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疯癫与文明》前言 2024-08-04 16:13:34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福柯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怎样通过话语权表现出来,并配合各种规训的手段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节中去,比如监狱制度、性问题等。燃读 船”《疯癫与文明》前言 文|福柯 帕斯卡( Pascal)说过:'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evsky)在《作家日记》中写道:'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志健全。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撰写一部有关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的历史,因为人们出于这种疯癫,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性所支配的行动把自己的邻人禁闭起来,用一种非疯癫的冷酷语言相互交流和相互承认。我们有必要确定这种共谋的开端,即它在真理领域中永久确立起来之前,它被抗议的激情重新激发起来之前的确立时刻。我们必须从运动轨迹的起点来描述这'另一种形式的疯癫。'这种形式把理性与疯癫断然分开,从此二者毫不相关,毫无交流,似乎对方已经死亡。 无疑,这是一个不愉快的领域。为了探索这个领域,我们必须抛弃通常的各种终极真理,也绝不能被一般的疯癫知识牵着鼻子走。任何精神病理学概念都不能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模糊的回溯过程中尤其如此。建构性因素应该是那种将疯癫区分出来的行动,而不是在已经完成区分并恢复了平静后精心阐述的科学。作为起点的应该是造成理性与非理性相互疏离的断裂,理性对非理性的征服,即理性强行使非理性不再成为疯癫、犯罪或疾病的真理。因此,我们在谈论那最初的争端时,不应设想有某种胜利或者设想有某种取得胜利的权利。我们在谈论那些重新置于历史之中加以考察的行动时,应该将一切可能被视为结论或躲在真理名下的东西置于一旁。我们在谈论这种造成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分裂、疏离和虚空的行为时,绝不应依据该行为所宣布的目标的实现情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疯癫的人与有理性的人正在相互疏远,但尚未判然分开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他们有一种原始的、粗糙的前科学语言来进行关于他们关系破裂的对话,用一种躲躲闪闪的方式来证明他们还在相互交流。此时,疯癫与非疯癫、理性与非理性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它们不可分割的时候,正是它们尚不存在的时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存在于交流之中,而交流使它们区分开。 在现代安谧的精神病世界中,现代人不再与疯人交流。一方面,有理性的人让医生去对付疯癫,从而认可了只能透过疾病的抽象普遍性所建立的关系;另一方面,疯癫的人也只能透过同样抽象的理性与社会交流。这种理性就秩序、对肉体和道德的约束,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整齐划一的要求。共同语言根本不存在,或者说不再有共同语言了。18世纪末,疯癫被确定为一种精神疾病。这表明了一种对话的破裂,确定了早已存在的分离,并最终抛弃了疯癫与理性用以交流的一切没有固定句法、期期艾艾、支离破碎的语词。精神病学的语言是关于疯癫的理性独白。它仅仅是基于这种沉默才建立起来的。 我的目的不是撰写精神病学语言的历史,而论述那种沉默的考古学。 古希腊人与他们称之为'张狂'的东西有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并不仅仅是一种谴责关系。特拉西马库(Thrasy machus)与卡利克勒(Callicles)的存在便足以证明这一点,尽管他们的语言流传下来时已经被苏格拉底(Socrates)那令人放心的论辩包裹起来。然而,在古希腊的逻各斯中没有与之相反的命题。 自中世纪初以来,欧洲人与他们不加区分地称之为疯癫、痴呆或精神错乱的东西有某种关系。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模糊不清的存在,西方的理性才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正如'张狂' 的威胁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苏格拉底式理性者的'明智'。总之,理性一疯癫关系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向度。在博斯(Hieronymus Bosch)之前,它早已伴随着西方文化,而在尼采(Nietzsche)和阿尔托(Artaud)之后仍将长久地与西方文化形影不离。 