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故事:友情棒棒糖
在一个贫困的乡村里。
新来的于老师拿着自己从小镇带来的日历,从陈旧的木桌匣子中找一支铅笔头钩住了这个特别的日子——6月1日。
没错,今天是5月30日了,再过两天就可以与学生共庆六一了。于老师在办公室中左想右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更让六一“特别”一点儿呢?于老师望着天花板呆呆的想着。
“小于老师”
她猛地一回头,发现她的学生进了办公室,便疑惑的问道:“小越啊,你找我干什么?”
“老师,后天就是6月1日了……”
“我知道。”
“我想请……您……”小越停下了。
“是有什么要求吗?”于老师更加疑惑,干脆笑了。
“在那天我能要一根棒棒糖吗?一根,就一根!”小越未等于老师回答,便红着脸跑掉了。
办公室里,只留下了欲言又止的于老师呆呆的望着他离去的身影。
要棒棒糖的想法不只是小越出的,还有他的好哥们儿齐齐和强强。自从小越跑回他们身边,他们便不停的问。
“怎样,成没?”
“会不会……”
“我……我我,你……”小越更结巴了。
“快说呀!”他们两个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
小越讲了他和于老师的对话。
“你说你呀,连老师最后的话也没听就……”齐齐又责怪他。
“唉!”三人叹气。
其实,并不是他们三人故意和于老师要糖,而是这乡村,太穷了!很多村民一辈子落住在这穷山沟,更别说城里的东西,连糖这东西都没吃过几次呀!而他们又知道于老师是从镇里调来支教的,何尝没吃过?
于老师支教第一天,就介绍自己。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新老师,姓于,你们可以叫我于老师!”
“于老师好——”全班的学生听话的、亲切的叫着。
于老师想了想,又说:“大家可以又叫我小于老师哟!”
同学们默念着这个称号。也是,第一天同学们就对这个和蔼可亲的于老师加深了印象。于老师也渐渐对这个班的学生产生了兴趣。
5月31日。
同学们照常去上课,可是于老师呢?讲台上空空的,同学们却都来齐了。大家嚷嚷着,猜测于老师干什么去了。
“你说,”齐齐定了定心,对小越和强强讲:“你们说,于老师会不会给我们买棒棒糖去了?”
“有可能。”
“对呀!于老师一定去给俺们买糖去了!”
“我说,你……”
话音未落,班里立刻安静下来。原来是教导主任“老木头”闻声而来了。
“我说,嚷嚷什么呢?就不怕把你们于老师气走?闹得房顶都翻了!”
“老木头”这个外号是班里同学给教导主任起的绰号,因为他不仅岁数大,脸上还皱巴巴地,特像一根大木头。而且“老木头”又凶又没趣,班里同学们常常悄悄地叫这个绰号,同学们知道,一旦被发现,只有“死路一条”啊!
听他这么一嚷,同学们其实也很不悦:他们不想把房顶闹翻,更不想让于老师被自己气走啊!
“先上自习!”“老木头”甩下一句话,背到手走了。
“这‘老木头’!”同学们心里鼓着气。
小越、齐齐、强强舒了一口气,痛快多了。
下午,黄昏时分。
“不如,我们去找于老师吧!”
“同意!”
他们刚走到门口,恰巧于老师回来了,差点和他们三个撞到一块。
“你们三个,干吗去呀?”老师亲切的目光吓得他们三个直颤。但他们看到了于老师手里的黑塑料袋,顿时,他们转移了话题,齐声说:“老师,这里面是啥呀?!”
“嘿,你们这孩子!”
老师还是没给他们看,只说:“这是一个秘密!”
这里面的秘密,除了于老师,没人知道;这里面的秘密,虽然有各种猜疑,但也不再疑问。
只留下了他们,呆呆地望着于老师的“秘密”。
或许,这秘密明天就会揭晓。
黄昏寄托着残阳的余光,那彩霞也在寒风中消散,黑夜慢慢降临。夏日,在明天终成盛宴。
6月1日。
太阳刚爬上天空,乡村里的娃子个个都等不到公鸡打鸣,就早早起来跑到了校园。在老师的招呼中,听话的拿着椅子“蹬蹬”的跑到操场,顿时人声鼎沸。
同时,早已几天前便惦记着棒棒糖的小越、齐齐、强强也耐不住性子的向教学楼瞅着,仿佛真能瞅出什么东西似得。
不一会儿,全场最大的亮点——于老师来了!同学们欢呼成一片,开心成一团。而齐齐盯得是于老师手中的东西——昨日的黑塑料袋!于老师迈着快步走来,连后面的风都被拉起一股清爽。“帅呀!”同学们暗暗发出惊叹。
“同学们早上好!”于老师翘起了嘴角,抹过太阳般灿烂的微笑。
正在做“小乖乖”的小越他们三个,专心研究着于老师时,耳朵又冒出了两个字:“闭眼——”他们——不,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闭上了眼睛,期盼着所谓的“惊喜”。大家仿佛听到了塑料袋碰撞的声音,但心跳的声音压过了一切。齐齐的手里多了个东西,他非常想看,可又不愿看个明白。
“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吧!”同学们透过朦胧的眼睛,聆听着老师的话语。“咦?”全班愕然。原来,班里同学们有的有东西,有的没有,没有的占多数。而那个东西——正是棒棒糖!
“现在,你们都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吧!老师清点了一下,三人为一组来分享,十组刚刚好。咱们班有三十人,我……”
话音未落,全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各自寻找自己的小伙伴去了。这让于老师非常欣慰。
不一会儿,大家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每组,竟都有一个棒棒糖。班里的同学显得很惊讶。
短短四天,于老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记在笔记本上,并留心观察他们的互动,就是只为了他们分享棒棒糖——准确的来说是友情。
别的组都各自安排,有谦让的,有砸成三块的……可当于老师看到小越他们三人时,愣住了,心中有说不清的感受——他们三人一个一个轮流舔糖。呵,这是如此令人心酸啊!他们黑黑地脸颊上流下了“喜悦”实际是汗水,那也是日光爱抚的印记。三个黑黑地男孩儿,如太阳般,熠熠生辉。于老师拿出镇里带的相机,“记录”下这最为美好的瞬间。“咔嚓”一声,闪光灯一亮,同学们纷纷抬起头,给了于老师终生难忘的微笑。一个个微笑,这是童年中最可爱的时光——小时盼大,大时慕幼。于老师转过身来,热泪夺眶而出。
于老师哭了,真的哭了,而且哭的特别特别伤心。
后来,于老师在教师手册记道:
“我曾以为友情很难取得,看来我一直都错了。真正的友情不需要什么海誓山盟,也不需要金钱物质,或许……只需要一根棒棒糖,包含着友情韵味的棒棒糖……
一颗糖三人分,看似‘恶心’,实则这是童年时刻最为难得的友谊,这是成人所感受不到的……”
写到这儿,于老师的手册上有了几滴“水珠”,于老师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