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公卫专家:不必对第二波疫情太悲观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未来一两年疫情仍会是新常态,但不必过于悲观。

疫苗的研发会逐步深入,目前首先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但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监管要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全球新冠病例数在加速上升,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其上升速度超出预期。

据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6日7时24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42912830例,死亡病例为1152729例。全球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的国家增至48个。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欧洲第二波疫情来势凶猛,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单日新增病例屡创新高。

目前,全球共有9款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各国疫苗竞速,希望尽早打通上市前的最后一个科学关卡。但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在接受《中国慈善家》 专访时表示,未来疫苗的研发会逐步深入,现在要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但疫苗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一定要非常谨慎,确保万无一失。

在未来一两年疫情会是新常态

中国慈善家:有专家称,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乐观,很多欧洲国家疫情反弹超过春季。你是否认可这种观点?

陈铮鸣:这是完全在预料之中的,因为第一波全球疫情没有彻底地清零,一旦社会管制放开,疫情肯定会反弹。这个病毒非常狡猾,一不留神它就会趁虚而入。很多人讲,现在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好像已经超过三四月份,也就是第一波疫情的高峰期。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

9月23日,英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数达6178例,创下新高。图为在强制执行“酒吧晚上10点关闭”防疫新规的前夜,伦敦一酒吧街上行人络绎不绝。

以英国为例,从数字上来看,英国现在每天感染人数大概接近2万人,最近几周还在逐步上升。但是,数字有一定的误导性。因为三四月份的数据是极其不准确的,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检测能力,防治的方针政策是有症状的人在家里观察两周,情况不好了再去医院,到了医院才会有检测。所以当时检测的只是重症病人,大概一天六七千人,而大量的感染者没有检测。

所以,单纯从数字上看,目前的感染病例已经超过了三四月的高峰期,但是实际上疫情严重程度远远没有上半年高。

除了看感染人数之外,另外还有两个指标也支持前面的观点。一个是住院人数,另一个是死亡人数。这两个数字的总和与三四月相比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现在的感染病例中轻症的比较多,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为主,因为开放以后年轻人社交活动比较频繁,感染风险就提高,但现在治愈率比三四月份有了较大改善。

现在的治疗比较及时,发现问题马上可以做检测,当天就可以出结果。此外,有些病情稍微严重的人可以及时入院,没有产生严重的医疗挤兑。哪怕是重症的感染者,现在对他们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中国慈善家:近日,欧美公卫专家发起《大巴灵顿宣言》,提出针对弱势人群的重点保护策略,放开对年轻人的管制以实行群体免疫。你如何评价这种防疫策略?

陈铮鸣:重点保护并不是一个新的观点。这个病毒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病毒,现在我们对它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首先,它的病死率远远高于流感,但是和SARS相比要低得多,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病死率大概是0.3%~0.5%。当然,0.5%放大到10亿、20亿人口中,导致的死亡人数还是非常多的。

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个人基础的健康状况差别很大,比如,30岁以下20岁以上的年轻人,病死率就跟一个大感冒差不多。在英国,最近有很多大学生开学以后感染新冠,大概有六七八千人,但几乎没有一例死亡。基于这样的观察,很多人提出对年轻人要放开,让他们群体免疫,然后老年人保护起来。这种策略有一定的科学基础。

但是,这种策略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就是一旦放开以后,人群是完全不可控的,有些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因此年轻人也会影响到老年人。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群体的综合措施,就如同驾驶汽车要系安全带,其实99%的情况下是没有用的,但不能说它没有用就不系安全带。因为很难预测谁会感染,所以必须采取非针对性的、广谱的保护措施,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无论对于保护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是必要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针对年轻人的防护措施,开学以后这个问题更大。年轻人本身比较爱冒险,不太受管制,并且有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这样就很容易把病毒扩散给家人。目前,英国各个大学采取的防护措施都不一样。牛津大学的学生返校后,都要求上课戴口罩,150个人的教室只能坐30个人。牛津大学开设了几个检测中心,有症状的人要马上做检测。

中国慈善家:欧美国家政府如何应对秋冬季疫情的挑战?

陈铮鸣:欧美国家现在就是尽量拖、尽量压,希望能把这个冬天熬过去,然后等疫苗问世以后,在人群中广泛接种,即使接种率没有达到100%,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得到了保护。

因为疫苗的研发是一个持久战,要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哪怕效果只有半年或一年,也总比没有的好。然后,陆续会有新的疫苗生产出来。

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民主社会中牵制决策的力量比较多,不可能政府一号召大家立即执行,即使政府想做民众也不一定配合。现在只能采取比较温和的防控政策,哪怕新冠疫苗研制出来了,目前这种疫情状况至少也要再持续一两年时间。因为目前病毒不可能消失,在全世界已经扩散到这么广的范围,而人群又没有免疫力。所以,新冠疫情未来会是一种新常态。

疫苗的研发试验一步都不能少

中国慈善家:世界上主要的疫苗研发目前进展如何?如何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铮鸣:疫苗的研发需要非常谨慎,一定要万无一失,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现在有五大类疫苗,最简单的就是灭活,就是人工培养很多的病毒,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环节把病毒杀死,把它打入人体以后产生免疫力。传统的疫苗都是这么做的。另外,还要看疫苗的免疫能力持续的时间到底有多长,除了产生抗体以外,是否能产生细胞免疫。因为抗体免疫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而细胞免疫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三期的临床实验是重中之重,任何的疫苗前期做得再漂亮,100个人、500个人,可能什么事都没发生,抗体也能出来,但不代表它针对这个病对人群有保护作用,能减少感染。疫苗要全人群接种,包括健康人群,老人、儿童、孕妇。针对免疫力各异的各种人群,疫苗要做到不造成伤害。

10月25日,德国单日新增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为11176。截至当天,德国累计确诊已超过43万。

另外,疫苗接种以后出现的问题,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教训,所以监管部门一定要非常谨慎,一定要在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以后才能接种。所有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都必须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是动物实验,然后进入人体的临床试验,一期、二期、三期,看能不能产生一些预期的免疫反应,安全性怎么样,然后逐步扩大规模。这个流程也是人类医学近百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个经验,也是国际公认的一个过程。

临床试验是在一个封闭环境下,非常严格的密切的监测过程,监管非常严格。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有些步骤可以加快一点,但不能完全省略。

英国的疫苗临床试验已经做了好几个月了,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可能会有一个结论性的结果。如果12月能出结果,那么1月就可以在人群当中接种,按照轻重缓急,按部就班进行全民接种。

图片来源:真科学网、TLDR News EU、中国新闻图片网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薛梦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