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心理:如果你的付出是为了得到,那么请审视你的爱是否纯粹?


原标题:我付出了那么多?对方还是没有被感动?你这样做对方真的不敢动!
爱情和婚姻似乎永远没有道理可讲,如果说在职场中“越努力,越幸运;
越付出,越收获”,那在爱情中则刚好相反。
往往“越努力,越不得;越是付出,越是失望”。
虽然我们对另一半真心相待本无可厚非,但这个“好”一定是有尺度和底线的。
曾经听到很多甜言蜜语,我对你的爱,让空气暂停流动,让时间为此停留,让海枯石烂。
这样的爱,看上去很动人,实质是爱的束缚。
当施与受不平衡的时候,感情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对方不敢动的情况呢?
任何关系,都需要独立的空间
界限: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人际界限是不同的,这种人际界限可以通过“社交距离”体现出来。
人与人亲密程度越高,社交距离越短。
比如,一般关系的社交距离一般是1.22~3.66米,朋友之间是0.46~1.22米,夫妻之间是0~0.46米。这可以称为【物理距离】,是直接体现在人与人的身体的距离。
除了【物理距离】之外,还有一种【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越近,言行举止越亲密。
亲密状态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然而,总是有些人在亲密状态中无形地忽略对方的存在,把对方当作他个体的一部分。
比如夫妻之间,有些丈夫会不尊重妻子,强行管制妻子,因为丈夫把妻子内化为了自我的一部分。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他忽略了妻子和他是独立的个体,即便再亲近,妻子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爱情的大河中,遇到了一个人,很爱很爱他。
在爱的路上,我们像一头拉不回来的小蛮牛,横冲直撞,用尽力气去爱一个人。
我们尝到了爱情的喜悦,感受到了爱情的疯狂,同时,也了解到了爱情的真相:原来恋爱不是一个人的事,爱情会伤人。
在这一场自导自演的爱情里,最终,我们学会了放手。
爱情新鲜的时候,他们还能忍,但随着时间的累积,他们的耐心慢慢被耗尽。
摩擦渐生,争吵不断并且日渐升级。
爱与恨交缠,轮番上阵。
爱的时候,死去活来,山盟海誓,发誓说永远在一起,但是真的在一起了,未必能忍受得了如此近的距离。
欢愉后就迎来了互相的憎恨,爱恨纠缠在一起,想要逃脱却又不能,真的应了萨特的那句预言“他人就是地狱”。
这样没有任何界限感的情感关系,出问题的概率会比较大。
不是精神上的,就可能是实际上的婚外情。
爱要有适当的“距离”,但不要“疏离”;关系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
即使是再亲密不过的伴侣,也是两个人,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属于自己的部分,也有属于两个人共同的部分,这两个部分是需要共识和平衡的。
关系的好坏由施与受的平衡决定。
我们都知道,如果双方中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投入得多,这种双边关系便会出现问题。
在有些人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观点,他们认为人们必须“无私地、无条件地去爱”,人们应该不图任何回报地去帮助他人。
有些人甚至还认为,人们可以像爱自己的伴侣或父母一样去爱每一个人。
这些观点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而且有损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
没有一种爱,能超越父母对孩子的爱。
很多人拿拯救者的心态在跟伴侣较量,种种要求和标准越拔越高。
女方在感情内要么是女儿,要么是妈妈,但却不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在和男人站在一起。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换句话说同样适用,即男方在婚内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儿子,而非一个成熟的男人。
在一段感情里面女方是妈妈的角色,男方是儿子的角色,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定是两个人合谋的结果,非某一方能力所能为。
即如果有一个妈妈角色的妻子,必定需要一个儿子角色的丈夫,一旦丈夫想要成长起来,由儿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这种平衡即被打破,也是这个家庭矛盾冲突爆发的时刻,同样也是两个人需要共同成长的时机。
这样的关系能正常下去么?
和自己的父母谈恋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海灵格先生说:
婚姻是最高级的瑜伽,是两个自我的挑战。
男人在寻找母亲,在男人与母亲分离后,他的灵魂一直在渴求和寻找母亲子宫般的爱,他在渴求对方能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爱我。
女人无法改变男人,要接受他本来的样子。那么他自己就会改变,否则会一直在抗拒。对小孩也是同样。
伴侣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男女之间的差异。
男女双方要承认两性的不同,但却有相同的价值,大家处在平等的地位,伴侣关系才会成功。
对于婚姻,男人和女人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传统上,对男人来说,婚姻只是一个休憩的港湾,让他们放下盔甲,从打拼生活中恢复平静;
对于女人来说,婚姻则意味着一切,是生活的全部。
现如今的情况正好相反。
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男女各自对婚姻的期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女性不再只关注家庭,对她们而言,工作上的投入和发展也变得同样重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看不见我。
随着科技产品的地带更新,我们的视力在下降。
逐渐地成为近视。
包括这个近视也让我们很难看到亲密关系的另一方,同时也看不清我们自己。
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方法来爱,但人表达爱的方式和层面是多种多样的。
当你一遍遍抱怨、指责对方看不见你、听不到你、不够爱你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先停下来问问自己:
你是否看见了对方?
你是否听到了对方?
你是否理解对方的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用意与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把快乐附着在他的行为之上,你就把力量给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你觉得你为他而改变了,可是你有一个隐藏的动力(目的——hiddenagenda)(英文原意为隐藏的动机/不可告人的目的)——“我改了,所以你也应该改。”
他不是不了解,他还不改是因为你希望他改,他探悉到了你的意图。
期望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它只会带来失望。
你被囚禁在这个情境中,没有人规定你要留在这里,但是你忍受它,被它囚禁。
对任何事情有期望都会让你受苦。
关系的两大杀手,头号就是期望,其次就是“要对”!
“期望”是说,如果得不到,我就会失望、伤心、难过。
如果你的爱带着期待和交换,那你的爱不纯粹。
当你说,我还不了解你?
我非常了解你!
你把自己在伴侣关系中的位置放在了高位。
潜台词是:
你比对方水平高,你比对方见识多,你比对方智慧。
别忘了一位西方哲人说的话:“认识你自己。”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就是真正的陪伴。
这种陪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方,都是巨大的滋养疗愈,是我们存在的证据。
看不见自己,因为我习惯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子上,而要求对方看到我的本意、好意。
我们把伴侣称为“另一半”,是因为借助他(她)我们才能看到更完整、更圆满的自己,两个成长中的人不断借助对方走向完整,创造丰盛。
如果你的付出是为了得到,那么请审视你的爱是否纯粹?
我敢笃定的说:这段关系会很糟糕!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