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清代玉器,爱收藏之人不能错过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 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政权。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 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 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堪称玉文化发展的顶峰。
清朝入主中原后,虽声称奉明正朔,但其服制却以满族为本,废除乌纱、朝服和玉带,对朝廷用玉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其统一全国的百余年内,蒙古厄 鲁特准噶尔部分 裂主义分子控制西北广大地区,与中 央政权分庭抗礼,经常侵扰甘青、喀尔喀蒙古及察哈尔等地。玉路受阻,昆山玉不能运进内陆,影响到清前、中 期玉器的正常发展,流传下来的玉器也很少。典型的清初玉器,如康熙时期有索额图幼女黑舍里氏墓出土的青玉鸡心珮和碧玉鸡心珮,苏州碾制的仿古玉双童耳杯及 雍正年制款玉双夔耳杯、黑玉套环、维族玉工所制厄鲁特碧玉大盘。可知康熙初年宫廷玉器已精致华缛,可与战国玉器媲美。而苏州仿古玉依式碾制,并作伪沁,古 色古香。雍正时期玉器潇洒秀逸,朴素典雅。厄鲁特碧玉大盘与明代折沿浅腹金银盆的器形相似,碾工比内陆玉作稍粗。清初玉器几种风格并存,精致高雅的艺术风 格业已形成。
每一个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加工清代玉器使用的工具也就不同。比如:隋唐以前使用几式砣机,隋唐后广泛使用高凳砣机;文化期晚期使用磨制和石质砣具加工;文化期晚期开始至春秋晚期以前,使用铜质砣具;春秋晚期至明清,广泛使用铁质砣具等等,这就会在每个历史时期,在清代玉器表面加工时留下不尽相同的痕迹特点。如何判定这些痕迹是否符合历史印记?只要我们掌握了它每个时期的特征,借助于高倍放大镜观察,再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分析,断定清代玉器的新老,几乎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玉、石之美,有五德”,出自汉代许慎于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对玉器的定义。在儒学思想为主流的文化背景下,玉器大雅之美自然而然成为美好品德的象征,也使得玉器被赋予王权的象征,以及君子高尚品格的代表。
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
清代玉器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玉器发展最 高峰,它能在汲取传统制玉工艺营养同时,以高度复杂工艺技巧与华丽多样装饰风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中国玉文化创造出了空 前繁荣的艺术成就。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清代玉器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 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