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天乐”的迁徙:从村头屋后到快手视频

孙信茹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赵亚净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宝山风景区内的石龙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这里世居着白、彝、傈僳三个少数民族,但白族人口比例占到了92%。

多年来,村子里的白族村民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文化和娱乐方式,白族调、霸王鞭、本子曲、滇戏等长盛不衰。

对村民而言,白族调更是生长在每个村民的血液之中,上至八旬老者,下至稚齿幼童,几乎人人都能唱,村民们有“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的说法,村子里更是不乏被官方认证的非遗传承人。

石龙村的一角

传统的乡村生活空间是白族调生成和延续的天然场所,衍生了众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演唱类型,如叙事歌、情歌、习俗歌、咏物歌、儿歌等。

传统社会里的白族调演唱根植于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类外界信息和新娱乐方式的涌入,原本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的白族调变得越来越难以听到了。

不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让这种惯常的娱乐方式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之中。尤其是视频社交软件的使用,让其得以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并在社交平台上诞生了一批代表人物。比如,快手中云南专门唱山歌的主播就有山歌艺人黄杰、云南山歌唐三妹、韩亿妃山歌手、顺子哥002、陈林山歌等,其中几个比较大的主播粉丝量多在50万以上,高的也有百万。

这不仅为白族调的重新日常化提供了新的传播空间,而且满足了人们在数字媒体时代对“看”的需求,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书写文化传承新“文本”的机会。

石宝山歌会节,随处可见举着手机拍摄的人,他们在快手塑造的新生态系统里构筑起了新的“文本”。

“最怕说普通话,唱调可以”

新冠病毒不简单

一传十十传百

不管你是男女老少

染上可是不得了

电视上讲了又讲

广播里说来说去

疫情防控非儿戏

我们不能大意

年初十的傍晚,51岁的村干部李根繁坚守在村口。妻子早早点燃起厨房的火塘,等着丈夫结束疫情防控后回家休息。

李根繁顾不得接过妻子递来的碗筷。在村口执勤,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劝说,仍有一些村民不听劝阻,想要出村或进村,这让石龙村的几位村干部苦恼不已。

火塘里的炭火散发着点点星光,李根繁翻出纸笔,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创作起了唱词。不过半个小时,他就创作出了一首完整的抗疫宣传调子。

来不及一遍遍记歌词,李根繁让来家里串门的邻居帮他举着写满唱词的纸片,他抱起心爱的龙头三弦,唱了起来,驻村干部举着手机拍下了李根繁的演唱,这段视频被上传到快手后,获得了3.7万赞。

坐在火塘边演唱白族调抗疫宣传曲的李根繁

今年十月份,因田野调查需要,我们再访石龙村。在非遗传承人李根繁家的客厅坐着喝茶时,他同我们闲聊起了创作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知识调子的过程。

李大爹一边翻着他的快手主页,一边还沉浸在当时流量带来的兴奋中:“也没有人请我创作疫情防控调子,都是我自己想起来的,有兴趣也有责任要去唱首调子宣传下。”

李根繁所说的调子,是生长在当地群众血液里的白族调。据史料记载,剑川被称为“天乐飘落的地方”,当地人唱白族调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在交通闭塞、信息匮乏的年代,唱调子是当地群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山上砍柴、捡菌子、做农活时唱上几句,茶余饭后围坐在火塘边唱上几句,结婚、树新房、拜寿等重要时刻更是少不了白族调,就连姑娘、小伙都要用白族调谈情说爱。白族调和石龙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当地群众记录历史、传承经验、抒发情感的形式和手段。

在婚宴上请人唱白族调是当地人的习俗,

围观的女性举着手机在拍摄演唱的艺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剑川人在社交媒体上传唱白族调最早是从一款社交软件开始的。因为这款软件的一分钟语音短信功能,刚好可以完整唱完一首白族调的八句话,所以当地人迅速接受了它,并将其改造成为在线传唱白族调的新场景。

不过这款软件也有不方便的地方。龙头三弦是白族调演唱的伴奏乐器,要想一边弹弦子一边唱就需要别人帮忙拍摄,或者有些艺人干脆有了手脚并用的想法,用脚指头压着录音按钮,腾出双手来抱着弦子弹唱。

这种困局随着视频社交软件的出现解了围。只需要把安装了快手的手机固定在面前,按一下拍摄按钮,艺人就可以拿起弦子边弹边唱。快手不仅降低了录制门槛,还满足了人们在数字媒体时代对“看”的需求。

从DV到视频社交软件,

当地白族人对“看”的追求从未停歇。

过去,森林防火、日常工作传达,李根繁就常常喜欢花心思改编成白族调。不过,人们对他也更多只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快手的出现,让习惯了用唱白曲开展村落事务的李根繁有了面对面表演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宣传更有意义和价值了。

