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老板只给我发两万月薪,好黑心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当了老板后,我明白了这些事……

文/晏凌羊

01
昨天我在自媒体上发了几张图,配文是:创业者的日常。
当了老板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创业也是个苦活计。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真正地放空和休息过了,每天身上都是带压力、带工作的。腰椎也因此搞坏了,一直在治。
每次听到有人跟我们说“你们公司这一单可以赚很多啊,物料很便宜的,真是暴利啊”,我就想翻个白眼。
客户买的是我们的物料么?他们买的是我们的服务时间和人力。这样,他们才不至于被某个特殊但不常见的项目牵扯住,才能腾出人手和时间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而公司承担的成本,仅仅就是物料成本么?还有维持公司日常运转产生的各种成本、没有项目的时候支出的空档成本、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员工工伤)的风险成本。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光吃肉,不挨打”的活计。

真有,那这条路上也站满人了。
开公司就像在守一个既有进水管又有出水管的蓄水池。若是不产生效益,那每过一天都在往外“流钱”。如何确保进水管比出水管口径大,是个大难题。
昨天一个熟人跟我吐槽:我今天才知道我负责的这块工作,公司每月收了客户五万啊。客户今年要续约,指定继续由我来服务这家客户,我都不知道我的工作那么值钱,可公司老板每个月只给我发两万的工资,好黑心啊……你那里有没有类似的兼职活儿给我做啊,我每月收一万也可以啊。
我回复:不好意思呢,没有。

回复完以后,我心想:很多人很容易把公司、老板的光环当成是自己的。

就拿这个熟人来说,客户选择由他来服务,并不一定是他的工作有多出色,很有可能只是“做熟不做生”,想节省一点沟通成本。而客户之所以把这个项目交给公司来做,一方面可能是看重老板的为人、能力,与老板有交情;另一方面是看重公司的实力,届时如果真出现啥风险,公司也能为这个风险买单。

公司为一个项目付出的成本,可不仅仅是员工的工资,还有办公场所的租赁成本、各项税收和费用成本、其他协作这个项目的员工的人力成本(薪酬和社保)、项目公关成本(有的公司这个占大头)、项目风险成本(出现问题要赔偿)以及淡季时倒贴出去的各项成本。一个项目做好了,是公司的平台以及协作团队集体发力的结果,不一定完全是因为你优秀,不然人家干嘛不绕过公司直接来找报价更便宜的你呢?

员工经营的是手艺,而老板经营的是成本和风险。淡季没活干的时候,员工可以上班喝茶看报,老板却是慌的一比。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和老板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若是员工觉得自己亏了,完全可以拔腿走人,跟老板到底“黑心不黑心”还真没啥关系。

02
我想分享的第二点是,大多数老板也不过就是个“高级打工仔”,真正能成为企业家的,要靠眼光、格局、运气甚至是时势。
我认识一个老板,以前和“蓝月亮”创始人一起创过业,后来他不做洗涤用品了,出来单干。那还是90年代初的事情,创业的人都时兴做实业。他一开始跟几个人租了个小房子,研制鞋油,后来发觉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有点白热化了,不大赚钱,所以转去做油漆。

做油漆,可不能就像做鞋油一样,搞个小作坊就成了,需要开厂。于是,他们就在广州郊区把厂子开了起来。

九十年代,全国各地都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大兴土木,房地产市场也还没有开始腾飞,起初他们做得特别艰难,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去推销油漆,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猜到了。

现在,人们讲起他的成功故事,都说他当时是多么地有眼光,可实际上,他那会儿也很迷茫,根本不知道做油漆是不是真的比做鞋油有前途,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鞋油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而油漆市场虽然需求少,但供给也少。

小富靠勤,大富靠势。那些赚到大钱的,几乎都是顺势而为的。人们说到商海里的成功人士,大多说会说他们多么懂得审时度势,可实际上,那是后来的盖棺定论。

其实,在做选择的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势“,只是刚好走到那儿了,然后凭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按直觉选了一条自己认为可能会正确的路。

