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号“粪霸”强占36条粪道,靠掏粪买百套房产,建国后被枪决
从古至今,社会管理始终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让一个城市能够长时间的正常运转,人们生活和发展中所遇到的群体性问题必须在社会的管理中得到妥善解决,否则将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民国时期,城市的基础建设并不完善,政府针对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和协会来进行管理和解决。其中,粪业协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对粪夫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管理,从而让城市走上正常发展之路。
民国时期掏粪工
一百年前,城市建设中并没有设立完整的地下管道,广大民众产生的生活垃圾只能通过特殊的人群来处理,久而久之,这一特殊人群成为了一个的职业群体。卫生清洁工作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职业,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粪夫也就是所谓的掏粪工,负责清理和收集各家各户的生活中产生的排泄物。清朝时期,掏粪工已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职业群体,到上世纪30年代,北京市的粪夫人数达5000人。
掏粪工发展成一个庞大职业群体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掏粪工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治理群体。在获得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想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掏粪工则通过对粪道“专营权”的掌控来实现这一目的。民国时期,北京掏粪行业有一位名叫于德顺的人,由于多年立身于掏粪行业,对行业的情况了解甚多,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后来将很多粪道占为己有,成为名副其实的“粪霸”。
“粪霸”的出现给人带来重大影响
“粪霸”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行业中制定了特殊规矩,通过对粪道的占有强迫民众将自家粪便清理工作交付于他,而且禁止其他人干涉,否则“粪霸”会给民众制造一系列麻烦。“粪霸”除了对民众进行强迫之外,还对手下的掏粪工进行压榨。掏粪工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到头来却挣不到钱,生活过得苦不堪言,甚至难以在社会中生存。这种残酷的剥削好比资产阶级对待奴隶一样,令人难以接受。
“粪霸”不断压榨工人
作为“粪霸”中的“佼佼者”,于德顺还有一个名为“于大肚子”的绰号,他还担任过北京粪业工会会长,有自己的关系网络。在权利的掌控之下,通过强买强卖占有北京城内36条粪道,同时还占有1550亩土地,多年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利益,最后在北京购买并拥有100多套房子,成为北京第一“粪霸”。在收集粪便之后,于德顺将粪便倒卖之前,将石灰等杂物掺入其中,一公斤的粪便能卖到两三公斤的价钱。农民在买到这样的粪便后,通过运输,施肥后发现自己的农作物依然因施肥不足而没有收成不佳。石灰的存在给田地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出现不长庄家的情况。
建国后,“粪霸”被一一铲除
对于于德顺来说,拥有再多的房产都无法替代“粪霸”这一角色,只要掌握了粪道的经验权,就相当于掌握了掏粪工和农民的命运,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将是稳定而持续的。所以,像于德顺这样的“粪霸”让广大民众对其恨之入骨,但迫于当时社会制度与环境,他们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建国后,我国政府开始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整顿,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公安部门对肆意破坏社会秩序,损害民众利益的“粪霸”进行一一抓捕,于德顺于1951年12月被枪决,受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