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家书:去年机场告别, 何曾想2020会这样

留美学子】第1874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家书缘由

留学海外的女儿,一年回国一次,哪怕无所事事被嫌弃,吃得太多被吐槽,时间长了相看两厌,也是一年里最放松的时候...... 去年浦东机场告别之时,何曾想2020年竟然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得不说疫情期间的美国实在一直在刷新“游子”魔幻的认知......

六月父亲节这一天,游子给爸爸写下了这封家书。

写在2020年父亲节

爸爸:

本想来一句见信如晤,但在这个时代,感觉好像还是见微信更如晤。

父亲节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给你写信的时候。说来也很惭愧,作为一个做中国研究的学生,一年中的自发性中文写作,竟然只有这短短一封信,其他时候不是在用英文写论文,就是简短的文字输入。

有时,晚上经过一大排棕榈树去游泳,或者周末懒散地躺着看窗外的光影,忽然想写点什么下来,但也总是没有。

看到你大段小段的朋友圈文字,就感到要坚持记录对我来说真的不容易,一方面可能是碎片化的信息接受太多,另一方面家有工科直男花样阻拦(我一直说他是我读博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哈哈哈)。

去年给你写信的时候,还是自由自在的夏天,真让人怀念啊。

那两三天,每日上午或中午去游泳,下午坐在学校或者家里打字,旁边总有冰饮西瓜。整个人也是希望满满,因为,再过一两周就要回国了。

而现在,距离我上一次游泳,竟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春假之前,我最后一次从菲尔普斯泳池(我给它起的名字)里起来,从停车场拍了一张照片,想着可能短时间内都不会再去了,结果真的没有去过,在马里兰一呆就是四个月。

我一向不喜欢美东的冬天,但却不得不与它和病毒又共存了这么久。

春假的每一天都发生着巨变,学校通知上网课以后,韩国教授发邮件给我们几个上print culture的学生,表示相对于新冠病毒,他更加担忧在这场持久战里我们的心理健康。

尽管身处人文学科,在我这些年遇到的教授里,他也是难得充满关怀并处处为学生考虑的了。他常常与我们说起他在读博时作为国际学生的种种困难,低落与挫折,因此也特别理解我们的不易,甚至还让大家遇到麻烦24小时给他打电话。

我们感慨,教授里有这么多聪明人,但是聪明人有太多冷漠高傲,一路顺风顺水,普通学生的难处,不要说感同身受了,连关心和理解都不愿意。

想到之前你在电话里跟我说,你现在最担心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一天到晚关在家里,跟这个韩国教授的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这,应该也是学生喜欢你的原因。

不管在什么学科领域,充满关怀并愿意理解别人的人都太少了。

一年又匆匆而过,一直到三月之前,我都还坚信今年夏天是要回来的。

以前,我完全无法理解有些人一去国外就是好几年,期间从不回国。后来,自己经历了opt那个无比尴尬的阶段,看到Z博士老板这样的教授,以及种种因为身份签证的问题卡在原地的人,才有一点点理解他们与父母的长期分别(并不能完全理解)。

对我来说,一年回来一次,哪怕因为无所事事被嫌弃,吃得太多被吐槽,时间长了相看两厌,也是一年里最放松的时候。

人可能有很强的潜意识,一回家我就还是孩子,只不过是个超大龄孩子。但现在看来,今年夏天是回不来了,去年我们在浦东机场告别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2020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知道,你很可能不赞同我,我也从不喜欢政治。但当周遭一切都在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时候,我不得不说,疫情期间的美国,实在是一直在刷新我对魔幻的认知。

毋庸置疑,它是最强大的国家,但未免太过傲慢与偏见。

疫情之前,纵然无聊,我有晚上七点一个人的泳池,可以看晚霞星星,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及非常简单的人际关系。但疫情发生之后,像我这样贪生怕死的人,连最基本的选择活着的权利都在不断受到威胁,相当部分群体对亚裔面孔的歧视,对病毒的不屑一顾,没有身在其中是很难感受到的。

人总是选择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观点,而这几年的训练给我最大的提醒就是,比起观点,自己的观察重要得太多了。我也一直在尽量避免,在观察之前,就去相信别人的话。

