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编者按:征得旅居北京的献县淮镇籍老乡张树栋老先生的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起,全文刊发老先生的《中华印刷史典故》(又称《中国印刷之最》)一书。本书荣获五项殊荣:1、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入选项目。2、国家科技部:2015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4、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5、第四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此书是在1992年初出版的《中国印刷之最》和《中华印刷通史》基础上,增补近年印刷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将这些堪称印刷之最的史实与典故,连同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以及当代印刷新出现的典型事例汇集起来,择其要者,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列起源、古代、近代、当代四篇,作简要与通俗地记述。以期扬我中华文化,鼓我民族士气,还一个文明昌盛的中国于世界民族之林,张树栋先生如是说。这本书将故事性与科学普及融为一体,向国外人士宣传中华的印刷文化。这也是诗眼看世界为老先生刊发的第二本书,张老先生少年求学离乡,在中国印刷史学多有建树,著作等身,令人钦佩!作为乡贤,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数次献书于家乡献县。从本期开始,请大家和我一起共同走进淮镇人眼中的中国印刷史史学中,走进淮镇人的印刷世界。同时,也诚邀旅外的、本土的淮镇人及在淮镇工作过、学习过的社会各届人士为构建中国·淮镇贡献一位力量,诗眼看世界,现以种下梧桐树,诚待凤凰来。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李英:研究馆员,中国印刷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中国印刷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作为展览策展人,其策划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足迹已踏至亚、非、欧、美四大洲20个国家。作为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印刷史词条。其专著《中国彩印二千年》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于201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立项,版权输出,由设计媒体出版(英国)有限公司出版英文版。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最早学会雕刻铜凹版并撰有雕刻凹版印刷工艺文献
《铜刻小记》的王肇鋐
雕刻凹版,分手工直接雕刻凹版和在涂有耐酸抗蚀剂的金属板上用手工或机械雕刻出图文后,再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制成凹版两种。其中,前者中国古已有之,后者则源自西方。西方近代雕刻凹版之传入中国,分南北二系。南方为意大利派,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北方则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北京度支部印刷局初建时从美国直接引进。中国有一位留日学子,名叫王肇鋐,在日本攻习地舆之学,成书12卷,于口岸形势,纤细毕载。因其卷帙繁重,图幅纤细,难以付梓,遂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将总图用雕刻凹版印刷。又因各分图系日本沿海各岛险要,不便交付外人,遂又自己潜心考求,研精而习之,最终学会了雕刻凹版印刷术,并于次年(公元1889年)著成《铜刻小记》,详细记述了雕刻铜凹版的工艺过程。王肇鋐之业绩,倡我民族精神,实堪嘉奖。况且,王氏所著《铜刻小记》,乃中国印刷史上少有之珍贵文献,故摘录梗概,以飨读者。
王肇鋐在《铜刻小记》的“自叙”中,说到他在日本学会雕刻铜凹版的缘起时说:鋐一介诸生,痛先人之志以终也,思为有用之学,以继先志,遂东游日本。自揣不文,惟于舆地为性之近。但孤寒无力,提挈无人,薄游三载,始尽得其沿海各岛险要。有未备者,更转辗求诸彼国海军署中。成书十二卷,于口岸形势,纤细毕载。……因知彼国刻铜之法,创自泰西,较之石印为精。虑分图之未便再假手东人也,乃考求其法,研精而习之,尽得其方。《铜刻小记》于“自叙”之后,设“总论”一节,记述雕刻铜凹版工艺之梗概:刻铜版之法,创自泰西,行诸日本。镌刻极精图式,宜取诸此。虽细如毫发之纹,亦异常清楚。其免燥湿伸缩之虞也,胜乎木刻;其无印刷模糊之病也,超乎石印。惟刊刻之法固难于木刻,亦迟乎石印。非心粗气浮者所能从事也。滋就其工之次序缕言之:先磨版,次上蜡, 次钩图,次上版,次刻蜡,次烂铜,次修版。法以平薄铜版,用坚木炭磨净,将版在炭火上微烘,擦以黄蜡,软毛板刷刷匀之,阴凉数时听用。一面先将玻璃纸用针刀钩图,钩时画破纸半层,以红粉揩入纸纹中,将此纸覆于版面,在纸背摩擦,粉落蜡面,再移火上稍烘,粉俱粘牢,仍阴凉片时,始可动刀。照红粉处划去蜡,划时目视显微镜,将刀缓缓移动。刊迄,放版于平处,灌上烂铜药水,俟一二时铜即烂深。洗净药水,揩去黄蜡,先印样张校阅,有遗漏则可添刻;有差误则可改正。版成后,须擦净藏妥,以免起锈碰伤。至刷印也,亦有赖乎机器等物。盖阴文之不同阳文耳。凡应用诸器,运用诸法,皆得笔之于书,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也已。
王肇鋐学会雕刻凹版术并著《铜刻小记》之后数年,上海江海关印务处,开始采用雕刻铜凹版之法印花。此时该法应用未广。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商务印书馆聘清日本雕刻铜版技师和田满太郎、三品福三郎和角田秋成来华,传授雕刻凹版印刷术于华人,雕刻凹版印刷在中国才得以发展。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