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者训练“蝗军”:将电极植入蝗虫大脑检测炸弹,能遥控飞行

“飞蝗蔽天,禾草皆无”。一场罕见的蝗灾最近席卷了南亚、西亚以及东非多个国家。2019年12月起,沙漠蝗虫灾害持续蔓延,4000亿只蝗虫不断东飞。

蝗灾蔓延之际,受灾地区的人民可能已经恨死了这种害虫,但据《每日邮报》2月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却对这些蝗虫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并已经成功的借助蝗虫的嗅觉,训练出了一批可以探测炸弹,防止恐怖袭击的“蝗军”。

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该项目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了蝗虫的大脑,分析出了这种动物在遇到硝酸铵等化学物质时的神经活动。(硝酸铵是一种制造炸弹时常用的物质。)

研究小组将这些植入了电极的蝗虫暴露在了五种不同的爆炸物中,在500毫秒内,蝗虫大脑中就出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活动模式。

报道称,科学家们在为蝗虫引入电极时,需要在其头部开一个小口,但这并不影响蝗虫自由使用它的口部和触角。

此外,美国科学家们在它们的小触角上添加了大约5万个嗅觉神经元,以使它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感知硝酸铵等化学物质。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工程师们获得了75万美元(约合523.5万人民币)的资助,他们将利用高度敏感的蝗虫嗅觉系统作为基础,创造出一种“生物混合鼻子”。

据报道,研究小组选择了美国蝗虫作为实验受体,因为在所有蝗虫类别当中,它们是最结实且负重能力最强的。

研究人员为蝗虫带上了小轮子,这样操作员就可以控制蝗虫的运动轨迹。

此外,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一种类似丝绸的植入物质,名叫“纳米纹身”。这种植入物会附着在蝗虫的翅膀上,这样专家们可以用遥控装置控制蝗虫的运动。

另外,这种植入物表面布满电浆纳米结构,能帮助蝗虫收集附近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样本。

利用这些特点,科学家将能够利用蝗虫,分析收集到的化合物的化学组成部分,从而识别出昆虫探测到的危险物质是否属于炸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