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文 | 马祥根的偶然与必然
【往期回读】
作者李景文先生:中国作协会员,江都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迄今在《钟山》《青春》《长城》《小说界》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微型小说百余篇(部)。作品数十次被《中华文学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并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等多种权威版本。已出版长篇小说《野宴》《烟花三月》,小说集《看天》《悬挂在十字街头的命运》《怀念与一个女孩有关的微笑》。
马祥根创造了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企业家的人间神话,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考,比如生命与人生。而今已是古稀之年的马祥根,可以说宝刀不老、决胜千里,但是更多了一种从容与淡定,他正是在趟过了这一道道命运的“偶然”之河后,结出了他生命中的“必然”之果。
《中流击水》是一本本土人物的传记,放置在我案头的书稿还飘着墨香,我不时翻阅一下,倍感亲切。传主是英泰集团董事长马祥根先生,我们江都小纪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传记作者花善祥同样是小纪人,一位从田野里走出来的笔杆子。他们之间这样一种天然的地缘关系和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作者在描写传主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史时,多了一种理解和默契,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乡情和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息。作者力求用中国传统讲故事的手法再现传主的人生轨迹及生命历程,他的笔触不时地触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还原生命的本真及由此带给世界的某种启示。
善祥兄不止一次跟我讲过本传的写作构思,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包括阅读名人传记。不难看出,作者萌发为传主写传的念头,也许是一时的创作冲动,具有某种偶然性;但是,当这一冲动没有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而是慢慢发酵为酝酿、行动和思考时,就成为了一种生命的必然。正如一粒种子落进了诗人的心田,必将长出蓬勃的诗行。
回过头来想,人生的际遇与生命中的惊喜,往往是一场充满了偶然与必然的旅行。二十多年前,是组织的安排,更是命运的召唤,我赴小纪镇任镇长助理。小纪是一个有好几万人口的大镇、古镇,她的地名由一个慈航义渡的纪姓小伙子而来。美好的传说、历史的佳话,孕育了这里纯朴的民风。虽然我在这里只有短短的一两年,但这是我生命年轮中别具一格的记忆。在这里,由于工作的需要,更因为我对文学的挚爱,我有充裕的时间脚踏着水乡肥沃的土地,趟过一道道或宽或窄纵横交错的河流,深入到水乡的腹地甚至皱褶中,去汲取这由生活的蜜酝酿的来自民间的种种营养,特别是我接触和交往的里下河人,他们坦荡、质朴、热情的性格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乐观、幽默及韧性,无不给我一种机关生活中缺失而书本中又无法给予的精神滋养。
如果说我到小纪挂职锻炼纯属是一种偶然,那么在这里我与马祥根相识、相交就成为一种必然。当年在小纪,农村里我蹲点原北林大队,主要负责清资工作;工业上联系的企业主要就是马祥根任厂长的扬州市英泰机电有限公司。记得那一年镇上让我主持一项工作,就是将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下派到英泰去选举。这是政治任务,马虎不得,我和马厂长等厂领导制定了周详的工作方案,由于着眼大局,又细致入微,选举大会一次圆满成功。
在我的印象中,发电机作为小纪的传统产业,镇上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大大小小有十多家之多。由于利润丰厚,一个个体户他就可以捣鼓起小发电机之类的玩意。英泰作为镇上的龙头企业可谓鹤立鸡群,但是他们没有半点懈怠,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去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身为镇党委委员、英泰掌门人的马祥根做事高调,做人却低调。他个头不高,身材偏瘦,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透出企业家的睿智。这常常让我想起一句格言,“浓缩的都是精华。”一次,我在他办公室谈事情,不觉快到下班时间,却有电话打进来洽谈购买发电机事宜。我知道马厂长对发电机的各种机型、性能、价格等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只见他胸有成竹、对答如流,没有几个回合就把对方搞定了。马厂长深谙客户心理、从容应对市场的能力,及长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精明强干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虽然我人离开了小纪,但是一直关心、关注着小纪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与一些老朋友保持着长期的联系。话说二十年前,当看到《新华日报》等报刊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英泰改制成功,董事长马祥根受到江都市委、市政府股金重奖等消息后,作为企业曾经的“编外”参与者很为他高兴。改制后的英泰,逐步建立健全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已经成为中国内燃机电站企业前十强、柴油发电机组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修订单位,实现了智能制造的时代梦想,走出了一条民族电机的创新之路。
也许有人认为,马祥根真的是命好,天上掉下的馅饼总是落在他头上。果真如此吗?从这本传记中,作者清晰地梳理出传主成长的艰辛轨迹。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从小放牛又放鸭,只读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又因家庭成份是富裕中农,在青春岁月当兵的梦想又破碎了……但是,他勤勉、自强、好学,从学耕田到“上大船”,从宣传队员到生产队长,从大队书记到闯荡市场……他以一个庄稼汉九头牛都拉不回的拗劲、深受父辈影响和土地一样朴实的人生哲学,以及一种生长于民间又出自本能的狡黠,使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人生的灰色地带。这一个个貌似触手可得的“偶然”,其实浸透了他奋斗的汗水,构成了他生命的“必然”。
英泰的确是马祥根的福地。他在这里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创造了他事业的辉煌。其实,他到英泰纯属偶然。回溯历史,当初镇上调他到英泰的前身引达电机任厂长时,他一百个不愿意。因为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刚刚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盘活……也许,镇上看中的正是他这种驾驭市场的能力。对他来说,调他到电机厂赴任这真是一个意外,但是这个水乡的汉子,说到底也是一个喜欢弄大船的人。他果真不负众望,锦上添花,将引达变成了中港合资的英泰,七年厂长,将集体净资产翻了一番多。
也许又有人说,是改制成就了马祥根。这话既有道理,又没有多少道理。是的,当新世纪的曙光喷薄而出照亮中华大地的时候,企业改制成了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种时代选择,一种历史必然,它成就了成千上万像马祥根这样或大或小的优秀企业家,也让中国经济摆脱了种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桎梏,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反过来说,改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它是机遇,也是挑战。君不见,商海永远暗流涌动,商战天天刀光剑影。远的不说,就是小纪镇当年改制的十多家镇办企业,绝大多数都折戟沉沙,如今依然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劈波斩浪的仅仅剩下英泰等两家。可以这么说,当生活偶然间向你发出微笑的话,只有那些头脑清醒的智者才能笑到最后;如果你只是一味陶醉,你会死得很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钱钟书则说:“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由此我想到,如果水乡之子马祥根的成功被你误读成了偶然,那么就请您打开这本关于一个农民企业家的传记,看他是如何做人做事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其实正是揭示了这样一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马祥根的传记的确值得写,也值得读,他创造了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企业家的人间神话,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考,比如生命与人生。而今已是古稀之年的马祥根,可以说宝刀不老、决胜千里,但是更多了一种从容与淡定,他正是在趟过了这一道道命运的“偶然”之河后,结出了他生命中的“必然”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