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演讲】李镇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学校吗? 2024-08-05 02:55:00 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学校吗?文|李镇西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中午好!现在已经十二点钟了,我此刻上来有点“不得人心”(众笑),但既然安排了,我还是得讲。刚才周国平先生讲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我就想到,信息技术可以给教育生态增添积极的新的因素,也可能给教育生态带来消极的东西。比如,有人已经指出,高科技正让应试教育越来越精致。今年三十人论坛的主题是“营造教育新生态”。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对我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大概是2011年或2010年,我在《中国教师报》头版头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正是这个题目。但十年过去了,好像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还有“老调重弹”的必要。这是前几天,“中国好教师”评委会让我给获评者写的一句话:“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这句话曾经写在我任校长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报告厅里。上任之初,我就给全校老师说:“朴素最美,幸福至上。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说:“我立志把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办成一所不刻意追求特色,也不着力打造品牌的学校。因为比特色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快乐与成长,比品牌更珍贵的是教师们的尊严与幸福!”有一次,教育局长来我校视察,这个图片上的不是局长,而是当时成都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他对我非常支持。而当初来视察的那位局长现在已经“进去了”。不过有一说一,那位局长对我也很支持。那天我陪着他转校园的时候,他问我:“李校长,你学校有没有什么特色呀?”我回答:“没有什么特色啊!”他当时一愣,我解释说:“我们学校才办几年,而形成特色是需要长期实践积淀的。再说,我现在也没想那么多的什么特色,就想让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我呢,认认真真帮助每一个老师成长,就可以了。”当时我校创办才三年,如果我硬要迎合领导编“特色”,那不是撒谎吗?其实我知道,这是一个热衷于谈“特色”的时代。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你弄“书法教育”,我就搞“剪纸教育”,你有“人人都会拉二胡”,我就来个“学阿拉伯语从娃娃抓起”……仅仅增加一门选修课,就叫学校教育的“特色”吗?当然,也有学校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选修课,而是在“理念”上“模式”上甚至“培养目标”上都有“创新”有“突破”:比如“让学生拥有诗意的人生”,比如“312课堂模式”,比如“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于是一种“教育服务”应运而生。某些专家,某些机构,专门到学校帮着“提炼”“梳理”“总结”该校的“特色”,于是很多简洁整齐的句式,或夹杂着数字或字母的短语满天飞,比如“教学共生,师生互动”、“6S教育”、“五合教学”……于是,特色打造,成了局长“炼字大赛”,成了校长“造句大赛”!有的学校宣传和标榜的“特色”很难说是“特色”,他们其实把“特色”和“优势”混淆了,大家都在做,但你做得更好,这不叫“特色”而叫“优势”“亮点”“强项”。比如,足球呀、篮球呀、陶艺呀、乐队呀、书法呀、舞蹈呀……你是比别人做得好,但这些究竟是“特色”,还是优势,或者说叫“亮点”“强项”?那究竟什么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呢?简单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甚至“独一无二”之处。在我们国家,教育方针、办学目标等根本问题上,党和国家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各学校是不可能有“特色”的。但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办学者完全可以实事求是地展示出自己的个性。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实事求是”。关键是要真特色!举几个例子——青岛三十九中的特色是海洋课程,他们的课程的确与众不同,这不但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智慧有关,还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他们面朝大海,而且背靠中国海洋大学,该校是中国海洋大学的附属中学。他们的课程就是特色。成都石室中学,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其前身是文翁石室,始创于汉代,是我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府,两千多年来,办学没有中断,连校址都没变过,当然,到了清末它转型为现代学校。我在这个学校工作过五年,一走进去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些历史文化氛围体现在学校的建筑上,体现在师生的风貌上,当然也体现在他们的课堂和课程上,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不便展开说,总之,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国所有学校中,是独有的,是他们的特色。我再举一个新教育实验学校的例子。杭州萧山银河实验小学,我们刚刚在那里搞了一个新教育实验展示活动。一走进校园,我们就能感到这个学校就是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比如,他们的教师成长模式“吉祥三宝”,比如他们的课程开发,都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再比如他们的阅读活动。