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试水”电商市场,曾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快递股顺丰控股强在哪
就在疫情全球爆发的3月17日,顺丰总市值一举突破1890亿元超美国联邦快递231亿元,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快递公司!而疫情初期,在其他快递公司无法营业的当下,顺丰以其强硬的自营物流网络、全球的规模布局以及高于行业水平的薪酬待遇成为了中国最好的快递公司之一,2020年一季度获得13.30%的市场份额跃居行业第三。
而业绩表现突出的顺丰控股从未停下脚步,面对规模庞大、成长性十足的电商市场,遭遇转型困境的顺丰控股能否打破瓶颈突破自我呢?
01
冗余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
产品结构多元化战略效果显著
早在2013年顺丰就推出电商低价产品,但囿于高成本的直营模式限制了价格的下降空间,在装载率不高的条件下引起业绩亏损,后来又在2018年二次“试水”,尽管装载率依然难逃下降的“厄运”但得益于集中收件管理模式降低了人工成本。
而在2019年五月份顺丰再度出击电商市场,推出特惠专配产品,通过“填仓件”经营模式,在运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实现了70%左右的装载率水平,尽管与“通达系”和德邦物流80%-90%的装载率有些差距,但也远远高于2019年初水平。从2018、2019年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3.98亿和269.19亿,同比增速为37.63%和31.97%,占比均在20%以上且呈现逐年上涨态势。
不仅如此,顺丰还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丰富其业务领域:
一方面,顺丰在2018年上半年斥资17亿元收购新邦物流,以“顺心捷达”品牌定位中端大举开展快运业务,同时在2019年7月发布定位中高端的“顺丰快运”品牌,两品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2018、2019年实现营收80.55亿、126.59亿,同比增速为82.99%和57.16%。
此外,其新兴业务冷运和供应链业务也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末分别实现营收50.94亿和49.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55%和1129.5%,但占比维持在5%以下。新业务营业收入的较快增长让顺丰产品结构更加多样化,而随着经济件业务(尤其是低价特惠电商件)及新业务占比的提升压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随着经济件业务营收占比由2016年的21.03%上升为2019年的21.99%、时效件业务占比逐年走低,使得整体毛利率水平由2016年的19.55%下降为2019年的17.39%。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的快递单票收入也受价格战影响呈现出持续走低的现象。近十个月,顺丰快递单价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由2019年7月的22.61元下降为2020年4月份的18.82元,尽管2020年1月份和2020年4月份价格有所上升,但依然未回到2019年7月份的较高水平。但2020年4月价格的反弹也表明顺丰电商特惠件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粘度。
02
直营制的重资产特性是
导致顺丰负债较高的关键因素
2017年以来,顺丰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由2017年的46.23%一路攀升至2020年一季度的54.10%,2017年-2020年一季度有息负债(包括长短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合计分别为78.69亿、159.88亿、231.91亿和245.01亿,近两年占比接近50%!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顺丰的直营制模式,为了保持公司的服务和时效,不得不主动增加成本来保证效率,而直营制重资产的特征让顺丰不得不继续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但随着“通达系”服务质量和实效能力的提高,顺丰的直营制优势有削弱的迹象。
不过,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偿债压力。尽管公司从2017年开始发行债券,但前几期债权利率同长短期借款利率相差不大,基本维持在3.69%-4.6%之间,而2019年11月18日发行的为期五年的58亿可转换债券大大降低了顺丰的偿债压力。
为何这么说呢?基于目前公司的股价走势,市场对于顺丰还是比较看好的,若未转换成公司股票其票面利率最高也才2%。也就是说,如果持有人将债券都转换为公司股票,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将大大减轻公司的偿债压力,既募得了资金又不担心还钱困难。
03
数字化科学技术的投入
使其费用管控能力逐渐增强
尽管直营制的经营模式使得顺丰管理费用持续高企,但我们也不可以忽略公司日益增强的费用管控能力。2016-2019年公司的管理费用率逐年降低分别为10.58%、10.38%、10.34%和9.71%,2019年管理费用为96.99亿元,同比增加15.89%,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7%。而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的原因在于公司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科技技术的投入,有效助力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组织的精简,使得管理成本得以优化。
04
总结
作为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顺丰控股向我们证明了直营制的经营模式也可以走得通,尽管顺丰在电商领域屡次受挫,但从近几年的表现来说顺丰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随着“通达系”实力的愈渐增强,顺丰的优势也在逐渐削弱,如何在本身优势领域得到巩固的前提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或许是公司未来要认真考虑的问题。(ty004)
贝壳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