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词:明朝嘉靖时期另类的政治文学,不少内阁辅臣靠它起家
青词原本是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文书,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唐朝李肇在《翰林志》中写到:“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到了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年间,便有官员穿官服用青词祭告上天,随着道教的兴盛,撰写青词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文人学士也开始跟风写青词,青词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文体。
要说青词的巅峰时刻,那自然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嘉靖皇帝是明宪宗的孙子,按照世袭皇位,他原本不可能做皇帝,然而上天眷顾,明武宗去世时没有后代,他就做了皇帝。
嘉靖皇帝是兴王的儿子,从小生活在父亲的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这地方道教文化浓厚,嘉靖的亲生父母都信奉道教,嘉靖于潜移默化中被影响。当皇帝之后,将这习惯带入皇宫之中,常常自己在宫中打坐,进行斋蘸法事。
在进行斋蘸法事时,法师需要通过完成存神存想、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系列特定行为,调动自己元神,降真致圣,进而陈词进表,请降天恩。嘉靖皇帝慢慢地开始留意到青词,青词大多四字或者六字一句,采用骈文文体,读起来抑扬顿挫,韵感十足。嘉靖皇帝每每读到不错的青词,都要圈出来,让身边的小太监整理成册。
嘉靖皇帝信奉道家,为自己取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并以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的依据,朝中那些能写得一首好青词的大臣们也受到重用,在嘉靖眼中,写得一首好青词的大臣们不仅仅是文才好,道教修养也不错,这样的人不重用,岂不是浪费?
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在宫中被宫女刺杀,侥幸活命之后不再居住皇宫,对道教更是信奉,大臣们写青词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青词俨然成为嘉靖时期另类的政治文学,一些人更是依仗写得一手好青词入阁拜相。根据《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人称“青词宰相”,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在《明史》列传第十八中记载了数个因为写了一手好青词入阁的官员,“自嘉靖中年,帝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炜为‘青词宰相’”。
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状元,刚进入仕途的他因为青词写得好,直接被破格提拔,从修撰一下变成翰林学士,“入西苑(嘉靖皇帝不住皇宫之后,长期居住在此地)撰青词,大被帝眷……超擢翰林学士”。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李春芳可谓步步上升,一直做到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而他这不断升迁的经历竟然没有一次是内阁推荐,全部是嘉靖下旨擢升。
严讷,嘉靖二十年进士,与李春芳一起进入西苑,“所撰青词皆称旨”,一起被破格提拔,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这个人可以说是一生劳碌,白天当官,晚上写青词,“讷晨出理部事,暮宿直庐,供奉青词”,过得相当辛苦,最后忧老成疾病逝,自己申请退休,不过,退休之后过得轻松,他活得算久,七十多岁去世的。
郭朴、袁炜等人也是因为青词升迁,入明朝中枢,不再一一赘述。其实,不仅官员靠着青词上位,一些王宫勋贵、道士山人也是靠着青词飞黄腾达,如龚可佩,本来是昆山的道士,通晓道家神名,后来被陶仲文推荐进入宫廷,那些用青词邀宠的大臣们常常向他询问道家典故,他都是一一告知,很得官员们喜爱,成为太常博士,后来更是常常进入西苑教宫中太监、宫女怎么做法事,深得嘉靖青睐,升官做了正四品的太常少卿,“帝命入西宫,教宫人习法事,累迁太常少卿”。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