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赵孟頫 高上大洞玉经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纸本,墨迹,纵29.7厘米,横457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八月,三十八岁的赵孟頫在北京为友人民瞻书写小楷《过秦论》一卷。同年十二月,著名书家鲜于枢见到民瞻带回杭州的这件小楷墨迹,在卷后题跋中写道:“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此卷笔力柔媚,备极楷则。后之览者,岂知下笔神速如风雨耶。”赵孟頫小楷书博采众长,规模锺元常、萧子云,出入二王,取法于杨羲,以及唐代一些写经高手。随着时光推移与不懈追求,其小楷艺术也不断升华。
这件《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全卷近4700字,无一笔懈怠,其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神彩飘逸。书写此卷时,书家年已五十有二,正值壮年,加之其虔心向佛,此书诚是一件传世精品之作。这卷纸本墨迹,纵29.7厘米,横457厘米。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赵孟頫学书经历与北宋的米芾极为相似。一生转学多师,博涉多优,临摹了大量的晋、唐名家法书,贯串斟酌,熔铸己意,自成法度。明代董其昌也连连赞叹赵孟頫的临摹功夫,曰:“无毫发不似真。”他早年学宋高宗赵构,受宋四家影响较大。中年由宋上溯晋、唐,力学钟繇及“二王”法书。晚年,对李北海留意较多,兼及唐代另外一些大家如褚遂良、虞世南、陆柬之、柳公权等。总的看来,赵孟頫还是以“二王”为主的。尤得益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洛神赋》与智永的《千字文》。他曾在自己收藏的独孤本《兰亭序》上,题跋了十三次,在静心本《兰亭序》上,题跋了十六次,可见他的良苦用心。
赵孟頫一生作品不计其数,流传下来的也很多,内容广泛,比自称“生平写过麻牋(笺)十万布在人间”的米芾似有过之。此卷楷书作于五十二岁。观此作书法藏骨抱筋,含文包质,精熟遒美,圆浑沉稳,不仅有汉、魏、六朝潇洒纵逸的神态,也有盛唐书法严谨森然的秩序。通篇笔法精到,一丝不苟,堪称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