钱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16mm  0.65g

19mm  1.2g

22mm  1.5g

光   边

齿     丝

日    本

16mm  0.68g

19mm  1.2g

22mm  1.5g

光   边

齿     丝

因为石福金属制造厂的机器和日本国内的造币机均为造币局制造,所以上海工厂马上开始试制铝币,效果非常好。1941年2月,为强化了阵容,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制造“圆福金币”闻名的日本德力本店原厂长大原三弘担任该厂新厂长。据《石福金属兴业株式会社史》140-141页记载:“上海工厂的生产顺利进行,至昭和19年(1944年)2月的3年间已成功完成计划铸造量、交纳了8亿5千万枚铝币。作为对这些努力的回报,结果是当初没有想到的好收益,投资金悉数收回,剩余的利益也不少。联合准备银行硬币分1角、5分、1分3个种类。自昭和16年11月1日开始发行,此系列货币以刻有象征北京的天坛图案,得到了与日本造币局发行的硬币比较完全不逊色的好评,在贯彻日中两国间的经济政策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