只是,对他来说,做政策宣传少不了要用普通话,可“我们剑川人最怕说普通话”,歌唱的方式,让他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自信。

“龙头三弦铮铮响,快手里面寻知音”

三弦声声入人心

白曲句句动人听

本土文化得传承

莫掉以轻心

白语是白族之本

丢了语言丢了根

就像人丢了灵魂

同胞牢记心

流行歌曲我不会

乐理简谱更不知

一心弹唱白族调

三弦不离身

若你喜欢白族调

一起探讨心连心

尽量传唱白族调

留给后人听

“石宝山三弦叔叔”的快手简介里,写了一段他自己创作的山花体白族调唱词。

1984年出生的李兆元,生在石龙长在石龙,从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唱调子。他天生嗓音洪亮独特,一把三弦弹得好,又有俊朗帅气的外表,小小年纪就在当地一唱成名。

2011年,李兆元被当地的阿鹏艺术团收编,成了一名职业演员。2018年8月份,李兆元看别人在玩快手,觉得有意思跟着就下载安装了APP。

起初,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就是拍摄记录日常生活的视频。连发了几条后,李兆元想到弹三弦也是自己擅长的,就上传了一段自己抱着三弦弹唱的视频。

这段视频发出来后,单条观看量比以往激增了三四倍,有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喊话:“多发点弹三弦唱调子的视频来嘛。”

应网友的要求,李兆元先是上传了一些传统白族调唱段,发现大家在快手上听调子的热情后,开始发布原创白族调作品。李兆元知道玩快手的年轻人居多,这两年每缝高考,三弦叔叔都要抱起心爱的弦子,站在手机镜头前唱上一首,给学子们呐喊助威。

听三弦叔叔的弹唱久了,一些粉丝学习龙头三弦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他们向李兆元提出:“可不可以慢一点弹,想跟着学。”

李兆元在快手发了一段弹三弦的视频后,

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能否教学弦子。

这之后,李兆元有意识调整了视频拍摄的角度,把镜头聚焦在拨动琴弦的手指上,同时放慢弹奏速度,为的就是让粉丝能听准音阶、看清指法。

“我从不在快手上发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发唱调子、弹弦子的视频。我自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的作品发出去会有很多人学习,所以一定要录到让自己满意为止。”

因此,为了能录出可供粉丝学习的视频,三弦叔叔要反复练习某一个唱段,拍摄出四五个样片之后,再从中挑选合适的上传至快手。

应网友要求,李兆元在拍摄视频时把镜头聚焦到拨动琴弦的手指上

历经世事沧桑,白族调仍能流淌在白族群众日常生活中,这和当地人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有关。

当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始终离不开作为歌唱艺术载体的人,像三弦叔叔这样被官方认证的民间艺人在当地并不少见,“有了这种方式,我的徒弟也开始多了起来”,这样的表达,是非遗传承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当然,李兆元也没想太多,只是用自己最质朴的理解诠释他对快手和民族文化的理解。

他觉得,现在发到快手里的作品可能代表不了什么,但假如哪天白族文化消失了,“我们的唱段就成了最宝贵的资料,后人就得跟着学。”而白族调的传承历来都是口传心授,“我们唱歪了,其他人有样学样,也就都唱不好了。”

“视频开了情更浓”

(男)

现在社会真是好

咱在网络里相好

要是想你那时候

开视频看你

视频开了相互看

走到一起情更浓

太阳落山咱回去

快乐过呀过

(女)

有了手机也是好

路途遥远可视频

可在视频里唱曲

就像见了人

想起了就看一下

就像你在我旁边

睡不着就看一下

我们花配柳

歌手段保杰正在去往石宝山对歌台的路上,刚进景区大门,就被人认了出来,“看,那就是白曲情歌,他来对歌了呀!”

我们在石宝山对歌台的候场区遇见段保杰时,他刚结束对歌环节,同行的好友把手机递给他,贴心的询问帮忙拍摄的对唱视频是否适合发去快手。来不及看好友拍摄的对唱细节,段保杰就把几分钟前和女歌手的对唱视频发了出去。

1996年出生的段保杰,初中毕业后就再没念书。因为自幼喜欢唱调子,就加入了当地的白曲协会。

对段保杰来说,去白曲协会,一方面可以继续延续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他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白曲明星,把唱调子变成一种谋生方式。

和大多数白族人相似,段保杰把自己在站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弹唱白族调的视频发到快手上。

