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
有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中,无意识地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拿教学生的那套规则来与自己的孩子相比;有的家长在家还会表现出教师的权威,时不时地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在学校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可回家对孩子却缺少了尊重和理解。
教师心理状态失衡 …
社会上有一种共识,教师子女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不少教师会对孩子充满无限的期望,会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孩子平时的言行举止。有时,还会因为自身的优越性、成就感,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压力。
教师交往视野局限 …
受工作范围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朋友圈相对狭窄,他们往往会把孩子束缚在一定的“圈子”里,从而导致孩子交友能力提升缓慢。有时候这些老师对孩子的过分“包办”,直接的结果便是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甚至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因素。
工作辛劳忽略子女 …
不少老师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对学生付出所有的爱和精力,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指导,这种情况若不及时修正,还会造成亲子关系冷漠、孩子叛逆等不良后果。
“灯下黑”现象的解决办法
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的矛盾,并非教师家庭独有的问题。任何职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个性和思想进行重塑,进而影响家庭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其实并不一定是具体的教育理论或学校的便利条件,而是这份职业带来的教育观察和反思能力。若能善用这种能力,“灯下黑”现象必将迎刃而解!
对孩子而言
1. 区分“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
很多教师子女都在父母任教的学校就读,有时也直接在自己父母的班上,很多时候教师和父母的角色难免发生交叉,影响认知。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要提前给孩子和自己“打预防针”,利用事例和资料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进入学校后要对孩子一视同仁,在教室和办公室尽量避免家庭事务的讨论,在家也不过多与孩子交流同事和学校管理中的事情。让孩子知道,在学校的时候就是老师,要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效率,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任务等;在家的时候是父母,在课上或者学校有不开心的事都可以倾诉,也可以向父母撒娇。
2. 区分“学校”与“家庭”的不同空间
学校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家庭是生活的场所,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私人空间,两者不能混淆。学会区分“学校”与“家庭”这两种不同空间,建立不同的对话模式和规则,要记得跟孩子约定,在家里可以比较宽松自由,在学校里一定要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遵守秩序。
对教师而言
1. 清醒认识到这一现象
“灯下黑”现象在教师圈中并不少见,如何去分析面对才是接下来的重点。因此,老师们对这一现象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为了面子而选择逃避或是抱怨孩子,要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2. 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老师在学校管理班级的孩子已经很累了,有时候回到家里就想休息,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教师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一天上班下来,累是肯定的,但也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要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在家多陪伴关心孩子,多花时间了解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去与孩子沟通交流。
3. 调整自己的角色心态
有些老师在学校是职业形象,回到家里还是以严师的状态去面对孩子,无法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这种角色转换有时很难,您可以在回家路上或进家门前作几个深呼吸,进门后及时脱掉职业装。居家办公或周末时间,最好将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隔离,便于在不同的空间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具体的家庭教育中,不妨少一些教师的严厉,多一些对孩子的关爱;少一些约束与权威,多一些倾听与理解;少一些对孩子的批评,多一些对孩子的鼓励;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对孩子的宽容。
教师在工作中会迎来一届又一届学生,但我们只能见证孩子的一次成长。老师们在教好班里的学生的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足够的关心,努力做到“灯下不黑”!
(作者|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于洁、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嵇怡、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张华、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俞楚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