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宣之后,红釉瓷在明代竟成绝响,后世再不能及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2009年08月刊《马未都谈瓷之色百般红紫斗芳菲— 红釉》,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紫禁城APP。
当明朝江山坐定以后,景德镇窑厂立刻生机勃勃,尤其洪武御窑厂的恢复,真正享受其益处的反倒是大名鼎鼎的永乐皇帝。永乐皇帝好大喜功,登基又算不得名正言顺,迁都北京之后,当紫禁城完美落成之时,红釉瓷器给皇宫增添了喜色。
永乐红釉其红通透,鲜红如血。故明代文献就称之为“鲜红”,直呼其名,倍感亲切。告别了元末明初红釉色调暗且不透亮的历史,永乐鲜红之鲜之红,让世人有了“鲜红为贵”之说。故宫博物院藏永乐红釉印云龙高足碗,虽距元不过几十年,其型之美由高足变为矮足;其色之美由暗红变成鲜红;其碗内由红变白,强调对比,不再由着元人的性子大红一片,内外不分。
红釉暗刻花纹梅瓶
红釉僧帽壶
红釉桃形壶
但永乐高足碗亦有内外兼红者。2003年,景德镇在珠山明御窑厂出土了一件内外兼红的高足碗,碗心有“永乐年制”篆书款,永乐瓷器带有年款者历来罕见,此碗因款识明确弥足珍贵。与此碗同时出土的还有永乐红釉梅瓶,有素身无纹的,也有暗刻海水龙纹的,此类梅瓶造型敦厚,为历代梅瓶之冠,似乎追摹唐代梅瓶之风,让人匪夷所思。或许永乐皇帝见过唐代梅瓶?
明 红釉高足碗
明红釉渣斗 网络图片
过去总说永宣不分,其实还可以细分。一入宣德,红釉之红又开始沉着,“牛血红”显然不是鲜红。景德镇1988年出土的宣德红釉桃形壶,桃花作盖,壶身塑枝叶,色暗沉静,与永乐之红的强烈,形成对比。故宫博物院藏宣德红釉僧帽壶,其色凝重,让人不觉红色是红,宣德红釉如“初凝之牛血”之说,在此得以印证。红釉至永宣,攀上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永乐之红充分,宣德之红饱满;永乐之红娇媚,宣德之红老辣;永乐之红阴柔,宣德之红阳刚;永宣之红的成就让后世不可逾越。
永乐 红釉印云龙纹高足碗
明朝红釉至此已让后世无话可说。尽管永宣之后还有成化、正德、嘉靖,都烧过红釉,那不过是秋风过后尚未飘零的几片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