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被现代阅读习惯遗弃的《巴黎圣母院》
直到现在,提起《巴黎圣母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高中时候像一座小塔似的语文老师,在一节语文课的最后五分钟,争分夺秒给我们讲解《巴黎圣母院》的情节。
虽然是短短的五分钟,但让我多年以后依然清晰的记得这个老师,记住了她小塔式的身材,她尖着嗓子的语调,一副掌握着文学真理的神情,以及爱斯梅拉达五个字的发音方式。所有这一切,现在想起来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这短短五分钟也成为我文学启蒙的一部分。
但是《巴黎圣母院》似乎是一本怎么读都读不完的书。自从语文老师对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启蒙之后,我一直有个志向,就是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多年以前我买了一本简装版的《巴黎圣母院》,入手之后仅仅是看了一个序言。这本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巍峨的建筑,巨石的结构,恢宏大气的艺术风格,数不清的房间,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让人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敬而远之。
真正开始读是最近的事情,也没有整块的时间来看书,只是利用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有时候就忍不住用一半的时间来练字,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
看完之后也不得不反思,一口气读不完的原因,究竟是因为自己的心猿意马或三心二意,还是因为整本书的问题?我的阅读习惯可能要承担大部分责任,但是这本书本身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脱离了古典文学时期,但这本书毕竟还留着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子,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传统的描写手法还是整本书的基本构架。所谓的浪漫主义,也就是作家天马行空的构思,绚丽夺目的文采,上帝一样无所不能的力量,诸如此类都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格格不入。
而我们,经历了现当代文学的洗礼,兴趣已经从宏大叙事,转向为小情调,对英雄主义已经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正常人或者是非正常人的内心活动。如果追求新奇怪诞的话,仙侠玄幻题材已经淋漓尽致。如果追求情节离奇古怪的话,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大师,已经把所有的经典套路用完了。一系列的宫斗题材,也让我们对人内心的险恶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那我们回过头来看《巴黎圣母院》,怎么可能找到兴趣点呢?
然而,《巴黎圣母院》的伟大,并不在这些方面,而在于她伟大的人文关怀,她对弱小生命的爱惜和对强大权利的批判;在于她伟大的气魄胆量,对王权和教权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而这是近百年来东方的文人们少有的风骨;在于她丰富的学识,小小的巴黎圣母院,就像一个博物馆,装着的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在于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眼睛盯着这个现实的建筑,赋予了它神话一样,让人着迷的魅力;在于它对整个世界的哲学思维和独特理念,以及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美与丑,善与恶,罪与罚,阳光与黑暗,惩罚与救赎,幸福与痛苦,都是相伴相生,美就在丑的前面,幸福就在痛苦的身旁,所有的相伴相生,让这本书具有了一种宗教一样的神圣感。
雨果写这本书的时候,才26岁,但它对世界的认知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对社会底层的力量的认识还不是那么充分,冲击巴黎圣母院的那些流浪汉,成了一群暴徒,眼睛里只有财富,没有善恶。比如,对加西莫多的塑造,更多的停留在外形和表面,在叙述中,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比如,最经典艺术形象的爱斯梅拉达,为了维护她圣洁的形象,对她的性格和心理挖掘得不深,停留在美丽、会跳舞,善良也没有一以贯之,小说中前半部分的浑身长刺的性格,到了后半部分,完全消失了,为了情节的需要,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家闺秀。
不管怎么说,《巴黎圣母院》依然是难得一见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