他们提出“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具体的标准。当然,也许有人说,现在哪所学校没有搞阅读呀,这也叫特色吗?是的,单看银河实验学校的每一个行动,似乎都不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将每一个行动都做得非常扎实、精致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所有的行动“组装”起来,就形成了他们学校的与众不同,这就是特色。 真特色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它需要实践。也就说,特色是学校师生做出来的,而非专家的“梳理”“提炼”。同时,它还需要时间,它是历史的积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所以,当初局长问我武侯实验中学有什么特色时,我说没有特色。的确没有,因为当时学校建成才三年多,哪有什么特色啊?而现在在一些地方,学校刚建成还没开学,教育局就要求申报“特色”,这不是典型的假特色吗?而这假特色目前正折腾着学校,破坏着教育良好的生态!好多校长因为学校没有“特色”而在各类评估考核中落后,弄得灰头土脸的,有的校长因此放弃了教育的根本,而加入所谓“争创特色”的洪流中,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有关领导也许会说:“我们并没有要求你做假特色来应付,我们要求的是真特色呀!”好,那么我要问的问题正是——反对假特色,那么是不是必须要有真特色呢?强迫每一个学校都必须要有特色,就是好教育吗?这话也可以反过来问,如果一个学校什么特色都没有,就不是好教育吗?有一个问题要想透:学校为什么要有特色?是为了使学校有“方向感”?以一个“特色”为召唤,让大家有前进的方向吗?或者是为了使学校有“凝聚力”?用“特色”将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或者是“指挥棒”?用“特色”来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或者是“竞争性?”通过“特色”和其他学校一争高低?或者是“荣誉心”?让“特色”成为师生的自豪和学校的面子?……争相展示“特色”,“特色”成了办学的目的,结果教育成了展品,可是教育不是拿来给别人欣赏的!还有所谓“特色立校”的说法,我一直想不通,难道没有特色,学校就“立”不起来吗?特色应该是办学的成果,而不是办学的条件,究竟是“校显特色”,还是“特色立校”?我认为,特色属于锦上添花,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一所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师生成长的学校,不是很好吗?没特色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到了昆明的丑小鸭中学。这个以不适应传统教育的学生为招收对象的学校,校舍朴素甚至有些寒碜,但朴素而洁净,整个学校只有两条标语:“办家长放心的学校,做学生依恋的老师。”这可不仅仅是口号,而是校长和老师们的行为。关键是,这个校园是属于孩子们的。这里,我只说一个细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走进每一间教室,都看见有这么一个牌子:“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然后是詹大年校长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等等。第二次再去,牌子没有了,我以为詹校长不堪其扰不得不撤下。结果他把他所有的联系方式印在了每一本作业本后面!詹校长真的是把自己“赤身裸体”地交给了孩子。然而,到现在我没看到这所学校有什么特色?或许有,詹校长还没来得及提炼梳理,但这里的每一个孩子离开时都依依不舍,这样的学校即使没有特色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詹大年校长也来到了会场。詹校长能不能让大家看看你?虚假特色和强迫特色是怎样破坏教育生态的?简单地说,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污染心灵、扭曲教育。所谓“弄虚作假”,就是为了“特色”不惜违背起码的教育道德,欺骗领导,欺骗社会。所谓“劳民伤财”,就是为了“特色”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资金花在了好大喜功的“特色工程”上了。所谓“污染心灵”,就是为了“特色”不但大人作假,而且还教孩子作假,配合作假,这不是污染他们纯洁的心灵吗?所谓“扭曲教育”我就不多解释了,一位校长说:“我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如何让学校有特色,结果没有精力去研究教育本身。”一位校长说:“现在,我一听说上面要‘特色’,我头都大了!”现在校长有相当多的时间并没有花在教育本身,而花在各种应付上,其中就包括所谓“争创特色”。因此我说,中国教育正被“特色”折腾,如此折腾,教育焉能不被扭曲?当年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现在不少泛滥成灾的“特色”,离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特色”泛滥成灾的根源,在于某些教育领导“三观不正——官僚主义的政绩观,形式主义的质量观,不懂装懂的“教育”观!而只有端正了“三观”,杜绝虚假特色,废止强迫特色,中国教育才能恢复其生机勃勃的绿色生态!和“特色”一样,“品牌”也是不少校长追求的“境界”。品牌首先是个企业概念,或者说商业概念。一个企业要扩大影响,拓展甚至占领市场,都离不开品牌的打造与推广,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所以我说,义务教育的学校“打造品牌”,是一种办企业的思路,是面向市场的思维。本质(要害)是吸引(抢夺)优质生源!注意,我这里说的,仅限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而不包括民办学校,也不包括高校和各类职业教育的学校。对此我不多解释。但我想说,义务教育热衷于面向市场的“品牌”有悖教育均衡与公正!由于所谓“品牌”,义务教育的学校之间的利益差距——含学校硬件差距和教师待遇差距等等,可以用一句杜诗来描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方面高谈“教育均衡”,一方面拼命追求品牌,作为主管义务教育的局长和从事义务教育的校长,良知何在?我还要强调的是,如果说“品牌”的含义是学校文化的魅力、特色课程的影响力……这样的品牌,我认同!有些学校办得很好,课程有特色,校园有童趣,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和魅力——如果说这是“品牌”,我是非常赞赏的。因为这里的品牌是为了对内让本校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而不是对外为了挖人家的生源。