保杰发现,和在其他社交媒体传播作品不同,快手可以加上创作者的ID和昵称,这保护了演唱者的版权,“没写我的名字就转发,人家只知道好听,不知道调子是我唱的。”另外,快手提供视频播放量的统计数据,这方便段保杰掌握作品的传播度和受欢迎程度。

和年纪更大的一些民间歌手相比,段保杰最喜欢快手的直播功能。白族调里,情歌对唱最受欢迎,男女搭档,不唱尽兴绝不结束。

以前在群组里对唱,一个人唱一句,其他人都可以接着唱,唱着唱着就不知道该接着哪一句去对了,“体验感非常不好。”但是直播的连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要和女歌手连上麦,就可以一直唱一直唱,有时候能和一个人唱上三四个小时。”

青年歌手段保杰的快手直播间,

他每周要开三五次直播。

晚上八点后,我的手机经常能收到段保杰开直播的邀请。点击进入直播间,先是熟悉的龙头三弦伴奏,等人数渐渐多起来了,再开始情歌对唱。有时候,我一周可以收到三五次段保杰的直播提醒。

段保杰直播,很少闲聊,偶尔会和直播间里的粉丝互动下。因为情歌对唱都是临场发挥,现编歌词,为了避免直播时出现对不上调子的情况,段保杰会在笔记本上提前编写好唱词,直播时再唱给观众们听。

抓住了快手作品上传和直播功能的区别,段保杰有了更多的想法。直播时只唱情歌,作品上传就发布个人独立完成的唱段,讲述一个事实或道理,“像讲我们农村人干活辛苦的诉苦曲,劝人戒赌禁毒的宣传曲,这都是有正能量的作品,发到快手里面让大家学习。”

段保杰演唱的奉劝调《网络危害》
在直播间里唱出名气的段保杰,今年第一次去石宝山对歌台对歌,就被粉丝认了出来。
对这位年轻歌手来说,除了直播间唱出来的名气,还给段保杰带来了实际收益,“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收入的问题我也没怎么想,只是想传承我们的白族文化,慢慢粉丝多了,多的时候一晚上有一千多块的收入,一个月有万把块。”
现在,段保杰白天走村串寨收购野生菌,晚上打开直播唱起调子,家庭收入来源又多了一个渠道。
和段保杰有些相似的是,快手为单亲妈妈李玲提供了另一种招徕生意的可能。在下关茶叶店打工的时候,下了班的她最喜欢玩快手,那是劳累一天后难得的清闲。
直播间里唱久了,李玲靠歌声累积了大批粉丝,而且这些粉丝集中在剑川县的马登镇附近。
两个月前,她辞掉了茶叶店的工作,在马登镇盘下了一个小饭馆,开张不到一个月就在那里站稳了脚跟。直播间里的粉丝成了照顾饭馆生意的老顾客,而她来这里开饭馆也是粉丝们在直播间里提出来的。
当然,在段保杰、李玲们努力打造自己直播间形象的时候,也有人不以为然。张阳斌觉得快手就是自己学养蜂、学养鱼的一个宝库。
“我媳妇、妈妈、婶婶她们只是为了玩,就是看下搞笑的、白族调,快乐一下,像我看快手是为了学东西。我关注的都是和养蜂、养鱼有关的那种,我相册里存的好多东西都是从快手里面保存下来的。”不过,说归说,一到家里,张阳斌的耳畔还是少不了回荡着白族调的歌声。
小小的一块屏幕,呈现了方圆几百里群众的共同情感
在这片白族人早已耕耘的土地上,快手仿佛在创造着一种新的生态。如果说,唱白曲,是白族人的日常,是私人情感故事的讲述,那么,到了快手这个平台中,人们开辟出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第三场所”。
在这个介于家和劳作地点的“第三场所”中,如同过去传统村落里的村头、晒谷场、宅前屋后等那些公共、半公共的空间一样,快手里的“第三场所”在创造着一种非正式的社会交往,没有强制性和严格的规则,参与者随性而为,但又共享着相似的文化,拥有可以心气相通的体验。
不同的人在里面可以找到自己的参与方式。对于乡村干部来说,快手可以帮他们以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方针;文化传承人在快手里寻觅一种新的传承可能;而更多的年轻人在快手里嗅到了商机和谋生的机会……对于普通人来说,快手赋予了无名者和日常生活以特权。
歌会节上,一名男子正在给打跳的妇女拍摄视频
在这个由技术塑造出的新生态系统里,一种独具意义的交互性实践方式也得以呈现。这种方式,借助于那些饱含情感色彩的语言,让普通人能够共同参与、交流,并提供自我独特的创作方式,在参与者之间形成了创造性和解释性的交互关系。
这种互动方式,强调的是在快手这个空间中,因人而构筑起来的新的“文本”,这种“文本”由白曲的唱调和最为庸常的生活交织而成;这种“文本”,更需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阅读、书写和实践,最终,一种大家可以共享的情感得到呈现和凝聚。
编辑 | 杨晶  崔晋博
策划 | 王嘉琳
监制 | 冯存健
海报图源 | 赵亚净、快手用户石宝山三弦叔叔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0)