没错,这是一个自由至上的国家,也是一个很适合做学术的地方。但是,想到今后一有类似新冠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就会让自己和家人处在暴露在极其不安全的状态中,这让我俩感到很恐慌。

在疫情中,与生死观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国度,想要独善其身,太难了。在家呆了三个多月,还是日增两万七,也太让人绝望了。

这些感受,身在国内或偶尔在国外的公知并没有,老华人更不会说,一方面可能很多人确实受过伤害,另一方面也对不起自己当年千辛万苦留美的付出。所以,他们选择去相信并宣传自己愿意相信的观点,也许是真信,也许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

现在,我们用的口罩,还是你们三月份寄来的,还有一些是交大校友会寄来的,估计能用到夏天结束,不过美国有些超市也有口罩供应了,现在只希望美国人能早日都戴上口罩,考虑一下别人的安危。

疫情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太大了,确切一点,应该是对我们这些介于小留学生和华人之间的人来说。

大多都是住的群租房,条件自然比国内的群租房要好很多,但几乎都是有室友的,而室友何时回来,是否出行,去了哪里,都是每日要关心的事情,特别是被困的这几个月。

也是我一直念叨着要回去的原因,一个人住,起码不用再因为突然听到开门声而从厨房狂奔进卧室,也不用在做重量训练的时候狼狈地逃进房间,为什么要这样呢?连我这样超乐观的人有时也不免悲从中来。

生活中没有独立的空间,不能游泳,我是如此,不敢想象那些境遇比我更差的人会是怎样。好在月底就要回程了,或许短时间内也不会去游泳,但至少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管是学习还是躺着都自在地多。

竟然不自觉开始跟你诉苦了,哈哈,没有办法,现在就是有这么多苦无人诉说,也只能跟最亲近的人说。

疫情之前,我物色了很久,本要搬家去同小区一套二楼的一室一厅,后来你们都担心我坐飞机被传染,就作罢了。之后很久都没有合我要求的房子出现,我也非常后悔那时没有回去搬家,至少在az居住环境会好得多。

上周,有一套位置极好的房子空出,我赶紧签约。激动之余,想到这也是来美五年,第一次,一个人,住一室一厅,终于告别合租生活,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感慨万千。

当然也有让人欣喜的事情,Z博士在五月初顺利毕业,也是因为疫情,我还在线参加了他的答辩,见证了他从博士候选人到博士的重要时刻。

找工作,也非常顺利。在这样的萧条时期,能有好几个公司选择,着实让我羡慕不已,愈发有一种自己毕业就要失业的恐惧。我们权衡各方面利弊,最后选了一家□□□的公司,相距不太远,气候也温暖舒适。

从生活上来讲,吃货还是得住在大城市,不然吃得不好,什么事都做不好。考虑到这个,我们特意签了一个离鼎泰丰开车五分钟堵车十分钟的公寓,这样我不会再为八年前没有在台湾吃鼎泰丰而无法释怀,他也不用为了吃碗牛肉面而驱车半小时。

五月初,我也结束了博二的学习。和第一年比起来,不管是上课还是教课任务都更重,加上一整年的超高强度日语,和每周五小时与学生对话,到了周末只想躺着。日语见效很快,一周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到这学期结课的时候,日语老师说,有中国人汉字加成,大概是N2的水平。

我的口语不是特别好,但去旅游应该是没问题了,我们系的考试也是以阅读为主。最难的还是用英语学日语,日语老师和助教都是日本人,同学是美国人。大家对日语的理解都是在英语语境下,很多放在中文语境里非常容易理解的语法和时态,就变得晦涩难懂。并且同一个汉字,对我来说本身就有吴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读音,现在又加上日语读音,其中有些还非常接近我们的方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和区分,真是学期内巨大压力的来源。

至于我的专业课,秋季学期继续在上一些必修课程,比如语言学和古代汉语,春季学期较为自由,选了宋代城市文本和印刷史。

宋代城市的课,恰好是我们系主任教学生涯的最后一门课,主要读《东京梦华录》和柳永。二月底的时候,那里已是春末夏初的景象,读到“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蓝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当时外面正好钟声响起,光影在墙上缓慢移动,只觉是这学期最好的时刻,而我们都没想到,那是老师最后一节面对面的课。

