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没事不要随便用工厂模式创建对象?
一般情况下,工厂模式分为三种更加细分的类型: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在这三种细分的工厂模式中,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原理比较简单,在实际的项目中也比较常用。而抽象工厂的原理稍微复杂点,在实际的项目中相对也不常用。所以,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前两种工厂模式。对于抽象工厂,稍微了解一下即可。
除此之外,这里重点也不是原理和实现,因为这些都很简单,重点还是搞清楚应用场景:什么时候该用工厂模式?相对于直接 new 来创建对象,用工厂模式来创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简单工厂模式 (Simple Factory)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简单工厂模式。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在下面这段代码中,我们根据配置文件的后缀(json、xml、yaml、properties),选择不同的解析器(JsonRuleConfigParser、XmlRuleConfigParser……),将存储在文件中的配置解析成内存对象 RuleConfig。
为了让代码逻辑更加清晰,可读性更好,我们要善于将功能独立的代码块封装成函数。按照这个设计思路,我们可以将代码中涉及 parser 创建的部分逻辑剥离出来,抽象成 createParser() 函数。为了让类的职责更加单一、代码更加清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 createParser() 函数剥离到一个独立的类中,让这个类只负责对象的创建。而这个大部分工厂类都是以“Factory”这个单词结尾的,但也不是必须的,比如 Java 中的DateFormat、Calender。除此之外,工厂类中创建对象的方法一般都是 create 开头,比如代码中的 createParser(),但有的也命名为 getInstance()、createInstance()、newInstance(),有的甚至命名为 valueOf()(比如 Java String 类的 valueOf() 函数)等等,这个我们根据具体的场景和习惯来命名就好。
在上面的代码实现中,我们每次调用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的 createParser() 的时候,都要创建一个新的 parser。实际上,如果 parser 可以复用,为了节省内存和对象创建的时间,我们可以将 parser 事先创建好缓存起来。当调用 createParser() 函数的时候,我们从缓存中取出 parser 对象直接使用。
这有点类似单例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的结合,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接下来我们把上一种实现方法叫作简单工厂模式的第一种实现方法,把下面这种实现方法叫作简单工厂模式的第二种实现方法。
类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简单工厂模式类。
总结
三种工厂模式中,简单工厂和工厂方法比较常用,抽象工厂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所以很少用到,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所以,下面我重点对前两种工厂模式的应用场景进行总结。
当创建逻辑比较复杂,是一个“大工程”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封装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相分离。何为创建逻辑比较复杂呢?我总结了下面两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都比较简单的时候,我推荐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将多个对象的创建逻辑放到一个工厂类中。当每个远程桌面对象的创建逻辑都比较复杂的时候,为了避免设计一个过于庞大的简单工厂类,我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将创建逻辑拆分得更细,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独立到各自的工厂类中。同理,对于第二种情况,因为单个对象本身的创建逻辑就比较复杂,所以,我建议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除了刚刚提到的这几种情况之外,如果创建对象的逻辑并不复杂,那我们就直接通过 new 来创建对象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工厂模式。
现在,我们上升一个思维层面来看工厂模式,它的作用无外乎下面这四个。这也是判断要不要使用工厂模式的最本质的参考标准。
封装变化:创建逻辑有可能变化,封装成工厂类之后,创建逻辑的变更对调用者透明。
代码复用:创建代码抽离到独立的工厂类之后可以复用。
隔离复杂性:封装复杂的创建逻辑,调用者无需了解如何创建对象。
控制复杂度:将创建代码抽离出来,让原本的函数或类职责更单一,代码更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