再讲一个人的事儿,也是关于商人的。

这个商人是我一个已退休同事的朋友。90年代的”下海潮“,他也参与了。他从体制内辞职,去做外贸。

说是外贸,其实那会儿的外贸市场并不是很规范,他实际上做的工作跟走私差不多。做走私吧,那肯定就得抱权力的大腿,抱着抱着,他就被人当枪使了。

国家要打击走私的消息,他上头的人比他先捕捉到。人家卖掉国内所有的家当,举家移民了,而他还蒙在鼓里继续为上头的人卖命。接下来,他被抓,当了替罪羊。

这是个反面教材,但它同样说明一个道理:得信息者,得天下。


所谓的势,说到底就是信息资源吧。
你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资源,就能做出做迎合时势的选择;若是只掌握了部分信息,比啥都没掌握更可怕,因为它会让你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成年人的世界,玩的就是信息。


人们都是靠信息不对称在赚钱、在混世、在忽悠别人、在成就自己。
03
关于管理,也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心得。
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假设老板的价值观很正),公司里有两个员工,一个员工的价值观跟你相近但创造的利润一般,另一个员工能为你创造高额利润但价值观与你相悖。现在,你面临着去一个留一个的选择,你去哪个,留哪个?

当员工的阶段,我想当然地认为:当然应该留下能创造高利润的那个。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衡量一个员工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帮老板赚到钱。一个人的价值观再正,但TA若是创造不了太多的利润,那么,你养这个员工的性价比未免也太低了。

可是,在管理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留下那个价值观与你同频的。

我也是看合伙人婉转劝退了一两个员工,才发现为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

企业追求利润,是没错,但是,老板经营的,不是利润,实际上是风险。

老板投入资金、时间、精力、人脉去做一件事情,有无数失败的可能,他们本质上就是在经营风险。而把控风险,是比盈利重要一百倍的事情。

如果拿一只盛水的塑料桶来比喻一家公司,那么,风险底线就是塑料桶的底板,盈利能力则是水桶的高度。一旦底板漏水,且无法及时补上,那么,这个水桶壁多高都没用。

和你的价值观一致的员工,虽然短期可能不会给你带来高额利润,但是,你用得放心、安全。而和你价值观不一致却能创造高额利润的员工,一旦不想再为你拼命,很有可能会把你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一把火烧掉。

对于老板来说,用这样的人,实际上心理成本很高的。

从企业管理推及婚恋,我觉得这个答案也是通用的。

选择那个短期内虽然穷一点但价值观和你一致的人,比选那个赚钱能力很强但价值观与你相悖的人,你获得幸福的概率会大一点。

04
最近做的两个项目都引起了比较好的反响,我们尽最大程度让利给客户,扎扎实实把活儿做好,只是为了积累多一点的口碑。
我们是这样想的——

靠扎扎实实的手艺吃饭,尽量少搞关系、少应酬,不然就违背了我们离开体制的初衷。把活儿干好,让成果经得起考验,才能吸引来和我们一样实干的客户。

如果把精力放在应酬和公关上,其实是很伤人也很累的(心理内耗太重,彼此都心虚,随时担心出事)。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把某些公司的巨额公关费都用回到了客户身上,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做事而不是搞关系上,用成果和作品说话。

我们也想试试看按自己认定的价值观行事(比如走正道,赚干净钱),在这世道上是否行得通。虽然“良心若是没了,就赚得更多了”,但大不了少赚点嘛。

公司开年会,我在会上跟公司的95后小伙伴们说了几句话,大意是:到了三十好几的年纪,才后悔年轻时没有多学点东西。

那些年,我以为工作是为单位做的、为老板做的,可现在才发现,其实一直都是为我自己做的。每一次经历,最后都会沉淀在自己的生命中。

我自己是靠写字吃饭的,以前很烦要写这个写那个,但现在忽然发现,没有一行字,是白写的,当时用不到,以后有机缘了也定然能用到。

离职后,也有点后悔没有好好利用原先的那个平台多学点东西,可那些时光和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到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体力精力明显不济,想起年轻时荒废的时光,百爪挠心。

越往后走,比起年轻时更易呈现一种捉襟见肘,不管是时间上、精力上还是信心上的。

我们只能怀着最大的诚意与耐心为着以后一点点努力,在悲观中昂首前行,相信未来会更好,或者,至少不会更差。

以上是我的心得,与你共勉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逗号得知我弟媳是我妈的儿媳妇以后,对这个称呼感到很新奇。
她问我妈:舅妈是你的儿媳妇,那我爸爸是不是就是你的“女媳妇”?
我回答她:我跟你爸已经离婚了,所以,你爸跟我妈没关系了。没离婚以前,你爸倒是我妈的女婿,不是“女媳妇”。
逗号继续问:既然你们已经离婚了,那我是不是就可以嫁给爸爸了?
我:........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