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老城故事】穿越时空的记忆
【晋城老城故事】
穿越时空的记忆
今年“大雪”时节的晋城并没有下雪,却带来了甚于往年的寒冷,连续几日的温度一直在0摄氏度以下。早听说晋城老城进行着改造工程,我就想趁着老街老屋还在,赶紧去看一眼,要不,那些仅有的遗物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对老晋城最早的记忆,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是我的童年时代。姨和姨夫在太行印刷机器厂(一机)工作,他们的家在太印的家属院内四排三号。秋冬农闲时候,母亲常带上我到姨家住一段时间,期间,我就在屋里屋外玩耍,并不敢走远的地方去。家属区西南面有一条路,过一座桥不远,就是太印厂区了。有时一个人偷偷到厂区看看,高大的工房,轰鸣的机器声,吊车吊着机器左右移动,厂房一角有一堆机床切割下的像麻花一样的铁丝,总想捡一条最长的拿在手里玩。
当时太印厂是晋城效益好的厂了,工人们穿着工服上下班,拎个袋子去洗澡或相约去看电影,这种现代文明生活印在心里,挺羡慕的。
姨的家是几个屋子相连的,挨着饭厅的一间屋子是留给舅舅住的。舅舅当时在晋城东关小学当校长,常来姨家吃饭,在那个屋子歇息。我来了,就想去舅那里玩,舅舅便用自行车载着我,沿家属区后面一条路,折几下到了小十字,再向北到大十字,然后向东走,走到一座大桥,舅舅那个学校就在桥头。现在看来并不远,但在当时,我却觉得那是一条很远的路途了。那座桥便是古城留下的珍贵遗产——景忠桥。
我用心记下姨家到舅舅学校的那条路线,趁大人不注意,也试着走了几次,都没走到又返回了,怕母亲知道了要责备我。小十字、大十字、景忠桥,这几处地方却深深印在心里了。小十字东南角是“百货大楼”,姨和母亲买东西去,我也去。在那时,两层的大楼是很少见的,通过楼梯再上到二楼,甚感豪华。看着琳瑯满目的商品,叫人眼花缭乱,特别是糖果糖蛋山楂片一类吃食,更让人馋啊!小十字往南不远,有一商店专门卖布料的花纱部,一版一版的布料竖着放在货架上,供人挑选,那时没有现成的衣服,都是扯块布料拿到缝纫店去做。
广场上的毛主席雕像是晋城标志性建筑,东面是电影院,西面是人民戏院,东南角是一百货商场,也很大。记得跟着姨夫看电影,看唱戏,挤着剪票进去,一排排的坐椅真好,散场了,姨夫拉着我的手出来找存放的自行车,我是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我在晋城的活动范围就这么大,都是在大人的带领下进行,但这足已让我满足了,回家后可以在伙伴们面前炫耀了。
再进城的时候,便是1980年高考了,一车人坐在解放牌卡车上,欢天喜地的。考场设在六一小学,即现在的晋城五中,住在西巷宾馆,而吃饭却在主席台背后的那个饭店,即现在的晋城宾馆,两天的考试,让我记下了这几处地方,还有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的黄花街。
那年我预考时,便被晋城师范录取了,入校时,是舅舅推着自行车,车上捆着一个小木头箱子去的,那箱子是姨家的,毕业后又给姨送了回去。
两年的师范生活很快,这期间常到姨家住,也和同学一起到晋城钢厂看高炉冒着的火焰、滚烫的铁水。也到过古书院煤矿去洗澡,那时叫四新矿,电杆上捆着高音喇叭,唱着时髦的歌,火热的太阳照着煤尘飞扬的土地。也常在电影院前徘徊,看节目预告,《小花》《庐山恋》《戴手铐的旅客》等,都在那段时间放的。我看电影大多是在省运的露天场地看的,不花钱。
大十字南有个文化宫,那里总是很多人,去那里看过一场话剧。有个新华书店,更是我常去的地方,还有大十字东南角的邮局,曾在那里寄过信,在那里学会了写信封寄信件。
……
天寒地冷,走在被寒风裹挟的北街,看着熟悉或陌生的一处处地方,脑中涌现着曾经的往事,一个个大红的“拆”字,似一滴滴殷红的血,叫人打颤,总有一种失落与感慨。我知道,拆过的地方会耸起美丽的建筑,心中美好的东西只能深藏于记忆中了。
但愿改造后的晋城,能保留更多老晋城的元素,让很多人对老晋城的情怀有个安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