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湖南各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湖南各地

湖南,毛主席的家乡,早已心驰神往,直到1977年8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年,总算有机会到湖南长沙出差;1986年12月,在上海工作期间又去长沙开会,所以,长沙去过次。当年到长沙开会,会后活动第一内容,就是组织大家去韶山冲参观毛主席的故居。参会者乘大巴直接由长沙出发经湖南湘潭到韶山首先来到“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由郭沫若书写1986年再去时,已改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书写。这是一座苏州园林式的建筑群,里面一处一处的小院,就是一个一个陈列馆,展出了毛主席一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图片、照片和实物。出了陈列馆不远就是“毛氏宗祠”,是他在韶山开展革命活动、给农民讲课的地方。陈列馆附近是韶山景区的生活区:停车场、旅馆、饭店、商店、邮电局。陈列馆参观后,大家步行来到毛主席的故居。它位于一个苍松翠竹怀抱的小山凹里,一幢南方农家院落,上面有邓小平书写的横匾“毛泽东同志故居”,靠右侧的茅屋是毛家的邻居;左侧的瓦房才是毛家的,里面有小天井,有毛泽东父母的房间,上面挂了他们放大的照片,边上是毛泽东当年的卧室、楼上是书房,屋里面放了农家的日常用具和农具屋前便是种满荷花的池塘,游客摄影时站的地方(背景是毛泽东故居的全景)是块山坡地,这里专门供大家摄影,上来一位,站好,一张,很快1986年12月再去参观时,这块地方也应改革开放的改变而改变,开了爿热热闹闹的“毛家饭店”。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便于全国人民到韶山参观,专门建了一条铁路(21公里)到韶山。这次也去游了一圈:韶山火车站广场前有大型毛泽东立像一尊,面对车站,背靠小山。陈列馆位置向西望去,有一座尖尖山顶的叫韶峰,那里有一个“滴水洞”,是毛泽东在韶山的别墅,当初还没有开放,那是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地方。

这年,华国锋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所以,会议代表还专程去参观华国锋任湖南省委书记时,领导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韶山灌溉总渠,中午在饭店吃了华国锋在湖南主张大家种、大家吃的空心菜。

1986年12月再去长沙开会,由于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去过韶山,会务组组织大家的要求杨开慧的故乡:离长沙63公里的板仓,我也是第一次去。参观车队穿过当年经常唱的浏阳河,在长沙郊区的农村里行进,让大家看看长沙郊区风光,终于来到了板仓——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的岳父、北大教授杨昌济家。房屋是木结构的两层楼的楼房,很开阔,虽显陈旧,但在当时、当地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建筑了。大家进屋听听介绍、上下各处参观一圈接着去杨开慧烈士陵园,陵园建在屋附近的山坡上,高高的踏步走上去,造得不错,蛮有气派的;最后来到了杨开慧小时读书的“板仓小学”参观后,打道回府。这么一来,毛泽东、杨开慧的故乡均已到过,代表们算是心满意足。

长沙市内的景点,当然首推岳麓山风景区。沿五一路走到湘江大桥,这座大桥造型很特别:它在跨越湘江的同时,在桥的中间又伸出一条支桥,向下延伸到江心的桔子洲,这样的造法,大概是全国唯一,因此,邮电部还专门发行了一张小型张。在桥上看岳麓山,有点像杭州的城隍山,不高,封山育林搞得好,整座山绿树成荫,所有的建筑物都好像隐藏在山林之中。沿山边的麓山路,来到了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四大书院还有: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太宝山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县的睢阳书院)它相当于现在的高等学府——师范大学进了里面到处走走看看,大家开始的目的是参观千年前的大学,不过,由于都是些古代建筑,走着走着,又好像是在参观古代的衙门,特别是走到中间的讲堂,又好像是参观搬光了菩萨的庙堂——没有放进一些应该有的布置,会造成如此空荡荡的感观。沿书院边上的山路,来到了毛主席题匾的“爱晚亭”前,请摄影留影一个;再往里就是两位民国要人黄兴蔡锷的墓地,也趁此机会去望望他们在推翻满清王朝的著名的民国人物中,除了孙中山外,就数他们二位了。在周围的山路之中兜一圈之后,沿原路返回市区。至于湘江中的桔子洲,因毛主席的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而出名在湘江大桥上远远望去,只看见一座亭子,走下支桥亭子那里路倒不少,于是几次来长沙都没有下去过。