这样的品牌只关系着学校的荣誉、教师的尊严和孩子的成长,和挖优质生源没有关系,和占领“市场份额”没有关系,一句话,和任何物质利益没有关系!结论:只要遵守教育常识,遵循教育特点,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成长……即使没有特色,也可以是合格的学校;即使没有品牌,也可以是优质的教育!我在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当了九年校长,我当初“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的目标实现了吗?卸任时,记者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很欣慰地回答说:“完全实现了!”下面,请通过一组照片去我学校看看…… 这就是没有特色也没有品牌的武侯实验中学,但我认为它依然是一所好学校。朴素“特色”更美丽,良心比“品牌”更珍贵。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够享受每一个老师的爱,只要孩子能够喜欢每一堂课,并且真正获得全面发展,学校没有“特色”没有“品牌”,又有什么关系呢?谢谢大家! 赞 (0) 相关推荐 好消息!三新学校将借址开办中部校区(江学路450号),今年9月开学! 好消息,松江教育品牌学校--上海市三新学校又添新校区! 据了解,今年9月,三新学校将借址开办中部校区,学校师资力量如何?又有哪些品牌课程?快跟小方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介绍 三新学校中部校区位于华东师范 ... 我和我的学校 |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党委书记艾建红:守正创新,自强不息.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汪拥军:以生为本,以师为贵,以德为先,以文化人. 讲述校园精神 传递校园温暖 书记.校长领衔学校发声 大声说出" ... 千里赴苏来取经,特色办学助华新 ——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学习考察团赴苏州考察学习 千里赴苏来取经,特色办学助华新 --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学习考察团赴苏州考察学习来源: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21-01-08 08:54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1年1月日至6日衡阳市华新实 ... 【李镇西】我的初心一尘不染——今天我在母校的演讲 今天是母校四川师大75周年校庆日,但学校没有搞校庆活动,而是以成立校友会的名义搞了一个简朴而有意义的活动.我荣幸地受邀参加. 我提前来到学校.虽然毕业三十九年来,我无数次回到四川师大,但每一次踏进母校 ... 【自主学校】难忘开学的第一天——李镇西 我在接任每一届班主任之前,都要给全班同学写一封信,并且设法在开学前寄到每一位新生手中.我的目的在于唤起孩子们对新老师.新集体的憧憬和希望.这是新集体诞生不可缺少的前奏和序曲. 在八七级初一班的新生信中 ... 【李镇西 · 家校之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演讲实录) 坐,请坐,请上座. 欢迎来茶馆做客 教育,不是让孩子看不起自己,而是让孩子为自己骄傲:不是让孩子自卑,而是让孩子自豪. 壹 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同意刚才傅国亮先生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教 ... 李镇西:好父母的15条标准,您有几条?——今天我在“全国家庭关系教育研讨会”上的演讲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对教育来说,仅仅是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智慧.或者说,只有充满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的"智慧",首先包括做好父母的智慧. 当校长时,我常 ... 就学校品牌问题与李镇西老师的两次商榷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能否打造学校品牌? --就学校品牌问题与李镇西老师的两次商榷 文 | 王正 身为一个四川人,生于蜀长于蜀,虽大学毕业即执教羊城,但对巴蜀教育家始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李镇西老师也就成了我 ... 李镇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学校吗? 看点:"只要遵守教育常识,遵循教育特点,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成长--即使没有特色,也可以是合格的学校:即使没有品牌,也可以是优质的教育!"12月12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将第七届 ... 李镇西: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好教师 67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我们强调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是不是就忽略了学校教育呢?或者是不是像有人误解的那样,以为"你这个当老师的,在推卸学校教育的责任"呢? 绝对不是.& ... 特级教师李镇西: 好父母的15条标准, 你中了几条? 点击加载图片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对教育来说,仅仅是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智慧. 本文作者李镇西,有着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今天这篇文章是他在"全国家庭关系教育研讨会&q ... 特级教师李镇西: 好父母的15条标准, 你中了几条?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对教育来说,仅仅是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智慧. 本文作者李镇西,有着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今天这篇文章是他在"全国家庭关系教育研讨会"上的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