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百病——疖
疖
疖,是指因感受火热毒邪而发生于肌肤浅表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分为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疖、疖病、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
诊断依据
1、多发于夏秋暑季,小儿多见。
2、好发于头面、枕、臂、臀、胸、腋等毛囊、皮脂腺较多,且经常受摩擦和刺激的部位。
3、患处红肿热痛,肿势局限,范围较小,约3cm。
4、多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5、有头疖:肿块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有脓头,出脓便愈。
6、无头疖:肿块红,灼热疼痛,中无脓头,容易化脓,溃后易愈。
7、蝼蛄疖:多见于儿童头部,未破如蛐蟮拱头,已破如蝼蛄串穴。
8、疖病: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多伴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史。
鉴别要点
1、痈多单个发生,头面少见,初起局部高肿色红,表皮紧张光亮,肿势范围较大,成脓时肿势收束,光软复指,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颜面疔疮无明显季节性,发于颜面,初起即有粟粒样脓头,根脚较深,状如钉,肿势散漫,病势急剧,出脓晚且有脓栓,初起多有全身症状。
3、有头疽初起有多个粟粒样脓头,红肿范围较大,多超过9cm,溃后状如蜂窝,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4、囊肿性粉刺初起为坚实丘疹,可挤出白色粉样物质,反复挤压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
5、沥青皮炎有沥青接触史、日光照射史,夏秋季节发病严重,皮损以暴露部位多见,损害以丘疹或黑头粉刺样为主,或见硬结,脓疱。
辨证论治
1、临床表现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而肿痛,出现圆锥形肿块,或起脓疱,肿势局限,范围较小,约3cm,浮浅无根,高出皮肤;3到5天成脓,随后溃破流脓,脓尽后,3到5日结痂而愈。一般无全身症状。有有头和无头之分。前者顶部有黄白色脓头;后者顶部无黄白色脓头。
2、临床分期范围较小,浮浅无根,无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不适,心烦胸闷,便秘,尿黄赤等全身症状。彼起,新疮复作现象。
3、分证论治轻微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淡红,苔薄白而腻,脉滑数。苋、前胡、泽泻、滑石、鲜藿香各10g,鲜佩兰、鲜荷叶各12g,淡竹叶、生甘草各6g.者顶突赤,皮薄剥起,破溃脓液稀少,肿硬不消,伴发热,头痛不适,胸闷少食,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数。天葵、滑石、黄柏、花粉、防风各10g,生甘草6g.细数。苓、泽泻、连翘各10g,山萸肉6g.
4、药物外治
地丁、鲜芙蓉叶、鲜马齿苋、鲜穿心莲、鲜丝瓜叶、鲜青蒿、鲜车前草1到2味,洗净,捣烂外敷;
紫金锭醋磨外涂。
掺生肌玉红膏外敷。
5、手术疗法常用切开引流术。切口宜选择在脓肿顶部低位;蝼蛄疖皮下窜通呈空壳时,行“十”字切开;如遇出血,用垫绵法,以压迫止血;如有死骨,待死骨松动时用镊子钳出。
6、其他疗法成药验方:口服六神丸、六应丸、清解片、牛黄解毒丸、知柏地黄丸。
预防与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换衣。
2、忌食辛辣、油腻、鱼腥发物;宜多饮清凉饮料,如绿豆衣汤、金银花露、地骨皮露等,多食西瓜、丝瓜等清凉解暑食物;避免烈日曝晒。
3、小儿洗澡后,宜扑痱子粉预防暑痱;若患暑痱,应避免搔抓。
4、避免挤压碰伤,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5、及时治疗消渴病。
6、尽量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箍围药敷药干燥时,宜随时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