那么,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从威利斯(Willis)到皮内尔(Pinel),从拉辛(Racine)的《奥瑞斯忒斯》到萨德(Sade)的《朱莉埃特》和戈雅(Goya)[8]的'聋人之家'的一系列疯癫形象,构成了古典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疯癫与理性之间的交流以一种激进撤离式改变了时代的语言。在这段疯癫史上,有两个事件异常清晰地表明了这种变化;一种是1657年(法国)总医院(Hopital Général,可译为'总收容院')建立和对穷人实行'大禁闭';另一个是1794年解放比赛特尔收容院的带囚禁者。在这两个不寻常的而又前后呼应的事件之间发生了某种变化,其意义含混矛盾,令医学史专家困惑不解。有些人解释说,这是在一种专制制度下进行了盲目压抑。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透过科学院慈善事业逐步地发现疯癫的真正真相。实际上,在这两种相反意义的背后,有一种结构正在构成。这种结构不仅没有消除这种歧义性,反而决定了这种歧义性。正是这种结构导致了中世纪和人文主义的疯癫体验转变为我们今天的疯癫体验,即把精神错乱完全归结为精神疾病。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与疯癫的争执是一种戏剧性辩论,其中人所面对的是这个世界观的各种神秘力量,疯癫体验被各种意象笼罩着:人类的原始堕落和上帝的意志,兽性及其各种变形,以及知识中一切神奇秘密。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赞 (0) 相关推荐 “后真相时代”?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非理性吗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从人性这弯曲的木材中,根本打造不出来任何笔直的东西. --康德 假如有一 ... 这部令人着迷的大作,可称为人类疯癫简史 作者:[英] 安德鲁·斯卡尔(AndrewScull) 译者:经雷 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作者简介:安德鲁·斯卡尔(Andrew Scull),加州大学圣迭戈 ...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 播 读 书 /// 07/14 2021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之前有一本畅销书叫<贫穷的本质>,作者分析了全世界各地, ... 《疯癫与文明》米歇尔·福柯|非导读(上) 这是我独立写<疯癫与文明>的导读的一个尝试,之所以称之为非导读是因为自觉无力导引,写是希望加深理解,也希望被批评纠正.一遍读下来,一知半解,大多不解,甚至时有"<疯癫与文明 ... 李猛 | 那些沉默者的历史:从《疯癫与文明》到《规训与惩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哲学君与黄小喵" 船,在中世纪,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形象,特别是教会之船,这艘由教士掌舵的船,满载基督教徒的灵魂,安全地驶向了天国的港湾.然而,在博斯的画中,船中拥挤 ... 黄金电影回顾181-210 疯癫与文明 Uni-Note Vol.200 [黄金电影]是獭祭鱼的重要日课,展示人类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现以每30期为一辑做个回顾. 第七辑的电影诞生于1970-1977年,在集体迷茫中,这一时代的众多电影将镜头 ... 深刻的片面:读《疯癫与文明》有感 作者简介:戴雨秾,女,1999年生于荆楚之地湖南长沙,现为海南大学法学文科实验班2017级本科生,山东大学刑诉专业学硕准研究生.热爱阅读,喜欢啃一些晦涩巨著,相信读书可以把自己压缩到另一个世界,所以也 ... 《疯癫与文明》:疯癫如何替代了死亡,并成为道德和理性的敌人? 小 播 读 书 /// 07/19 2021 <疯癫与文明>:疯癫如何替代了死亡,并成为道德和理性的敌人?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福柯的代表作<疯癫与文明>这本书,前面一起内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尼采的激情,福柯的疯癫,有什么内在一致性? 有一本畅销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疯子和天才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分界线,在人文艺术.科技金融领域的天才,其实经常游走在疯狂的边缘,我们经常说,某某人是天才,也说他像疯了一样.那天才和疯 ... 一百年前的奇案,新郎疯癫投河,岳母状告亲戚,县令慧眼揭穿谜底 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某县城郊有一个小村子,村东头的一户杨姓人家张灯结彩正在办喜事.婚礼举办得相当隆重,有几十桌亲朋好友来祝贺吃酒.一对新人郎才女貌,亲戚们都对二人夸赞不已,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新郎非常高 ... 福柯:性与权力的关系 选自<福柯.<性史>与生活的艺术> 福柯是一名"戴面具"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 ...