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陆军中的旅团
日本陆军的编制一般就是班、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军、总军等,级别上大体对应班、排、连、营、团、旅、师、军和集团军(方面军),但是从人数配置上,却比一般的同级别军队大。例如日军早年的甲种师团就接近3万人马。而在这些编制中,旅团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编制级别。在明治维新之后新建立的日本陆军就有旅团建制,但多是临时组建,西南战争之后逐步采用师团后,旅团就成为师团内部的次级建制。但是与普通步兵师内的旅具备独立作战能力不同,日本师团内的旅团主要是步兵,并没有技术装备支持,当然有的师团内也有骑兵旅团和野战重炮旅团。旅团长一般由少将担任,但是旅团内却不设参谋长,其职责由旅团副官行使。
濑谷启
一般情况下,师团内下设两个步兵旅团,每个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作战时师团会将直属的炮、工、辎、骑甚至装甲分队加强给旅团,这时旅团就称为混成旅团,这种形式比较常见。例如台儿庄战役中第10师团就将第33旅团加强为混成旅团进攻台儿庄,当然最后以失败告终,需要提一句,该部队指挥官濑谷启在日本投降后被苏军扣押,关押在东北监狱。1954年5月27日自杀。
集结中的日军战车部队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兵力不足,新组建的部队不得不压缩编制,4联队制师团改为3联队制师团,这样就没法再师团内下辖旅团了,因此在战时会临时组建一个叫做“步兵团”的建制,但是你不要理解为这就是步兵团,而是应该理解类似旅团的作战单位,“步兵团长”依然为少将,一般会下辖2个步兵联队和师团加强过来的技术部队。日本军队后来变成过不少称为“团”的部队,但实际上编制相当于旅级单位。例如诺门罕战役中的日本“第一战车团”,其实这就是一个旅级单位,并不是字面上的“团”或者有些资料上写的“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组建的坦克师团内也会下辖坦克旅团,也是有两个坦克联队组成。
阿部规秀
除了这种师团内旅团之外,还有一种独立混成旅团,最初于1934年编成,这种旅团名义上是“旅团”但是实际上是一种小型师团,具备独立作战能力。最初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是一个兵种合成的机械化部队,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类似于机械化步兵部队,例如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不过这种编制到1938年就废止了。1938年之后,以维持治安和清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主要作战任务的新式独立混成旅团开始编成,到战争结束是共编成104个,这样的旅团下面没有联队,而是直辖步兵大队和技术部队,兵力达约5000人,大家熟悉的被我军击毙的阿部规秀所在的第2混成旅团就是这样的部队,该部队就直辖5个步兵大队。
日军野战重炮兵
这样的旅团由于炮兵火力只有四四制师团的八分之一,应该说作战能力并不强,但是随着中国战场逐渐稳定,日本开始扩编部队,其中这100多个混成旅团中,有24个升级为了师团。除此之外,像第68旅团和海上机动旅团那样,虽然是同样的小型步兵师类型的旅团,但也存在着不自称独立混合旅团的编制。坦克师是小型化的类型,除了坦克联队之外,还存在包含步兵等的独立坦克旅行团。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所谓的特科旅团。也就是装甲、骑兵、炮兵等这些部队,有些也冠以旅团名头,但是里面往往没有步兵。其他还有特殊情况,也就不再一一叙述了。总体来看,旅团不是日军主要依靠的独立作战单位,多是临时编成或者肩负特别任务的特化型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