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十三) 齐桓公上位前的齐国 起步就是天下第一

春秋开局时代,齐国就是大国。

第一、齐国的开国老大名叫吕尚。

说起吕尚,也许有人不知道,但是说起吕尚的另一个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因为吕尚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姜子牙。

第二、而且在西周时代,齐国就是东方的霸主,而且这是周天子明确承认的。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第三、齐国地处远离长安、洛阳的东部地区,进入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出现大量有待开发,而且能够开发出来的土地。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时代拉开序幕后,齐国说自己是天下第二强国,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强国。

从这层意义上,秦、晋、楚三国,通过百年打怪升级,成为天下四强之一;齐国几乎是就是躺着进入了天下四强之列。

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公元698年-公元前685年在位。

齐襄公在位期间,齐国就已在当地称王称霸了,各大诸侯国都是敢怒不敢言。

鲁国老大的媳妇是齐襄公的妹妹,有一次鲁国老大陪媳妇回齐国探亲。结果,鲁国老大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齐国。

鲁国老大为什么会死呢?据说是因为齐襄公兄妹乱伦,被鲁国老大发现,奸夫淫妇害怕奸情败露,就谋杀了鲁国老大。

这种内容,虽然从正史上可以找到记载,而且现代学者写到这段历史时,也总是喜欢津津乐道这种内容。但是就我感觉,类似的内容,我们看看就可以了,如果过分关注这种内容,看历史和看小说没有区别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这段历史中,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鲁国老大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齐国,据说还是被齐襄公谋杀的,但是鲁国对此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最后齐襄公扔出一个替罪羊,然后就没事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更主要的是,鲁国老大死后,谁应该继承他的权力呢?竟然是齐襄公妹妹的儿子!

我们必须得知道,鲁国老大当时有四个儿子,其它三个儿子,也都个顶个的是牛人。因为鲁国老大的这三个儿子,就是历史上的“三桓”始祖,“三桓”力量之大,一直都可以与鲁国老大相提并论。后来为了纲常大义,孔子想清理“三桓”的势力,结果没有成功,反而弄得自己无法在鲁国立足了。

更主要的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齐襄公兄妹,就是弑杀鲁国老大的凶手。最后,鲁国竟然只能让齐襄公妹妹的儿子继位,这叫什么事?

为什么鲁国让齐襄公的外甥当鲁国老大呢,原因非常简单,如果鲁国敢让别人当鲁国老大,齐国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的。

同年七月,齐襄公召开诸侯大会。

郑国老大和齐襄公有点历史恩怨,所以不想参加这个诸侯大会,但是考虑到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还不稳定,而且不参加这个诸侯大会,肯定会惹怒齐襄公的,于是就硬着头皮去参加这个诸侯大会。

结果呢,在诸侯大会上,两句话不合,郑国老大当场就让齐襄公干掉了。

关键是,干掉,就干掉了。也没有人敢追究齐襄公的罪行。

齐襄公为什么敢干掉郑国老大呢,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郑国内部矛盾重重,所以这个郑国老大在自己国内都无法一嗓子喊到底;另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因为齐国实力太过强大,所以他根本不怕郑国日后翻旧账。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子亹曰:“齐彊,而厉公居栎,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子亹至,不谢齐侯,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於陈而立之,是为郑子。

卫宣公死后,卫惠公上位。

卫惠公上位仅仅三年,就被国内的反对派打得逃亡国外。

后来,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卫惠公终于复辟成功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共伐卫,纳卫惠公,诛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饹于周,惠公复立。

我们必须得知道,鲁国、郑国、卫国在当时,都是大国,如果当时有高手排行榜,这三个国家肯定都能排进前十位。但是这三个国家的内政,也都是在齐国的阴影下进行着。

从这些事实,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齐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有多强大。

鲁、郑、卫这样的大国,面对齐国插手内政,都只是敢怒不敢言,其它小国,就更用说了。在这种背景下,齐国不断蚕食、鲸吞周边的纪、郱、鄑、郚四个小国。

齐襄公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小白继位。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因为齐桓公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巨星,所以在历史书上,齐桓公哥哥(齐襄公)的形象,自然就比较差劲了。因为只有这样处理,才能让齐桓公变得更光彩夺目。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按我前面所说的内容分析,齐桓公可以称霸中原,就没有什么神奇可言了。

这就好像,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美国强有力的影响着全球。在此过程中,美国某个总统的能力、价值自然不能低估,但也也实在没有什么神奇可言啊。

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受制于众多原因的。在英雄史观中,却有意无意的认为,他与老大的能力成正比。其实呢,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俄国兴起之际,老大换了一个又一个,都也可以与美国比肩称雄;而当其衰败之际,普京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俄国从哪个角度,也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了;甚至而言,它的江湖地位还一直下降。