长沙也是一座老城,像杭州一样,也有不少两层楼的木结构房子那条从火车站到湘江大桥的五一路,是它的东西主干道,看来是新开出来没有多少年。长沙火车站也是新的,主楼上方是钟楼,顶上则是一支红色的火炬,意思是要高高举起革命的火炬,远远看去像一支插在烛台上燃烧的蜡烛,也算是长沙火车站的特色一起参加会议的上海材料研究所的朋友,为我拍了彩照一张,回到上海不久,就寄来了,当然要回信谢谢他们!从五一路到西湖路之间的黄兴路,是长沙的老街,很热闹,几次去长沙都要去那里走一走特别是里面一条小横路叫“坡子街”,更是热闹非凡,那爿叫“火宫殿”的饮食店,由于毛泽东年轻时经常光顾该店而出名,生意兴隆。进去一看,它是一家风味小吃店,有点像上海的城隍庙前的小吃,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油炸臭豆腐干,要排长队买,买来一吃,是不错,关键是腌得好:咸淡适当;炸得好:金黄不焦。黄兴路靠西湖路一侧,有好多家专门卖浸药酒用的中药配料店,各种药用的都有,这在别的城市中从来没有看见过,大概长沙人冬天喜欢自己浸药酒吃,故而有此特色店。一天,兜马路兜到了中山路,见毛主席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是一间墙门房子,进去参观了一下原来这里曾经是曾国藩的祠堂,民国时改为船山学社。参观后,见门口小卖部有一套书签,上面烫金印着长沙纪念性建筑物,样子蛮精美的,买了一套留作纪念。

常德  湖南常德是洞庭湖边的一座小城,交通不便,到这里开会,要从杭州乘火车到长沙,然后改乘长途车,要路过刘少奇的家乡宁乡县和益阳市,一直到洞庭湖西边沅江的出口处,大概是交通不便的缘故,整个城市显得相当清静。到此正好要理发了,听理发师介绍说,他们这里跟我们杭嘉湖地区一样,是个鱼米之乡,特别喜欢做腌腊食物:腊鸡、腊鸭、腊肉、腊肚、腊肠,什么都喜欢腊一腊,可惜当初还要凭票供应,只好看看而已。会议最后特别供应大家每人一瓶当地特产“德山大曲”,尝尝味道。德山就是毛主席诗词中自注的“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中的德山,就是常德隔沅江对面的那座山,我们乘的长途车就是绕过德山脚下,再过沅水大桥后才进入常德市区的。湖南两个重要的城市长沙、常德总算都去过了。

(0)

相关推荐

  • 丁沟中学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下)

    [往期回读] 丁中历届毕业照大汇总 毕业照里没有我 再看一组丁中老照片 从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 丁中学子:母校见证我们的爱情 上接:丁沟中学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上) 丁沟中学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下) - ...

  • 湖南五日游(一)

    本文作者:杨润锁 2017年3月初,定居在辽宁葫芦岛的好友王大夫,约我参加旅游团共游湖南长沙韶山.张家界等景区.我从呼和浩特乘火车,约12小时后,于3月3日早晨9时到达了葫芦岛车站,5号出发又乘火车到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汨罗(九死未悔)暨总结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汨罗(九死未悔)暨总结 8月17日 荆州--汨罗--长沙 早上用过餐,不再去寻找纪山南楚国故城遣址了,而是去了万寿园附近,荆州长江边上,在江堤上树立"人链"石碑,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二,重 庆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二,重  庆 重庆  1992年6月,重庆永荣矿务局三产与我厂合作搞一个彩陶面砖厂,厂里派了我们前往指导.相当初,小说<红岩>.歌剧<江姐>,都与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一,桂 林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一,桂  林 1992年4月,上耐厂科协组织部分科协人员,前往桂林休养,我在名单之中:与此同时,上海碳素厂科协也组织去桂林休养,老伴也在名单之中,这真是好事成双!使我们有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十四,辽 宁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四  辽 宁 各 地 1973年11月第一次出差过了山海关--再后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外"了!进入了辽宁,我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火车一到锦州,地面上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六,河 北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六,河  北 各 地 保定  1974年8月,全国铸石会议在保定召开(铸石是建材代钢材的科研项目),那是第一次乘飞机到北京,转火车后才到这里的.对保定的了解,只知道它在民国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八,河 南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八,河 南 各 地 1980年在浙江建材院工作时到过洛阳:1989年在上海工作时又到过郑州.安阳:1991年又一次来到洛阳,就是没有机会去边上包大人的开封府出差,河南的几个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九,武 汉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九,武  汉 湖北省里出差只去过一个地方,就是省会武汉,华中第一大城.1985年3月,调到上耐厂三年,由档案室转到设计室后,才有了第一次出差外地的机会,到武汉钢铁公司的耐材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十一,山 东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一,山 东 各 地 作者:汪海山 济南  1972年4月为调查我们建科所的前所长.现浙江省工业设计院院长(山东南下干部)的历史问题,调查组人选还是去安徽泊湖农场调查的二人组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三,西 安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三,西  安 1972年11月,全国水泥压力管使用现场会在西安召开(当年建材科研的三大任务是:代钢代木代棉.水泥压力管是用建材替代钢材的一项研究成果.),有幸第一次前往中国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七,天 津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七,天  津 1975年3月,第一次到天津(1967年1月,串连那次走出天津站去买小黄梨,只能算是路过),在北方的城市中,天津的商业街最像上海,不但街道长,而且建筑物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