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四大美女之一的她,红颜祸水也罢,功臣也罢,内心感受无人知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西施在勾践的灭吴过程中,无疑是一个大功臣,其实在勾践的美人计中,还有一个功臣是郑旦,据说长得比西施还美丽,只不过死的早,所以就没有西施那么出名。勾践在失败以后,有人献上了“伐吴七策”,对于这七策有记载是计然献上的,也有记载是范蠡,还有记载是文种,不管是哪个大臣,这其中都有这个计策:“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通俗一点讲就是美人计,因为西施在灭吴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史书对她的记载也语焉不详,于是关于西施的传说也越来越多,成为一个谜一般的人物,而也正因为如此,西施成为现代人关注的对象,毕竟对于拥有花边新闻的网红级人物,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但也介绍到,当时有个美女比西施还要漂亮,那么西施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使她能成为四大美女之首呢?由于正史中没有集中记载,我们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分析。
西施和郑旦是好姐妹,西施曾经非常的不自信,作为西施闺蜜的郑旦没有嘲笑她,也没有把她当对比的对象,而是鼓励她,让她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两人又同时被勾践选中,训练三年,送到了夫差那里,但从记载来看,夫差似乎更加喜欢西施,而郑旦在入吴一年后就死了,死因并没有记载,正所谓红颜薄命。也正因为如此,郑旦没有太多的花边新闻,自然也就被忽略了。
还有一点郑旦好剑,性格刚烈,而西施喜欢跳舞,更加惹人怜。有传说西施擅长跳“响屐舞”,简单来说就是踢踏舞,古代没有皮鞋,使用的是木屐,跳起来更响,更有节奏感。面对一刚一柔,夫差都喜欢,但更加喜欢温柔的西施,这样能尽显他的英武之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虽然郑旦比西施更加漂亮,但夫差更加喜欢西施,而且在勾践灭吴以后,又有传说范蠡带着西施隐居了,这增加了西施的魅力,也是绯闻的好素材,此外,还有东施效颦的传说,更加印证了西施的魅力,西施有这么大的魅力,其本身条件过硬是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过程中的对比,再加上郑旦死的早,想编绯闻都不好编。
西施的内心是怎么样的?
对于西施的评价,一直都是偏正面的,也就是西施是灭吴的功臣,谁让吴国灭亡了呢,可以说西施的美人计很成功。当然也有人把西施当做是红颜祸水,将吴国灭亡的责任都推在了西施的身上。
这是一种典型的男权思想,或者说在给男人找理由脱罪,将国家搞灭亡了,最大的罪人应该是君王自己,西施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而且史书记载西施只是消磨了夫差的意志,并没有像妲己一样祸害国家,说西施是红颜祸水有点说不过去。
话又说回来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西施也没得选啊,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并没有人问过西施愿意不愿意,只是被当做工具推了出去。对于西施来说,她其实也是很无奈,因为她没得选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是弱势群体,加上范蠡或者是文种的劝说,西施不得不屈服,去完成这个任务。
当时西施没得选,如果能让西施选择的话,西施可能只想做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浣纱女。
对于西施的结局,总结下来就只有两种,一个就是死,另外一个是跟范蠡隐居了。
与范蠡隐居这个结局来说是美好的,西施和范蠡同为灭吴的功臣,完成任务后能够一起隐退,过起了土豪般的生活,无疑是最幸福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人最能接受的。
而史书中记载的多是西施在功成以后被杀死,但杀她的人却有不同的记载,记载中杀西施的有范蠡、文种、勾践、勾践王后,范蠡和文种杀西施是为了避免让西施迷惑勾践,而勾践杀西施也是为了避免消磨意志,而勾践王后杀西施是为了避免自己失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西施的死对她是不公平的,但西施是没得选的,这也是为什么说如果让西施选择,她可能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不过根据对于西施死亡的记载,我们推测,西施与范蠡的隐居可能性更大,众所周知,范蠡是一个明白人,他能够在勾践灭吴以后清醒的记得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安乐,从而翩然离开,顺手带走西施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而能证明这一点也恰恰是西施的死。
西施是美女,也是功臣,范蠡自己逃走比较容易,还带着西施那是不容易的,因此只有让西施“死”才能从容的带走,只有死人最没有威胁,而范蠡带走西施绝不是因为她的美色,而是佩服她的气节,范蠡带西施隐居或许对西施来说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