英国衰弱之际,邱吉尔牛到了天上,但是也依然无法阻止英国成帝国变成一个岛国。

当然了,俄、国英国崛起时,真是因为他们代代出英贤吗?实在未必。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齐襄公为什么会出局呢,在传统历史书上,自然是因为他脑残变态。其实呢,齐襄公的出局,也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相争的结果。

齐桓公的叔叔,在齐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齐桓公的老爸死的比较早,估计就没有齐桓公兄弟的事了。因为齐桓公的叔叔实力巨大,齐桓公的老爸死了,自然是兄终弟及的理论,会PK倒父死子继的理论。

但是,很幸运的事在于,齐桓公的父亲还没有死,齐桓公的叔叔就死了。

这样一来,齐桓公的父亲死后,齐桓公的哥哥就顺利继位了,他就是齐襄公。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因为齐桓公叔叔的实力巨大,所以齐桓公的叔叔虽然死了,但是齐桓公叔叔的儿子,依然是齐国不可低估的实力派;所以他的服饰、俸禄、生活待遇一直与齐桓公的哥哥(当时的齐国太子)一模一样。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孙无知,釐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

齐桓公叔叔的儿子,一直与齐桓公的哥哥(当时的齐国太子),享受同样的服饰、俸禄、生活待遇,你说他这是想干什么?

从这层意义上,齐桓公父亲一系,齐桓公叔叔一系,在齐国的权力角逐,一直在若隐若无的继续存在着。

最后的结果呢?

就是齐桓公叔叔的儿子,把握住机会,就把齐桓公的哥哥(也就是齐襄公)火并掉,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无非是意味着,齐国的内部权力斗争,经过一番波折,还是兄终弟及的理论,战胜了父死子继的理论。

但是齐桓公叔叔的儿子,爬上齐国老大的位置上,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让反对派给火并了。

接下来的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那就是齐襄公死了,齐桓公叔叔的儿子也死了。齐桓公和他二哥,都哭着喊着回齐国争夺老大之位。

我们必须得知道一件事,在随后的过程中,兄终弟及的理论完胜了父死子继的理论。因为在此过程中,压根就没有齐襄公儿子的事,只是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在争夺继承权。

在此时此刻,根本就没有敢提什么父死子继的事。因为齐襄公两个弟弟都是如虎如狼一样的存在着,谁敢说父死子继的事,肯定是不想活了;事实上,齐襄公的儿子,当时就吓得逃亡国外了。

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分别是公子纠,公子小白。

公子纠的主要辅佐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主要辅佐者是鲍叔牙。

管仲为了让公子纠上位,就用暗箭把公子小白射翻了。

但是,管仲并不知道,那一箭只是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上。他以为,公子小白被他射翻了,其实公子小白啥事也没有。

公子小白的诈死,麻痹了管仲,于是取得了这场权力竞争的主动权。

公子纠以为自己弟弟死了,就不再着急回国了,等他做好准备回国时,却发现自己弟弟小白并没有死,相反早已回国了。

当时的齐国,是众多豪门大佬并存在的格局。

对于这些豪门大佬而言,齐襄公的哪个弟弟当齐国老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回来,那齐国的老大就是他了。

公子小白上位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这是管仲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笔,因为没有意外,管仲的人生就彻底画上句号了。

但是,齐桓公的主要助手是鲍叔牙,而鲍叔牙是管仲的铁哥们。所以就向齐桓公力荐管仲,于是齐桓公没有追究管仲那一箭之仇,相反还重用管仲,于是成为一代佳话。

当然了,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就没有那样幸运了,于是他被齐桓公逼死了。

基于英雄史观的角度,如果没有齐桓公、管仲,就没有齐国后来的辉煌。

但是,我们从秦、晋、楚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接一代努力,渐渐变成天下四强的历程去看,这三个国家的崛起,多哪个人,少哪个人,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

齐国呢,其实也是一样的。

毕竟,齐桓公上位时,齐国已是天下第一强国了。当时的秦国还蒙头在关中打怪升级,晋国还蒙头在山西南部打怪升级,谁也没有时间精力与齐国争夺中原霸权。

中原那些诸侯国,在齐襄公时代,就都被齐国修理的敢怒不敢言。从这层意义上,齐国手中的大棒已修炼的够粗够长了,只要再拿着胡萝卜向他们示好一下,他们自然会拜倒在齐国的大旗下。

现在,唯一能干扰齐国称霸中原的力量,也就是楚国,但是楚国在中原诸侯国眼中,多少还是蛮荒之国。从某种意义上,楚国的强大,正是促成了齐桓公的称霸中原。

毫不夸张的说,齐桓公所说的“攘夷”,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楚国的,事实上,中原诸侯国愿意拜倒在齐国的大旗下,就是希望在齐国的领导,强有力的阻止楚不断向中原扩张。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齐桓公尊王攘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