印刷史是讨论课,主要读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期末论文里翻译了几个翻刻时宪书的案件,十分有趣,总能在其中看到些平民百姓的图景。

我最近感到,年龄越大越不喜欢分别。

高中毕业离开家的时候,只觉得终于要去新的地方了,充满希望,也是因为高中过得并不愉快;本科毕业的时候,情绪杂乱无章,与最好的朋友们分开,与你们告别来到美国。

然后就是一连好几年,与你和妈妈,在浦东机场,一次又一次的重逢与告别,每次在进安检口之前总欢声笑语若无其事,到了真得和你们挥手再见的时候,眼泪也是忍了又忍,回过头再看你们也是在抹眼泪,就更失控了,但每次也只能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出境的地方。

人真是越长大越煽情,记得你们在西安送我新生报到结束的那天,我们谁都没有哭啊。

原本动笔的时候,是想与你汇报一下最近的生活状态,结果流水账一般碎碎念竟写了不少,文笔日益退化,只好安慰自己书信不是卖弄文采的地方哈哈。

疫情改变了太多,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过去,你和妈妈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看着都很好,不知今年体检结果出来了吗?如果有问题,千万不要瞒着我们;如果有惊吓,也千万别忘了跟我分担和分享,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抱团取暖。

我和Z博士都十分想念国内,热闹噪杂的大环境里满满的人间烟火,怕用错词,还随手查了《汉语大词典》,烟火借指饮食(哈哈)。

当然,更希望能早日回国团聚,现在美国疫情这么严重,是不敢邀请你们赴美了。

好了,就此停笔。戴好口罩,注意防护,不要熬夜,加强营养,我们都要平安健康!

然后是,父亲节快乐!

女儿

2020.6.19

致女儿

爸爸说

女儿好:

江南梅雨季,庭户清凉夜。此一刻,感系时空反转,爸爸该和你问一声早安呢!

谢谢你,谢谢女儿的至亲眷念。

好几年了,每到父亲节来临,总能依例收到你暖心的问候,一如既往,恰似约定成习的承诺,让我心生感动,又殊胜愧疚。

近几年来,因为深知你读博的忙碌,笔勤如我,除了在你每次整装待发前捎上纸函一札,悄悄塞于拉杆箱的边侧,伴你一路远行,平时家书已是难得。

此非爸爸疏忽所致,而是故意为之,要在让你免得回复。微信时代,三言两语的碎片化留言,一样心香温存。

久违整一年,见信如见人。读你闲散的文字,最喜欢琢磨你的心情。此时此在,看似笑哈哈的背后,一定有你难以掩饰的心情。

今年的感觉,确乎非比寻常,超乎寻常。

(女儿的书房一角)

春假前夕电话致意,知你准备去美东小住几日。那几天的大洋彼岸,疫情起微波,妈妈劝你暂且止步,爸爸笑你多半出于相思解离愁。却不料,惊闻病毒很快泛起,你不得不就此滞留、禁闭,难以重返亚利桑那。

回看此行,未尝不是好事。遭遇如此非常之时期,有情相依,抱团取暖,你俩一起共度患难岁月,还能真切感受情感之磨合的个中滋味哇。

无论如何,这是让爸妈难免忧心之余,又深感宽慰的选择。

难忘庚子年,一场蔓延全球的旷世疫情,注定成了存活当下的芸芸众生见证着、并且亲历着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乎世界走向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缘起不同国度的文化价值、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应对策略各各不同。与国内民众自觉配合,全社会联防联控的态势相比,海外各地的种种现实表现,凸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理念。

始于春节前夕,因为武汉封城,各地随即严加防控,你为我们牵肠挂肚。入春后不久,彼岸疫情吃紧,更甚至于近期的骚乱风波接连不断,一时揪心动魄,无以释怀。

说实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乱象,脆弱的个体生命最容易滋生心理隐患,烙下心理阴影。就像我多次及时提醒你的,也正像你所说的那位韩国教授给予的警示并且规勉,透着必不可少的人性关怀。

海天遥阔,归家心安暖。之前的每一个暑假,久违的你总会如约而返,我们也会去车站、去机场迎来送往。如今疫情阻隔,第一个暑假没能盼你平安回家。心底里,未免因此有些清寂和落寞。

