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博士生: 回首在北大的四年成长

【留美学子】 第1524期

 教育精华 篇篇出彩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大一开学时,

觉得四年很长,

毕业离我们还很远;

如今只觉得四年太匆匆,

仿佛一转眼就已经到了毕业的时刻。回想大学的这段时光,那些有笑有泪的片段从眼前一闪而过,当时的那些情绪如今想起来已经渐渐模糊,只剩下幸福、怀念与一丝即将告别的怅惘。

文 胡依雯

北京大学工学院2015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本科生

毕业后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攻读博士

大一刚开始  

大一刚入学,和所有人一样,在这个全新的环境当中,我也有过一段迷茫期。“我所学的专业未来能够做什么?真的适合我吗?有没有其他我更感兴趣、更愿意深入学习的专业呢?”我反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期盼自己内心深处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之后就可以“随心而为”。事实上,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我告诉自己,既然没有方向,那就在自己能够努力的范围内,尽量做到最好,争取更多的选择的机会。认真上课、写作业、刷吉米多维奇、做编程练习题……有点枯燥,但也的确让我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课业之余,我也加入了院学生会外联部,与其他成员共同举办了院系的新生舞会,参与赞助洽谈等。

寒假时,我重新遇到了一个高中同学,也是我现在的男朋友,暂且称他J。和J的聊天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他和半年前不一样了。很难说具体是哪一点或者哪一句话让我感受深刻,但我的的确确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到了成长和成熟。这也让我意识到,大学生活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其实是各方面的成长。

“成长”,听起来有点虚无缥缈,甚至有说空话的嫌疑,却真正是大学生活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除了学习专业课知识以外,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尽情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选修社会心理学,学习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音乐,看话剧,听相声……印象最深的,则是大一暑假参加的清迈义工项目。

  第一次支教  

第一次支教,满怀期待的同时,也清楚地知道,半个月对于教学实在太短太短。更多的,其实是相互了解与相处的过程。而现实似乎总是既包裹着意料之中的美丽与残酷,又卷挟着意料之外的重重惊喜。颠簸了一路来到学校,看到学生们盘腿坐在学校大堂中,跟随老师一起大声喊着“good morning  teacher”,忍不住想起自己小学时代的种种。

十来个学生代表站成一排,从老师手中领了含苞的茉莉花环,略带拘谨地走到我们面前。“萨瓦迪卡”他们双手合十,无比认真地向我们低头打招呼。而后又用英语有些害羞地说“good morning teacher”。他们用小手努力举高花环,一边说着 sorry 一边小心翼翼地给低下头的我们带上这一圈圈温柔馥郁的芬芳。

我们教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男女生排成两列带着我们这些陌生的外来老师走去教室。路上因前一天的大雨有些积水,他们一个个脱下鞋子踏上瓷砖台阶后,站在台阶边两手分别拿着两只鞋,鞋底相对,轻轻拍打。鞋底的水渍被拍落,划出一道道弧线,落在积水潭中,也落在赤诚的心上。

冰雪聪明的 Tam,调皮捣蛋的 One,少言寡语的 Frank,懵懂内向的Nut,矜持害羞的 Chompo… 每个孩子的样子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Tam英语很好,常常帮我们将一些意思翻译给其他人,也用她的热情活泼感染着周围的孩子们。

看着他们从拘谨不敢张口慢慢变得愈来愈跳脱,愈来愈爱开口,主动跟我们交流、聊天,心里涨涨的都是满足与幸福。学单词,画画,唱歌,玩游戏…看到他们翻着词典写下 I love you 递给我,唇角不由得上扬。

还记得最后一个下午,其他人带着孩子们玩绳子,我和 Charles 帮忙把上午未完成的川崎玫瑰折好。Tam 坐在位子上偷偷写着些什么,每当我们靠近,就用手遮住,调皮地摇摇脑袋又吐吐舌头。合照时,她终于展示出那张写着秘密的纸——“I love you. Nice to meet you. See you again. Goodbye. My name is Tam. Bye Bye I love you."文字旁画着哭脸。

离别的时刻终是到来。孩子们拿着纸让我们一个个留下电话和email,将自己画的画、折的纸、写的字送跟我们。那一双双手捧着的分明是一颗颗赤子之心。Tam不舍地抱住我,往日明媚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意,却还轻声在我耳旁说着 “ Don't cry ”,努力用手指拉高嘴角,希望我开心。

在清迈的支教,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在固定环境下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深深被那一颗颗赤子之心所感动。马一浮先生在诗中写道,“已识乾坤大,还怜草木心”。这或许是个老旧的话题,但永远不会过时。希望自己无论何时都能怀有一份赤子之情,仍然不忘初心,无论是面对自己还是面对生活。

从社会课堂

回到学校课堂  

回到学习生活中,选择力学,当然有“选择院里的王牌专业”这样一种因素在,但主要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本科时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未来的发展规划还不明晰,但这种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会使人收益无穷。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

进入力学系后,刚接触力学课程时并不是十分适应,理论力学的分数也成为了大学四年的最低分。但随着学习经验的丰富与自己的努力,专业课程成绩不断改观,最终成为专业第一。

在这期间,为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也参加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加入段慧玲老师课题组进行流固耦合力学方向的研究。这段经历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真正的了解,不能说入门,但起码算是“初窥门径”。

相比学习课本知识,在实验室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待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在不断改进实验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我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我也认识到做科研绝非一帆风顺的过程,实验很少有一次性成功的情况,往往都需要不断改进实验样品和方法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结果,有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向才不至于停滞不前。

科研同社会上任何一份工作一样,有连续很多天重复同一件事情的无奈,有疏忽大意后的懊悔与辛酸,也有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的喜悦与兴奋。科研与课堂学习不同,更需要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这个项目中,我探索着去解决一个全新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向新鲜而未知的世界一点点摸索,从学生的身份一步步向研究者迈进。

  面对未知  

对科研的兴趣也让我坚定了申请国外博士项目的目标。虽然刚开始准备申请时,觉得自己距离哈佛、MIT 这些top 1的学校很远,但大三暑假时得到了哈佛暑期科研的机会,让我距离自己的 dream school 又近了一步。

MIT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有哈佛大牛教授的强推,再加上自身成绩比较优异,我的申请季过得相对比较平稳。虽然很早就拿到了保底学校的offer,但梦校的录取消息迟迟不发,心情仍旧七上八下,寒假时凌晨三四点惊醒几乎成了日常,每次邮箱收到新邮件都会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地打开。(虽然大部分是垃圾邮件通知目录摘要)哈佛发offer 那天,查了邮箱发现并没有收到消息,难过了一天,晚上梦里全是魑魅魍魉。第二天凌晨惊醒时,竟然就收到了MIT 的offer,顺利结束申请季,可以说是比过山车还惊险刺激了。

未来有了方向,可一切仍是未知,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四年前的我还很幼稚懵懂,如今的我仍然不完美,但回望这四年,我一直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前进的步伐也愈加明确而坚定。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东西。与君共勉。

【留美学子】已发1523期精选

吴军:为何我们都应该懂点科技史

西点给我一座桥

访谈:放弃耶鲁校长职位后的人生之旅

被医生误诊后, 如何陪伴孩子走出生死关 (原本不想公开的家事、倾心警示给更多家庭)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