相关推荐

  • 【福元哥唱白曲】《情歌六》

    等你很久了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你就回到了白族人的网络故乡 大理人的精神家园 云南人的心灵港湾 这里也是全国同胞的在线驿站 更是全球来客的互联茶馆 石宝山歌会历史悠久,源于 " 群婚 &qu ...

  • 【福元哥唱白曲】《石宝山情歌之七》

    等你很久了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你就回到了白族人的网络故乡 大理人的精神家园 云南人的心灵港湾 这里也是全国同胞的在线驿站 更是全球来客的互联茶馆 自从推出石宝山系列情歌以来,小编深切感受到了大家对学 ...

  • 剑川传统白曲概述(三)

    (一)流行情况 白曲主要流行于剑川.洱源及与剑川接壤的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金顶和丽江的九河等地.从流传下来的传统唱本看,大多数是在白族聚居的剑川县搜集到的.在其它地区流传的传统唱本,据调查,都是由剑川传 ...

  • 我们在剑川石宝山相会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剑川石宝山歌会 "一歌唱千年,千年唱一歌"的石宝山歌会历史悠久,被誉为"白族歌城"."中国西部 ...

  • 记忆中的剑川白族调(一)

    上一篇文章<下庄文艺队>中,有一位读者这样评论到"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那个'渔樵耕读--'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个节目了,应该录份视频保留着的." 十多年前,因为 ...

  • 快手快速涨粉!!这几种方法你试试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视频制造业日渐受欢迎,慢慢走入大众的视野中 ,相信很多朋友刚接触快手的时候,可能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打发下时间而已.但随着接触时间,就会发现快手是一个一个可以实现收益的平 ...

  • 快手有座象牙山

      没有东北喜剧人的春节,是不完整的.   赵家班.德云社.开心麻花.大碗娱乐等北方喜剧厂牌,撑起中国喜剧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对于许多人来说,东北小品.京津相声就是"年味儿"本身. ...

  • 剑川传统白曲概述(十一)

    ( 五 ) 剑川白曲表现力极为半富 白曲音乐既能抒情,又长于叙事,为山歌的千年传承发展状况提供了典型范例,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奇葩,是白族地区流传较广的古老音乐品种,堪称白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 六 ...

  • 老祖宗说“门前坟,屋后水”,后半句才是重点,你听说过吗

    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话语,很多是有着非常有意义的价值存在的,同时也需要有着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的不同,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同.那么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的话语的使用上面自 ...

  • 气候变化对候鸟迁徙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候鸟迁徙的影响

  • 中国历史上迁徙最多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演变(3)

    文/潘长宏 2021年5月9日 苗妹的舞蹈 清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生界"的武力征服,造成了 ...

  • 犹太人四种肤色 迦南被灭迁徙世界各地

    犹太人起源于中东两河流域一带,在埃及发展壮大,公元前2000年在迦南(现在的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王国.最终在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帝国灭亡.整个民族迁移到世界各地,19世纪又回到巴勒斯坦祖居地建立以色列国 ...

  • 俗话说:门前坟,屋后水,家败人亡子不归 是何意?有道理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又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语,俗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生活的总结,涉及的领域极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和改良,是集体创作,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流传至今的俗话 ...

  • 从基因学看人类的起源和迁徙路线:现在所有人类都是晚期智人后代

    考古时代,历史学家通过考古学发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种类型的古人类.比如元谋人就属于直立人.在考古时代,人类可以通过人类化石来分析人类的进化,但是却难以研究人类的迁徙情况.到了21世纪,诞生 ...

  • 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

    林梅村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了吐火罗人的族属,分析了公元前2000 年至公元前1500 年间新疆分布的几种青铜 时代文化,认为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楼兰地区的小河-古墓沟文化为吐火罗文化,塔 ...

  • 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

    (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 古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各民族总称为印欧人,他们包括西亚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亚的雅利安人.南欧的希腊人.罗马人,东欧的斯拉夫人,北欧的日耳曼人,西欧的克尔特人等. ...

  • [转载]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下)

    原文地址: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下)作者:百越人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下)八.吐火罗人与克尔木齐文化吐火罗人(Tocharian)的种属并不难判断.从他们有青目赤须的浅色素外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