好在,我和你妈早有预感,也有思想准备。

游子放飞,渐行渐远近十年,我们已然习惯了。就如此前卧室飘窗外,曾有斑鸠来外挂空调机的隙缝之间筑窝,一俟哺育了新生命之后,没多久,雏鹰已展翅,徒留空巢难见影哈。一直以为,年轻人要有年轻人拓展的格局、视野,并且因此培植涵化的情怀。忝为父母,唯有推波助澜的瞩望和关切,不该羁绊新生代前行的脚步。

这,一直是我们默契秉持的家教。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你随时照顾好自己的日常,借互联网的便捷多打打电话,有情依旧一线牵。得知你俩月底偕同登机返程,一路务必全副武装,做好严实的防护装备。此次,你能独自租得一处生活空间,独处随意更自在,建议多居家,少出门,爱好游泳的习惯也不妨暂搁一下。

身在异域,学会自我保护,是你必须随时随地恪守的生活准则。女儿,你说呢?

不久前,欣悉xx学成毕业,还获得了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随后又签约了□□□的工作,寒窗清晓,可喜可贺。如此,同处西海岸的你们相距近了,见面也相对方便多了。

至于你即将迎来的博三学业,必修、选修的专业课、语言课之外,还要为本科生授课。想必更加紧凑,压力也更大。信里例举的《东京梦华录》《书林清话》,二本笔记体读物无不具有实证性的学术价值,前者我也泛读过,叙事记人,或长或短,内容无所不包,有助于逼近北宋一代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后者精读过,作为论述古籍版本目录之专著,兼及刻书、抄书、藏书等掌故,博考周稽,条分缕析,绍往哲之书,开后学之派别,坐实之功夫何等了得!西方学界历来注重实证研究,由此关联到专业的课务,大量的文献资料需要阅读,消化中还得带着问题去思考,由点及面地挖掘开去。

这些年来,相信你在留学伯克利、宾大的已有学养积累与实训基础上,一定能深耕有得。

不过,在此期间务必注意劳逸结合,改改惯常熬夜的习性。谨此珍嘱勿误!!!

今年春夏,爸爸尝试在阳台上栽种了茄苗、瓜苗,转眼间瓜藤满架,长势喜人。此举并不指望能收获多少硕果,而要拥得“藤蔓纳清荫”的效果。这不,在你曾经伏案苦读的阳光房的窗台前,就有一丛丝瓜翠影垂挂,改天抓拍后发你看看。

(爸爸的书房)

家里都很好,请放心。妈妈下周就放假,我也快了(网课一周前已结束),正待处理一些期末事务。至于一年一度的体检,学校暂缓推迟了。月前,爷爷因氙气做了个微创小手术,早已恢复如常。

随后的假期里,爸爸准备写点东西,特别是抓紧推进《江苏文化名人曾朴传》的撰写,此外协助翁馆把杨老师好公捐赠的契约文书加以纂辑图册出版。

据说,今天有“日全食”的奇妙天象。可惜夜色苍茫,未必能亲眼观测。天道有常,世道无常,不看也罢,勿如坐卧庭台,闲看星空明月,静听丝雨缠绵……

夜深了,睡大觉去也。问好,祝福有情人。

匆此,顺致

平安是福!

代你妈同候

2020-6-21深夜

【留美学子】结语

读完女儿给父亲、父亲回女儿的家书之后,读者有何感想?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游子们,身在世界、心系家乡、情牵父母,而能如此通过书信交流与表述情感的家庭,并非多见。本期家书折射着一个多么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啊!

【留美学子】感谢妈妈第一时间把女儿和丈夫的信分享给我们,让我们感受着疫情之下,年轻游子的所思所想所做。

今天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样子,特别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他们正在超越“小我”,进入到“大我”的情怀与格局!

祝福天下海外游子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万事如意!

【留美学子】已发1873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6年如1日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前期发表

“九问”石国鹏校长: 疫情下国际教育在何方

王妃传奇3: 曾被狂追的她, 为何神秘失踪..

我有一位黑人爸爸

缪可馨之死, 让也一颗独苗的老爸这样回忆...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