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幻境说红楼
【往期回读】
太虚幻境说红楼
小纪 赵正玉
【作者简介】赵正玉:小纪人,吴堡中学老师,喜好围棋、阅读、写作,曾在“唐诗宋词”、“红袖添香”、“中国作家网”等知名网站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小说等几十万字。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又神奇的著作,独特的神话世界就是其神奇之一。无稽崖青埂峰、太虚幻境、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每一处都是前所未有,独创特立。当然曹雪芹在构建他的神话世界时也有引用和继承,例如女娲氏炼石补天说,这一源于中国上古的创世神话,既是这部著作的引子,也是著作中神话世界的基石。曹雪芹在借用历史时的选择和修改都是很见功力的。他借用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时,就改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字之别枯败之气全无,奇倔之品平添。后世多幅名家字画皆题名“残荷听雨”,由此可见这一“残”字之妙,韵味无穷。同样作者在借用这一古典时也是取少舍多,出奇之处在于后续的故事,一块原有补天之资的灵石,却刚巧遭受遗弃,修炼通灵后,遂生怨愧,日夜悲哀。然因有仙缘,终得历劫人间。神的世界就这样机巧地与人的世界连接了起来,交织在一处。
小说中木石奇缘、以泪还水的构思实在是太过奇妙,这一神话情节与后文中黛玉的形象无比的契合,真实生活中的黛玉命运因为这一神话而变得更加迷离,惹人爱怜,令人扼腕。稍一动容便泪眼婆娑的柔弱女子似乎真的是那灵河岸边的一株草儿修炼而生的。我倒认为作者生活中一定是先有过这样的一名女子,她的泪腺特别的丰富,她又特别的多愁善感,甚至她的笑意中都是挂着泪珠的。眼泪成了她今生今世情感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宣泄方式。无情不带泪,无泪不成情。这一印象让作者感受至深,所以才激发了作者这一神话构思的灵感。我以为应该是先有其人奇趣,后才有这一神话传奇的创意。太虚幻境其实也会落在实处的。至于因草生石,还是因石生草,我不敢妄论。也许整整一梦都是由这个多泪女子勾生出来的。
《红楼梦》中的神话世界又不完全是神话的,似乎只是现实社会的虚幻版,所以作者称之为太虚幻境。连《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这三种本部著作的名称,也都是缘起于这部作品中的那个虚幻世界,可见这个虚幻世界在后世读者心中的地位。梦是虚幻的,又是奇异的,梦同时又有着很多现实的印记,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一一演来,使得太虚之境有了人间烟火之味。作者为什么要构建出这样的一个虚幻世界?一是便于将真事隐去,二是作者心中本来就有一种宿命的意识,这种意识似乎已经被作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无数次验证。所以这个世界在作者心中不一定是完全虚幻的,至少是亦幻亦真的。
僧是佛界的,真人是道界的,僧道在中国历史上关系并不和睦,不少经义是对立的。由于当权者的喜好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是僧受重视,或是道被推举,所以大多时间他们是彼此间不相往来的。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从头至尾僧道关系异常密切,几乎是如影随形。作者似乎对传统的佛经和道义都有着自己特别的理解和认识,难怪这部作品有着太多的过人之处,由此就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一僧一道,空空道人,癞头僧人,跛足道人在小说中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却成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暗线,每至关要处都会显现出他们的身影,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影响着人物的生活走向。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被某些宿命的东西影响过,我想不少人是说不清楚的。
太虚幻境的主人是警幻仙姑,这一名称道教因素更明朗一点,人物与景象都是独特的,警幻是幻更是在警,警醒谁人?作者?读者?警的又是何事何物?《金陵十二钗》有点儿地界生死薄的影子,但没有了一股肃杀之气,多了一些神秘的冷艳。红楼一曲,更是凄婉呜咽,悲金悼玉,虚实莫辨。
太虚幻境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也不必细细推敲,因为作者已经言明太虚,又是以梦境出现的,细细推敲便是一种荒唐。蒋勋细说红楼梦时称,红楼梦的写作很特别,特别在先写出了结局,然后才写过程,他认为第五回才是红楼梦真正的开头。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中的诗画或多或少地印证着每一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与归宿,作者这样设计次序,我们无法全部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高鄂续写红楼梦时一定细细研读了这些诗画、判词、歌语。并以此构思了后四十回的结构、内容。如果没有这些内容,续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或者是与前文、特别是作者的初始构思很难衔接上。周汝昌先生对高鄂的续写特别反感,说恨之入骨也不为过,可能是先生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爱之太深。凭心而论,高鄂的续写还是有可赞之处的。我只是觉得,这似乎又是一次宿命的验证。冥冥中命运早已安排好作者的运道与时限,无形中让其留下了这一玄机。没有听人说过,《红楼梦》读至第五回就不想再向下看了,真正喜欢《红楼梦》的读者,一般都如蒋勋先生所言,看到后来会不断地回到第五回重新细看。这就说明这种写法是成功的。
看来这太虚幻境之于这部作品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说去除,那怕是改一改名称也会让作品味道不佳。而从这幻境处看红楼,会有一种距离的美感,朦胧的美感。这是作者独创这太虚幻境的又一用意吗?这孤本残篇固然是不能言说的。然而你却只能向它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