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P租车到START拼了这么久,春天为什么还不来?

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盼望,可春节回家坐火车人山人海,坐飞机航班回家常延误。因此,这几年除了传统的春运抢票大战之外,越来越多人选择既方便又安逸的租车自驾回家。由此春节租车自驾回家成了新风尚。当下距离春节已经很近,租车行业也到了“抢购”的旺季。

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租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共享租车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将增长至8.2亿元。其实,别看这几年租车市场增长迅速,但其实风向不定,前几年在共享租车行业里栽跟头的共享租车平台可不少。遥想当年网租车行业惨烈的风口之战,还是会让不少创业者胆寒。

租车行业乘共享经济之风而起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租车自驾游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再有,2016年国内汽车驾驶员数量超过3亿人,超过我国汽车保有量,驾驶员和汽车保有量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缺口。另外,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及汽车消费理念的升级,让居民养成使用汽车的习惯,汽车的工具属性愈发凸显,按需用车成为未来的用车趋势,租车行业得以抬头。

而真正让租车行业飞起来的是很火的共享经济之风。近几年共享模式正无孔不入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生活也因共享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方便。而由共享经济带动的共享租车经济实惠,对于一些未购车的或暂时还没有能力买车的百姓来说,共享租车是最佳的出行方式。

在共享经济的带动下,共享租车行业迎来了春天。共享租车突然火了起来,规模更是呈现翻番式增长态势,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上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汽车公司有370多家,而凹凸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Cocar等玩家相继获得融资,累计融资数额超过1.2亿美金。

汽车共享租赁行业在中国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其中2013年PP租车独特的“私家车分享”租车模式一上线就迎来了诸多关注,甚至引发了私家车能否出租的热议,上线两个月之后,PP租车已经有几百辆私家车和上千位租客成为了会员,为后来的发展开了个好头,而后一跃成为亚洲较大的共享租车平台。

一来,PP租车从车主和租客的需求出发,推出私家车分享的模式。这样的分享模式满足了租客出行用车需求,而汽车闲置的车主可以获得额外收入。私家车分享模式似乎很对消费者胃口,独特的出行方式很快就获得了市场与消费者的信赖,在短短两年间就拥有了60万辆注册车辆和100万租客,规模甚至是传统租车企业的数倍。

二来,对于车主和租客来说,安全保障是最为根本的需求。为了提高用户的安全保障,PP租车的做法是:从商业模式顶层入手进行设计,构建一套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经过反复设计形成了行内首套共享租车用户评估体系和智能风险识别系统。这套风险控制体系,对PP租车来说强化了自身的风控体系建设,保障了车主与租客的核心利益。

然而好景不长,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编制的《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报告》,2016年P2P租车出行方式消费金额仅6.5亿元(专车/快车行业为269.7亿元),载客量仅100万人次(专车/快车行业为15.3亿人次)。4年后的今天,共享租车泡沫碎了,PP租车、友友租车、快快租车等早期几家企业纷纷宣布以新品牌重新出发,而有的企业甚至走向倒闭……

日渐低迷的行业与日益消沉的PP租车


伴随共享单车、共享健身仓、共享充电宝等共享项目遍地开花,共享租车也被推向了风口。但与其他项目一样,由于行业规则不明、秩序混乱、竞争激烈,加上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后期未能实现盈利,大多数共享租车企业走向了死亡。侥幸幸存下来的共享租车老大PP租车的日子也不好过。

其一,国内共享租车行业的门槛较低而且缺乏严格的行业标准,从而造成了行业内鱼龙混杂的局面。市场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整个共享租车行业仍处于混沌期。据悉,从2015年开始,宝驾租车、友友租车、PP租车以及凹凸租车等多个租车平台都发生了丢车事件。尽管PP租车等企业采取了直接赔付丢车用户损失的方式,但车主对于这些平台的信任已经很难挽回。

其二,由于规划不当,PP租车当初想靠补贴、流量把市场份额拉起来的谋划落空。在收获三轮融资之后,大部分投资人对PP租车的期望是:尽快把钱花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在滴滴和快的的竞争中,烧钱补贴是成功打入市场的重要手段,这种耗费真金白银的竞争方式简单粗暴效果明显。

因此,PP租车和一大批创业者纷纷效仿网约车市场依靠烧钱补贴争抢市场份额的模式。然而,滴滴和快的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PP租车斥巨资在线上线下疯狂补贴,可是不少补贴费用都被推广人员想方设法拿走,而且补贴一停用户就留不住,租车订单数据逐渐下滑,PP租车钱没少花效果却一般。

其三,租车行业资本寒冬来临,PP租车只能一边注销分公司一边裁员。在经历疯狂的烧钱补贴而达不到成效之后,投资人不再像过去一样随意撒钱,而更加关注收入、成本和资金效率。在这期间PP租车也曾尝试新的出路,其曾高调推出汽车金融业务,并尝试了新能源汽车返租生意,但结果差强人意,整个汽车金融团队都被裁撤了。

资本的冷却让PP租车嗅到了危机,并开始主动裁员降低成本,裁员幅度超过30%。据悉,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PP租车的员工一直在流失,从最初的1000多人减少到300人,其中包括联合创始人兼CMO王嘉明在内的多位高管。另外,网易聚焦数据显示,PP租车在2014年年底拿到B轮融资后,曾在重庆、长沙、三亚、成都、苏州等多个城市成立了分公司,而在2015年和2016年,这些分公司被陆续注销。

面临市场的低迷,资金的短缺,PP租车不得已更名为“START”,从纯租车工具转型做车辆共享平台。浪潮褪去,乘共享经济之风而起的PP租车最后还是摔在了地下。然而,尽管共享租车这条赛道上凶险难料,但重新起航的START却始终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么资本寒冬过后,春天还远吗?

智慧交通时代,服务和技术决定命运


时至今日,进入智能时代的租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未来智慧交通领域将更关注先进技术的应用与用户体验,并将用户需求摆在首位。

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未来会是智能共享专车的时代。如今,在巨头的推动下,无人驾驶已经不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逐步走到现实中来。而在无人驾驶推行的初期,租车平台将占据推广无人汽车的重要位置。

在服务方面,无人驾驶更多是对车的管理,车辆调度将是最关键的环节,车队管理在未来无人驾驶阶段将扮演重要的核心角色,这也意味着,租车企业未来要提高车队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才能在即将来临的智慧交通时代里占据一席之位。为此,START也着手通过大数据抓取用户个性化车型的需求,积极优化用户体验。

在技术方面,时势造英雄,企业也一样。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租车平台的成长离不开中国租车市场大环境的整体增长,而智慧交通的“智慧”来自于日益精湛的AI技术。在这方面,START还与百度AI人工智能合作,建立AI智能识别系统。当然,START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弥补之前的挫败,也是为了到来的智慧出行时代打基础。而它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东山再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谜。

整体而言,共享租车整体市场前景被看好,巨头、创业者、投资人不断涌入,几经奋战后市场迎来了快速洗牌期。最后存活下来的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来解决运营成本、用户体验等痛点。当然,最重要的是智慧交通时代的需求,表明了未来具备优质服务系统以及领先AI技术的租车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